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16-12-30 14:48:04
作者:史蒂芬·莫斯
这周我们来到巴黎。非常感谢上周读者们提供有关巴黎音乐的建议。非常棒。众筹绝对是人类的未来,甚至是现在。
这个系列文章主要是关于古典音乐的(不管“古典”音乐指的是什么,我都不喜欢这个术语),但是,到了巴黎,就不得不提到伊迪丝·琵雅芙——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近30年的常青树。网友oldiebutgoodie谈到了她的代表作《玫瑰人生》,我不反对。
我喜欢查尔斯·德内胜过琵雅芙,他也是奥林匹亚的常青树。他那首讲述备受喜爱的巴黎20区的《Ménilmontant》,让人非常愉悦。“Ménilmontant,是的没错,就是我的心留下的地方。”我希望,看在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欢乐,大家能或多或少原谅他在战争时期那段狡猾的历史——为占领巴黎的德国人表演,但没有和他们合作。
网友oldiebutgoodie还提出了科尔·波特的《我爱巴黎》,以艾拉·费兹杰拉的为权威版本。网友corre11则提到了查尔·阿兹纳弗的《J'aime Paris au mois de Mai》。除了巴黎,还有哪个城市拥有这么多写给城市本身的情歌呢?
科尔·波特可不是唯一一位爱着巴黎的美国人。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学习的乔治·格什温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觉倾注于1928年的交响组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他解释说:“我的目的是描绘一位美国游客在巴黎漫步,听到城市街道的各种声响,吸收着法国的气氛。”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粗腔横调——这位心头时而缠绕着离愁别绪的年轻美国人,完美地捕捉到了城市跃动的氛围。正如网友Alberichthenibelung所说:“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对我来说总感觉像是埃尔加《在伦敦城》的续集。”
格什温充满爵士味儿的曲子也暗示着音乐的形式和城市有关——一代代美国爵士音乐人都在巴黎找到了热忱的听众。迈尔斯·戴维斯热爱巴黎,还多次访问这里——也因为黑人音乐家在这里感觉比在种族隔离的美国更受人尊敬。所以他最后一场演出就在这个喜欢的城市进行,多合适啊。
在古典音乐方面,网友MichaelBulley提到了雅克·伊贝尔的《交响组曲》(1930),他的全城之旅包括了乘坐地铁、来到城郊、到巴黎的清真寺、位于布洛涅森林的餐馆、蒸汽船和露天游行等。时而充满活力,时而优雅动人,它以音乐的语言表达了城市的精髓,与格什温距离相近。
这位网友还提到了海顿的巴黎交响乐,18世纪80年代中期为Comte d'Ogny写作的六部曲子。绝代艳后玛丽·安托奈对第85号降B大调交响曲情有独钟,故而这部曲子还有个别称,叫做“皇后”。考虑到几年之后玛丽在革命中被砍掉了头颅,我们选择这首曲子可能是挺合适的吧!
莫扎特也写了一首巴黎交响曲。1778年写就,当时22岁。这是他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是那时为止他写过的最庞大的乐队编制。他似乎对法国听众不甚满意,说道:“我希望即便是那些傻瓜也能在里面找到喜欢的东西。”他根本不用担心:1778年6月这部曲子的首演赢得了欣喜若狂的对待。
那之后,网友abkquan非常有力地提出普契尼催人泪下的《波西米亚人》应当被包括在内。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穆戈1851年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改编,讲述了19世纪40年代居住在巴黎拉丁区的一群年轻波西米亚人。普契尼捉住其中的欢乐、贫困、并以极大的伤感描绘了最终的悲剧,读者怎能不被咪咪和鲁道夫的相遇深深感动?
网友abkquan提出的另一作品就是弗雷德里克·戴留斯的《巴黎:一个伟大城市的歌》。他不是很喜欢这首曲子,认为它“听起来一点也不巴黎”,但这首曲子的确有种慵懒的魅力,虽说也许主要是来源于戴留斯的头脑的探索,而非这座他在19世纪末居住了十年的城市。但是,如果你想象夜幕降临城市,塞纳河浑浊的水流,那么它就会有某种惠斯勒绘画风格的神秘与力量。
谈到巴黎的音乐,那肯定不能绕过创造出完美巴黎音乐的埃里克·萨蒂,20世纪转折点上的黄金时代,他就居住在这里。他那神秘的、为钢琴独奏而创作的《裸体舞》和《玄秘曲》是对即将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的世界的个人冥思。
这些作品完成时,正当巴黎处于世界音乐中心甚至世界艺术中心之时——拉威尔、德彪西、福雷和圣桑都同时活跃着。巴黎,在1913年5月29日的香榭丽舍剧院,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曲《春之祭》进行了首演,面对着革命中的20世纪音乐,观众几近骚乱,音乐似乎还预示着第二年爆发的暴力战争。音乐永远不会恢复原有的平衡,某种意义上巴黎也是。
下次我们要去逛逛威尼斯,想想看,威尼斯有怎样的音乐?恳请大家在留言中提出建议。当然也欢迎关于巴黎篇的想法。大家都在讨论英国脱欧,我们却可以继续驻足在我们的欧洲大家庭里。
史蒂芬·莫斯/文,连城璧/译
来源:钝角网 2016-12-30 14:48:04
作者:史蒂芬·莫斯
这周我们来到巴黎。非常感谢上周读者们提供有关巴黎音乐的建议。非常棒。众筹绝对是人类的未来,甚至是现在。
这个系列文章主要是关于古典音乐的(不管“古典”音乐指的是什么,我都不喜欢这个术语),但是,到了巴黎,就不得不提到伊迪丝·琵雅芙——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近30年的常青树。网友oldiebutgoodie谈到了她的代表作《玫瑰人生》,我不反对。
我喜欢查尔斯·德内胜过琵雅芙,他也是奥林匹亚的常青树。他那首讲述备受喜爱的巴黎20区的《Ménilmontant》,让人非常愉悦。“Ménilmontant,是的没错,就是我的心留下的地方。”我希望,看在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欢乐,大家能或多或少原谅他在战争时期那段狡猾的历史——为占领巴黎的德国人表演,但没有和他们合作。
网友oldiebutgoodie还提出了科尔·波特的《我爱巴黎》,以艾拉·费兹杰拉的为权威版本。网友corre11则提到了查尔·阿兹纳弗的《J'aime Paris au mois de Mai》。除了巴黎,还有哪个城市拥有这么多写给城市本身的情歌呢?
