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曹辛:欧盟“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内宣逻辑妨碍大国外交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欧盟关系 欧盟

来源:公众号“远见经纬” 2021-05-07 14:37:25

曹辛:欧盟“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内宣逻辑妨碍大国外交

作者:曹辛

中欧关系自今年双方达成中欧投资协定非正式文件开始,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由于双方历史和政治文化差异导致欧洲无法接受中国的行为模式,它所造成的后果是,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重大国际战略布局开始构成干扰,这是负责任的中欧政治家和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

  5月4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洛夫斯基公开对媒体表示:欧盟已经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并表示,欧盟能否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取决于中欧关系整体发展的状况。

  笔者一直发文主张,面对中美关系当前的大势,假设中美经济脱钩,但只要保有欧盟、东盟和日韩市场,则中国经济仍然可以获得发展并继续进步。但前提是,上述市场不能再丢失了,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需要有一定体量的市场空间来支撑,否则就会面临今天朝鲜的困境。因此,欧盟的上述行为一旦落实,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构成深远的影响。

  了解欧盟行为的逻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既有两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差异,也有双方当前内政的诱发因素。

2189999-quel-role-pour-leurope-dans-la-bataille-technologiqu

  欧洲不接受中国行为方式

  中欧关系自今年双方达成中欧投资协定非正式文件开始,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由于双方历史和政治文化差异导致欧洲无法接受中国的行为模式,它所造成的后果是,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重大国际战略布局开始构成干扰,这是负责任的中欧政治家和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

  自3月以来,以欧洲媒体报道中国新疆所谓的“种族灭绝”的新闻开始,欧洲对中国处理此事的方式便很难接受。因为按照欧美文化的观点,媒体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官方,而直接把外国媒体作为政府打击和斗争的对象,则属于反应过度。用欧盟中国商会会长伍德克的话说:尤其没必要专门针对一个媒体,把一个媒体的批评太当回事,完全没有必要,欧洲民众也是不认同的,因为媒体批评政府是欧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何况媒体报道的也未必是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悠久历史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很难向中国妥协。

  而随后的发生的欧洲议会和中国之间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都使得中欧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深和强化了。在多党政治文化的欧洲普世价值下,当前自然是缺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的氛围了。

  这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敏感因素,这就是法国的作用。

  实际上,在中欧就所谓新疆问题发生冲突以来,法国并非这场中欧冲突的主战场,但在冲突发生后后,中国驻法国大使与法国政府间突然爆发的冲突,成为了这场中欧冲突中的一个突出事件。对此,中国驻法国大使自然有自己的解释,但法国和欧洲的官方立场是:为什么要把两国外事部门内部正在沟通的事情捅给媒体,借媒体“侮辱法兰西”?事情的客观后果是:这种处理方式在法国社会引起广泛的愤怒,也使得法国国内在野政党和法国舆论严厉批评法国马克龙政府,继而给法国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更严重的是,这使得作为欧盟内部两大主要领导国家的法、德两国,很难在欧盟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问题上拥有有利于签署协定的氛围,更不要说去推动欧盟其他国家都同意签署这个对双方都很重要的投资协定了。

  而且,当前欧盟内部外交的发展态势是:默克尔即将退休,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也将轮替给法国马克龙政府,在这种背景下,中法冲突对未来的中欧关系,尤其是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至少不会创造有利的氛围和前景。而据了解,马克龙是能够、也愿意和中国沟通、合作的,同时法国也非常希望欧洲能在中美冲突之间,为欧洲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内宣逻辑正在妨碍大国外交?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欧盟做出上述决定的三天前,也就是这个中国五一长假的第一天,中国国内官方媒体“中国长安网”在“微博正文”发布了一副题为“中国点火vs印度点火”的照片。这副作品包括了了两幅图片,一幅是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的火光冲天的图片,另一幅则是印度因为近来疫情严重,病死者众多,火葬场忙碌地焚烧尸体而火光冲天的图片,图片的说明是:“印度单日新增确诊超40万例”。

