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周刊 2017-03-20 10:09:19
作者:唐辛子
去京都,每次必去之地,是四条河原町。从四条河原町朝着四条大桥方向慢慢踱步过去,便可看到木屋町通。木屋町通有一条极浅的川流,那便是高濑川。高濑川沿岸种植着成排的樱花树,春天的时候,盛开着樱花的树枝低低地倾斜着一直拂向高濑川清浅的水面,粉色的花瓣在高濑川水中映照出倒影,川水静如处子,屏息而不语。这样欲擒故纵的、含蓄而又挑逗的画面,是极为京都的。京都的樱花,因为高濑川的存在,便显得与别处有些不同。
高濑川和高濑舟
高濑川因此成为京都市区中的一处赏樱名胜。但文士们记住高濑川,却并不是因为川水边那些挑逗而含蓄的樱花,而是因为高濑川的历史。高濑川由京都豪商角仓了以、角仓素庵父子修建于江户初期,当时是连接京都中心部与伏见(现京都南部伏见区)的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从江户时期一直使用到大正时代,300多年来都是京都与外界的水路联络纽带。不仅运送货物,还运送囚人。江户时代京都犯下重罪的囚人,会被押送上高濑川特有的平底船“高濑舟”,沿川水而下,途径大阪,流放去遥远的孤岛。日本明治到大正时代的作家森鸥外,就曾写过一部题为《高濑舟》的短篇名作,描写一名叫喜助的男子,因犯下杀人重罪,被押送上高濑舟流放去远离陆地的离岛。在高濑舟沿川而下的途中,喜助对负责押送自己的庄兵卫讲述他与弟弟的生死亲情:两兄弟自幼失去父母,相依为命一起长大。可惜弟弟身患不治之症,痛苦不堪,遂用剃刀割喉管自杀。外出打工归来的喜助见到弟弟自杀一幕大惊失色,但最终选择听取弟弟的意愿,在弟弟的央求下帮弟弟拔出插在喉管的剃刀,结束了弟弟的生命。
森鸥外的这部《高濑舟》,于1916年1月改编自江户后期神泽杜口的随笔集《翁草》。当时,既是小说家也是医学博士的森鸥外,在阅读完《翁草》中杀弟的相关记录之后,在《高濑舟缘起》一文中写道:“对于无法医治濒临死亡的病人,从来的道德,是命令要任其痛苦的。但在医学社会,对此则持批判论调。也即对于濒临死亡者,认为令其轻松地死去,方可解救其痛苦。这叫安乐死。”
《高濑舟》的故事发生在二百多年的江户时代,二百多年后的2006年,在与高濑川水脉相连的京都伏见区桂川,发生了一起与《高濑舟》类似的弑母案:54岁的片桐康晴,杀死了患老年痴呆症的86岁母亲,随后因自杀未遂而被捕。在接受审判时,片桐康晴的当庭陈述令法官都差点落泪。
“我非常爱母亲。可母亲不认识我了。母亲经常像个孩子一样,在我身边爬来爬去。而我总是将爬到身边的母亲抱起来,就像小时候母亲抱起我一样。”患上痴呆症的母亲需要全天候照顾,为此片桐康晴不得不辞去工作,因此失去了经济来源,但又因为没有达到领取失业保险的基准,而无法获得失业保险援助。片桐康晴每二天只吃一顿饭,其余都节省下来优先母亲。可是即便如此,母子二人也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一切都达到了忍耐的最高极限。早逝的父亲在临终前对片桐康晴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片桐康晴想:自己与母亲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继续给人添麻烦。
“已经没有钱了,活不下去了,就在这里结束吧。”2月严冬的深夜,片桐康晴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走在桂川边的散步道上,流着泪这样对母亲说。突然神智清醒过来的母亲,抚摸着片桐康晴的头,说:
“对不起啊!不哭!不哭啊!不用哭。”
“是么?已经不行了么?康晴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由我来。一起吧!我和你一起死。”
片桐康晴最后被判处二年半徒刑缓期三年执行。“请为母亲祈祷,为了母亲而幸福地活下去吧”审判官对片桐康晴说。尽管这次判决被日本媒体称为令人号哭的“温情判决”,人们也对片桐康晴寄予了最善意的理解与宽容,但片桐康晴此后能否幸福地活下去呢?这不得而知。现在,步入超高龄化社会的日本,一直在反省现有的高龄者看护制度与社会福祉,甚至重新审视森鸥外在一百年前便提及的安乐死。而安乐死,作为一种医学道德,它的逻辑是可以为人接受的。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无法用逻辑疏通的。比如羁绊,比如情感。
(原载<<新周刊>>第475期 /唐辛子·日本女事记)