科尔·波特可不是唯一一位爱着巴黎的美国人。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学习的乔治·格什温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觉倾注于1928年的交响组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他解释说:“我的目的是描绘一位美国游客在巴黎漫步,听到城市街道的各种声响,吸收着法国的气氛。”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粗腔横调——这位心头时而缠绕着离愁别绪的年轻美国人,完美地捕捉到了城市跃动的氛围。正如网友Alberichthenibelung所说:“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对我来说总感觉像是埃尔加《在伦敦城》的续集。”
格什温充满爵士味儿的曲子也暗示着音乐的形式和城市有关——一代代美国爵士音乐人都在巴黎找到了热忱的听众。迈尔斯·戴维斯热爱巴黎,还多次访问这里——也因为黑人音乐家在这里感觉比在种族隔离的美国更受人尊敬。所以他最后一场演出就在这个喜欢的城市进行,多合适啊。
在古典音乐方面,网友MichaelBulley提到了雅克·伊贝尔的《交响组曲》(1930),他的全城之旅包括了乘坐地铁、来到城郊、到巴黎的清真寺、位于布洛涅森林的餐馆、蒸汽船和露天游行等。时而充满活力,时而优雅动人,它以音乐的语言表达了城市的精髓,与格什温距离相近。
这位网友还提到了海顿的巴黎交响乐,18世纪80年代中期为Comte d'Ogny写作的六部曲子。绝代艳后玛丽·安托奈对第85号降B大调交响曲情有独钟,故而这部曲子还有个别称,叫做“皇后”。考虑到几年之后玛丽在革命中被砍掉了头颅,我们选择这首曲子可能是挺合适的吧!
莫扎特也写了一首巴黎交响曲。1778年写就,当时22岁。这是他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是那时为止他写过的最庞大的乐队编制。他似乎对法国听众不甚满意,说道:“我希望即便是那些傻瓜也能在里面找到喜欢的东西。”他根本不用担心:1778年6月这部曲子的首演赢得了欣喜若狂的对待。
那之后,网友abkquan非常有力地提出普契尼催人泪下的《波西米亚人》应当被包括在内。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穆戈1851年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改编,讲述了19世纪40年代居住在巴黎拉丁区的一群年轻波西米亚人。普契尼捉住其中的欢乐、贫困、并以极大的伤感描绘了最终的悲剧,读者怎能不被咪咪和鲁道夫的相遇深深感动?
网友abkquan提出的另一作品就是弗雷德里克·戴留斯的《巴黎:一个伟大城市的歌》。他不是很喜欢这首曲子,认为它“听起来一点也不巴黎”,但这首曲子的确有种慵懒的魅力,虽说也许主要是来源于戴留斯的头脑的探索,而非这座他在19世纪末居住了十年的城市。但是,如果你想象夜幕降临城市,塞纳河浑浊的水流,那么它就会有某种惠斯勒绘画风格的神秘与力量。
谈到巴黎的音乐,那肯定不能绕过创造出完美巴黎音乐的埃里克·萨蒂,20世纪转折点上的黄金时代,他就居住在这里。他那神秘的、为钢琴独奏而创作的《裸体舞》和《玄秘曲》是对即将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的世界的个人冥思。
这些作品完成时,正当巴黎处于世界音乐中心甚至世界艺术中心之时——拉威尔、德彪西、福雷和圣桑都同时活跃着。巴黎,在1913年5月29日的香榭丽舍剧院,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曲《春之祭》进行了首演,面对着革命中的20世纪音乐,观众几近骚乱,音乐似乎还预示着第二年爆发的暴力战争。音乐永远不会恢复原有的平衡,某种意义上巴黎也是。
下次我们要去逛逛威尼斯,想想看,威尼斯有怎样的音乐?恳请大家在留言中提出建议。当然也欢迎关于巴黎篇的想法。大家都在讨论英国脱欧,我们却可以继续驻足在我们的欧洲大家庭里。
史蒂芬·莫斯/文,连城璧/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