来源:《世界知识》 2017-06-09 10:45:13
作者:车耳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西侧的哈德逊河边有一座圆形纪念馆,也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地。虽然贵为总统,但是后人仍习惯称其为格兰特将军。因为他作为北军统帅打赢了残酷的南北战争,还促成了南北双方的和解,战功卓著,将名显赫,以至于后来很多人竟然忘记他还是一位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
格兰特将军和夫人的遗体,被安放在纪念馆中央深红色花岗岩石棺里,周围环绕着南北战争中其麾下将领的雕像,包括他战时的左膀右臂、打仗时英勇善战、清剿时又残酷无情的谢尔曼将军。这让我想起巴黎市中心非常醒目的拿破仑墓,也是同样的深红色花岗岩石棺,也是部下骁将的雕像环绕,也是受到后人和倾慕者的一次次拜谒。
战争与和平
我来这里目的本来是再度考察200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坠崖男孩的小墓碑,因为父亲在出售这块土地时附加了一个条件,希望让后人永远保留这个墓碑,在之后200年间,无论这块土地转让多少次,无论新主人是私人还是机构,或是现在的市政府,墓碑依然矗立在那里,即便为总统墓园征地,平民财产也不能强行拆迁,于是这个无名男孩就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将军总统的比邻,那一片十几公顷的绿地也只有这两个墓地,其中暗示的契约精神也就世代传诵。
当我来到纪念馆时,那个惟一的服务人员感染了我。本来我是询问男孩墓的位置,结果那位身穿保安人员制服、规规矩矩地站在接待台后面的唐·斯坦葛先生,跟我大谈格兰特将军,建议我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多了解其生平。我深然其说,看着他面朝格兰特夫妇的石棺,对每个访客都彬彬有礼、有问必答,言语之间对格兰特将军充满敬意。
按中国人的话讲,他就是个守墓人,而他所守的这个纪念馆一直门可罗雀,所以多年来人员被缩减到只剩他一个人,记得多年前我来这里就是这样。纪念馆建立在纽约市区北部的哈林高地,是独立战争时发生过一次重要战役的地方,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哈德逊河,旁边是高档社区,与哥伦比亚大学毗邻。我去那天是纽约市圣帕特里克游行节,这是纪念一位爱尔兰圣徒的日子,五大道人潮涌动,已经不通车,连时报广场都人满为患,游行队伍一片绿色,不少男人夸张地戴着绿帽子,象征着春天万物复苏,而那天是暴风雪后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有个白人老妇竟然穿着越野滑雪杖,支着雪仗,在旁边的公园中悠然滑雪。
但是格兰特纪念馆那里空空荡荡,静悄悄地好像跟市内的喧嚣毫不相干,只有唐·斯坦葛先生在那里分别向我们仅有的三个游客滔滔不绝地介绍将军的生平。他特意强调,格兰特是一个勇敢和坚持原则的人,同时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本来他的生活并不如意,战争爆发后在田纳西一战成名,之后才受到林肯总统的重用。他说得口若悬河,我听得意犹未尽,之后按他的建议又去旁边的游客中心参观,这是专门为格兰特纪念馆建在百米之外的一个小屋,虽小,但接待厅、展示厅、纪念品商店、游客厕所五脏俱全。那里也只有一个管理人员兼讲解员和售货员,是个漂亮的白人女孩子,她应我要求专门放映了20分钟录像,讲述格兰特将军的生平和南北战争。作为一个外国游客,我在纪念馆呆了一个下午,温习了美国历史,感受到了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没有强制购物,感受到的只有待客热情、无私奉献和职业精神。
从那里出来后,眼前一片白茫茫,初春的暴雪给这个城市带来一片清爽和宁静。回首望去,纪念馆上方用小字低调刻着一句话“让我们有和平!”我深深记住了这几个字,因为那是格兰特这位伟大统帅用一生来诠释的。
李鸿章的手杖
当知道我来自中国,无论那位雄辩的门卫兼接待员唐·斯坦葛先生,还是游客中心那位热情的美国女孩,都推荐我去看一下纪念馆后面的“中国总理赠树”。格兰特将军和中国总理还有一段私谊?我颇为好奇。