来源:新周刊 2017-03-20 10:09:19
作者:唐辛子
去京都,每次必去之地,是四条河原町。从四条河原町朝着四条大桥方向慢慢踱步过去,便可看到木屋町通。木屋町通有一条极浅的川流,那便是高濑川。高濑川沿岸种植着成排的樱花树,春天的时候,盛开着樱花的树枝低低地倾斜着一直拂向高濑川清浅的水面,粉色的花瓣在高濑川水中映照出倒影,川水静如处子,屏息而不语。这样欲擒故纵的、含蓄而又挑逗的画面,是极为京都的。京都的樱花,因为高濑川的存在,便显得与别处有些不同。
高濑川和高濑舟
高濑川因此成为京都市区中的一处赏樱名胜。但文士们记住高濑川,却并不是因为川水边那些挑逗而含蓄的樱花,而是因为高濑川的历史。高濑川由京都豪商角仓了以、角仓素庵父子修建于江户初期,当时是连接京都中心部与伏见(现京都南部伏见区)的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从江户时期一直使用到大正时代,300多年来都是京都与外界的水路联络纽带。不仅运送货物,还运送囚人。江户时代京都犯下重罪的囚人,会被押送上高濑川特有的平底船“高濑舟”,沿川水而下,途径大阪,流放去遥远的孤岛。日本明治到大正时代的作家森鸥外,就曾写过一部题为《高濑舟》的短篇名作,描写一名叫喜助的男子,因犯下杀人重罪,被押送上高濑舟流放去远离陆地的离岛。在高濑舟沿川而下的途中,喜助对负责押送自己的庄兵卫讲述他与弟弟的生死亲情:两兄弟自幼失去父母,相依为命一起长大。可惜弟弟身患不治之症,痛苦不堪,遂用剃刀割喉管自杀。外出打工归来的喜助见到弟弟自杀一幕大惊失色,但最终选择听取弟弟的意愿,在弟弟的央求下帮弟弟拔出插在喉管的剃刀,结束了弟弟的生命。
森鸥外的这部《高濑舟》,于1916年1月改编自江户后期神泽杜口的随笔集《翁草》。当时,既是小说家也是医学博士的森鸥外,在阅读完《翁草》中杀弟的相关记录之后,在《高濑舟缘起》一文中写道:“对于无法医治濒临死亡的病人,从来的道德,是命令要任其痛苦的。但在医学社会,对此则持批判论调。也即对于濒临死亡者,认为令其轻松地死去,方可解救其痛苦。这叫安乐死。”
《高濑舟》的故事发生在二百多年的江户时代,二百多年后的2006年,在与高濑川水脉相连的京都伏见区桂川,发生了一起与《高濑舟》类似的弑母案:54岁的片桐康晴,杀死了患老年痴呆症的86岁母亲,随后因自杀未遂而被捕。在接受审判时,片桐康晴的当庭陈述令法官都差点落泪。
“我非常爱母亲。可母亲不认识我了。母亲经常像个孩子一样,在我身边爬来爬去。而我总是将爬到身边的母亲抱起来,就像小时候母亲抱起我一样。”患上痴呆症的母亲需要全天候照顾,为此片桐康晴不得不辞去工作,因此失去了经济来源,但又因为没有达到领取失业保险的基准,而无法获得失业保险援助。片桐康晴每二天只吃一顿饭,其余都节省下来优先母亲。可是即便如此,母子二人也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一切都达到了忍耐的最高极限。早逝的父亲在临终前对片桐康晴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片桐康晴想:自己与母亲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继续给人添麻烦。
“已经没有钱了,活不下去了,就在这里结束吧。”2月严冬的深夜,片桐康晴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走在桂川边的散步道上,流着泪这样对母亲说。突然神智清醒过来的母亲,抚摸着片桐康晴的头,说:
“对不起啊!不哭!不哭啊!不用哭。”
“是么?已经不行了么?康晴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由我来。一起吧!我和你一起死。”
片桐康晴最后被判处二年半徒刑缓期三年执行。“请为母亲祈祷,为了母亲而幸福地活下去吧”审判官对片桐康晴说。尽管这次判决被日本媒体称为令人号哭的“温情判决”,人们也对片桐康晴寄予了最善意的理解与宽容,但片桐康晴此后能否幸福地活下去呢?这不得而知。现在,步入超高龄化社会的日本,一直在反省现有的高龄者看护制度与社会福祉,甚至重新审视森鸥外在一百年前便提及的安乐死。而安乐死,作为一种医学道德,它的逻辑是可以为人接受的。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无法用逻辑疏通的。比如羁绊,比如情感。
(原载<<新周刊>>第475期 /唐辛子·日本女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