种植100多年后特意被铁栅栏围起来的那两棵树,生长良好,傲立在白皑皑一片积雪中,其中一棵还长成参天大树。而下面两个一尺多宽的中英文铜匾字迹也清晰可见。踏着一尺厚的积雪,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树前,环绕半周,捡来一块长树枝,拨开积雪,试图读一下碑文。那是大清帝国当时的文字,李鸿章名字的英文还是按广东话发音拼写的。
来源:《世界知识》 2017-06-09 10:45:13
作者:车耳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西侧的哈德逊河边有一座圆形纪念馆,也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地。虽然贵为总统,但是后人仍习惯称其为格兰特将军。因为他作为北军统帅打赢了残酷的南北战争,还促成了南北双方的和解,战功卓著,将名显赫,以至于后来很多人竟然忘记他还是一位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
格兰特将军和夫人的遗体,被安放在纪念馆中央深红色花岗岩石棺里,周围环绕着南北战争中其麾下将领的雕像,包括他战时的左膀右臂、打仗时英勇善战、清剿时又残酷无情的谢尔曼将军。这让我想起巴黎市中心非常醒目的拿破仑墓,也是同样的深红色花岗岩石棺,也是部下骁将的雕像环绕,也是受到后人和倾慕者的一次次拜谒。
战争与和平
我来这里目的本来是再度考察200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坠崖男孩的小墓碑,因为父亲在出售这块土地时附加了一个条件,希望让后人永远保留这个墓碑,在之后200年间,无论这块土地转让多少次,无论新主人是私人还是机构,或是现在的市政府,墓碑依然矗立在那里,即便为总统墓园征地,平民财产也不能强行拆迁,于是这个无名男孩就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将军总统的比邻,那一片十几公顷的绿地也只有这两个墓地,其中暗示的契约精神也就世代传诵。
当我来到纪念馆时,那个惟一的服务人员感染了我。本来我是询问男孩墓的位置,结果那位身穿保安人员制服、规规矩矩地站在接待台后面的唐·斯坦葛先生,跟我大谈格兰特将军,建议我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多了解其生平。我深然其说,看着他面朝格兰特夫妇的石棺,对每个访客都彬彬有礼、有问必答,言语之间对格兰特将军充满敬意。
按中国人的话讲,他就是个守墓人,而他所守的这个纪念馆一直门可罗雀,所以多年来人员被缩减到只剩他一个人,记得多年前我来这里就是这样。纪念馆建立在纽约市区北部的哈林高地,是独立战争时发生过一次重要战役的地方,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哈德逊河,旁边是高档社区,与哥伦比亚大学毗邻。我去那天是纽约市圣帕特里克游行节,这是纪念一位爱尔兰圣徒的日子,五大道人潮涌动,已经不通车,连时报广场都人满为患,游行队伍一片绿色,不少男人夸张地戴着绿帽子,象征着春天万物复苏,而那天是暴风雪后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有个白人老妇竟然穿着越野滑雪杖,支着雪仗,在旁边的公园中悠然滑雪。
但是格兰特纪念馆那里空空荡荡,静悄悄地好像跟市内的喧嚣毫不相干,只有唐·斯坦葛先生在那里分别向我们仅有的三个游客滔滔不绝地介绍将军的生平。他特意强调,格兰特是一个勇敢和坚持原则的人,同时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本来他的生活并不如意,战争爆发后在田纳西一战成名,之后才受到林肯总统的重用。他说得口若悬河,我听得意犹未尽,之后按他的建议又去旁边的游客中心参观,这是专门为格兰特纪念馆建在百米之外的一个小屋,虽小,但接待厅、展示厅、纪念品商店、游客厕所五脏俱全。那里也只有一个管理人员兼讲解员和售货员,是个漂亮的白人女孩子,她应我要求专门放映了20分钟录像,讲述格兰特将军的生平和南北战争。作为一个外国游客,我在纪念馆呆了一个下午,温习了美国历史,感受到了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没有强制购物,感受到的只有待客热情、无私奉献和职业精神。
从那里出来后,眼前一片白茫茫,初春的暴雪给这个城市带来一片清爽和宁静。回首望去,纪念馆上方用小字低调刻着一句话“让我们有和平!”我深深记住了这几个字,因为那是格兰特这位伟大统帅用一生来诠释的。
李鸿章的手杖
当知道我来自中国,无论那位雄辩的门卫兼接待员唐·斯坦葛先生,还是游客中心那位热情的美国女孩,都推荐我去看一下纪念馆后面的“中国总理赠树”。格兰特将军和中国总理还有一段私谊?我颇为好奇。
种植100多年后特意被铁栅栏围起来的那两棵树,生长良好,傲立在白皑皑一片积雪中,其中一棵还长成参天大树。而下面两个一尺多宽的中英文铜匾字迹也清晰可见。踏着一尺厚的积雪,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树前,环绕半周,捡来一块长树枝,拨开积雪,试图读一下碑文。那是大清帝国当时的文字,李鸿章名字的英文还是按广东话发音拼写的。
原来格兰特还是第一位造访中国的西方国家总统。
那是1879年春天,卸任不久的格兰特夫妇周游世界来到中国,兴办洋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高规格接待。据说李鸿章自负地对他说:我们两个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因为我们都镇压了国内最大的叛军。格兰特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者,率领北军接受南军统帅的投降,而李鸿章则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因此他把两者相提并论。不过两人的区别是,格兰特以胜利之师宽恕了所有敌方将领和士兵,而李鸿章在攻破苏州城后,将有献城之功的太平军八位降将在一次鸿门宴上悉数杀死,引起并肩作战的洋枪队将领戈登的不满,后者认为李鸿章背信弃义。而戈登和格兰特正是李鸿章一生最敬重的两个人。
“中国总理赠树”。
在会谈中,李鸿章发现格兰特有个镶嵌宝石的手杖很有特色,接过来把玩许久。格兰特见状有心相送,说这是美国工商界在其卸任总统时送的礼物,他不好私下转赠,回国后询问下工商界,再行奉送。之后他携妻子造访日本,还根据清廷之请,试图调节中日纷争,当时日本正准备吞并琉球群岛。格兰特回国前从日本致信给李鸿章,介绍日本革新气象,指出中国问题在于“弱”,就跟人身体上的弱一样,需要发奋自强,建议大清帝国对外开放,“广行通商”,向西方学习,以夷制夷,以抵御列强的欺辱,否则日本以一万劲旅就可以长驱直入。这是甲午战争之前很久的事。
17年后,1896年秋,李鸿章访问美国,专门拜谒格兰特墓地,并绕道去其在纽约的寓所。当时纽约沿途有几万人争睹李鸿章尊容。在李鸿章下榻的纽约华道夫酒店,举行过大型招待会,在那次宴会上,格兰特的遗孀向来宾讲述了手杖的故事,口头征询在场人士的意见之后,在掌声中将这枚手杖赠给了李鸿章,完成了格兰特的遗愿。李鸿章深为感动,终生珍藏。
次年,格兰特纪念馆落成之日,李鸿章嘱咐清朝驻美国公使代表他送上两颗银杏树,种植在纪念馆北侧。100多年后,这两颗树依然茂盛,宣示着中美两国之间的一段历史。而这个著名的手杖一直到文革时期还在李鸿章后人手中,最后据说毁在红卫兵手里。
李鸿章敬重的格兰特总统,就像是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他们虽然尚武,战功显赫,但懂得宽恕,恩怨分明,信义素著,欺强而不凌弱。
下等生和上等生的对决
生于1822年的格兰特是家中老大,父亲是俄亥俄州皮货商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流行的职业。格兰特虽然上了西点军校,但那种军人生活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以低于年级平均水平的分数毕业,以至于无法进入梦想中精英云集的工程兵,也不能加入骑兵,只能分到步兵,走着打仗。不过在参加墨西哥战争中他很快崭露头角,表现勇敢,也展现了领导才能,官阶升至上校。一个同为步兵的铁哥们的妹妹,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有了爱情之后的军旅生活更让他不开心,想念妻子和孩子使其一度酗酒成瘾,只好退役回老家。但是在其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建过小房子,做过房地产中介,也当过父亲皮货店中的职员。但是格兰特既不会推销商品,也不会管理财富,日子过得平淡无味。还是他妻子劝他回到军队再试试。南北战争的爆发成了他发迹的良机。他加入预备役部队,战役中屡战屡胜,最后被林肯任命为北军司令。他坚持稳扎稳打、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在乎城池得失的战略,一步步消耗掉南军。尽管他在战场上毫不妥协,命令手下以严酷手段击溃敌人、摧毁敌人后方补给线,但是对手一旦缴械投降,他则表示了极大的慈悲,攻破城池而不举行入城仪式,给对手以尊严。
他的南方军队的对手罗伯特•李将军,生于1807年,是名将之后,仪表堂堂,举止优雅,在西点军校没有任何不良记录,以优异成绩毕业。西点毕业的学生最优秀的都会选择去当工程兵,次优的去骑兵和炮兵,只有成绩差的才去步兵。李毕业后加入美国极受尊崇的工程兵,负责过港口工程,修筑过堡垒,参加墨西哥战争时同样表现优异,被其上司称作“最优秀的士兵”,既能打仗,又会指挥。在中年时回到西点军校担任校长,事业本来一帆风顺,不幸碰到了南北战争。
李将军本来是联邦军队的军官,也和北方人一样反对奴隶制,但他家乡是弗吉尼亚,属于南方,于是他拒绝了北军统帅的邀请,选择为南方而战,与自己的上司为敌。在最初的几年战争中,他显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经常以少胜多击败北军,还曾几次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在胶着的主战场之外派遣轻骑直捣北军首都华盛顿,令林肯政府恐慌不已。他平易近人,有君子之风,极受手下士兵爱戴。即便战败,李将军在美国南方受到的敬仰堪比北方的格兰特,他被认为是与战史上的汉尼拔、拿破仑一样的伟大败将。许多历史学家对此唏嘘不已,因为如果他接受联邦召唤,成为北军司令的话,那么胜利者以及未来的总统位置非他莫属。
南北战争是西点军校前后期校友之间的对决,也是上等生和下等生的对决。但是北方代表的是社会进步,拥有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和机械加工厂,而解放的黑奴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南方那些农场主虽然骁勇善战,人却越打越少,消耗战到最后竟无以为继。造化弄人,年长的校友最终被年轻的校友击败,上等生输给了下等生,校长向学生低下了高贵的头。
看到败局已定,李将军不想再牺牲手下士兵的生命,也不接受进山打游击的建议,因为“战争是军人的事”,不能让妇女和儿童无家可归。他投降时穿着自己最好的军装,打扮得十分尊严。胜利者格兰特则一身战场上的戎装,未加修饰就接待了老对手。会面时他刻意避开尴尬,客气地回顾两人在墨西哥战争中的岁月,就好像校友重逢一样,给予对手以极大的尊敬。之后,格兰特将军签署了可能是人类大规模现代化战争中最优厚的受降条款:只要南军承认联邦宪法,放下武器回家,他们可以带走自己的战马,高级军官甚至可以带走自己的枪械武器。为了这份承诺,格兰特和部属们连夜为这些俘虏签署了几万张路条,让他们在沿途以至于返乡后不受歧视,依然拥有自己原来的土地和权利。他公开宣称,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再是敌人,而是兄弟。
一年后的1866年,当普鲁士那个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发动的对奥地利战争中,麾下的普鲁士大军长驱直入已被围困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在攻城前夕他和对手达成了和平协议,不破城,给对方的自尊心留有余地。“因为胜利后的政治指导原则应该不是探究可以从敌人那里榨取多少东西,而是考虑什么是政治上必要的”,因为他还要考虑周边大国法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和感受,也为其几年后普法战争留下了借口。既然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就没有必要继续打仗,立即停战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铁血宰相也许就是受到了格兰特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