  这种将中国的某项成功和别国正在遭受的悲惨灾难相比较的宣传手段,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国内个别官媒某种微妙的宣传导向逻辑。至少,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与良知是背道而驰的。

  上述这种内宣的导向逻辑,和当前中欧关系发展面临的困难似乎并非没有关联。根据有关方面对当前中欧冲突具体情况的描述以及立场和国家交往准则的陈述来看,情况似乎有些相似。这里自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把内宣的导向逻辑用到对外交往中,实际上会妨碍中国的大国外交。

  这里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国国内宣传内容的价值观,以及千篇一律、统一的宣传导向手段,是国际社会所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将内、外宣传相分割的操作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必然内、外都会失败。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因素的存在,当前中欧关系确有修补和改善的迫切性和紧迫性。

  如上所述,当前欧洲的现状是:就欧洲两大领导国家法、德而言,默克尔即将退休,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也即将由马克龙的法国来替代。因此改善中欧关系,首先必须要改善与法、德的关系。如此,才谈得上解决当前中欧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迫切的中欧投资协定问题。为此,对中国驻法大使和法国外交部的争执,应该妥善处理好。因为客观地看,中德之间并无类似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唯有解决好中法之间发生的事件,才能有助于淡化中法间的矛盾,默克尔也才好为中欧关系中矛盾的缓和乃至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一事斡旋,使中欧关系走向正轨。

  作者为山东大学(威海)全球胜任力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欧盟“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逻辑》

责任编辑: 昀舒

曹辛:欧盟“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内宣逻辑妨碍大国外交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欧盟关系 欧盟

来源:公众号“远见经纬” 2021-05-07 14:37:25

曹辛:欧盟“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内宣逻辑妨碍大国外交

作者:曹辛

中欧关系自今年双方达成中欧投资协定非正式文件开始,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由于双方历史和政治文化差异导致欧洲无法接受中国的行为模式,它所造成的后果是,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重大国际战略布局开始构成干扰,这是负责任的中欧政治家和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

  5月4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洛夫斯基公开对媒体表示:欧盟已经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并表示,欧盟能否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取决于中欧关系整体发展的状况。

  笔者一直发文主张,面对中美关系当前的大势,假设中美经济脱钩,但只要保有欧盟、东盟和日韩市场,则中国经济仍然可以获得发展并继续进步。但前提是,上述市场不能再丢失了,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需要有一定体量的市场空间来支撑,否则就会面临今天朝鲜的困境。因此,欧盟的上述行为一旦落实,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构成深远的影响。

  了解欧盟行为的逻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既有两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差异,也有双方当前内政的诱发因素。

2189999-quel-role-pour-leurope-dans-la-bataille-technologiqu

  欧洲不接受中国行为方式

  中欧关系自今年双方达成中欧投资协定非正式文件开始,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由于双方历史和政治文化差异导致欧洲无法接受中国的行为模式,它所造成的后果是,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重大国际战略布局开始构成干扰,这是负责任的中欧政治家和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

  自3月以来,以欧洲媒体报道中国新疆所谓的“种族灭绝”的新闻开始,欧洲对中国处理此事的方式便很难接受。因为按照欧美文化的观点,媒体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官方,而直接把外国媒体作为政府打击和斗争的对象,则属于反应过度。用欧盟中国商会会长伍德克的话说:尤其没必要专门针对一个媒体,把一个媒体的批评太当回事,完全没有必要,欧洲民众也是不认同的,因为媒体批评政府是欧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何况媒体报道的也未必是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悠久历史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很难向中国妥协。

  而随后的发生的欧洲议会和中国之间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都使得中欧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深和强化了。在多党政治文化的欧洲普世价值下,当前自然是缺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的氛围了。

  这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敏感因素,这就是法国的作用。

  实际上,在中欧就所谓新疆问题发生冲突以来,法国并非这场中欧冲突的主战场,但在冲突发生后后,中国驻法国大使与法国政府间突然爆发的冲突,成为了这场中欧冲突中的一个突出事件。对此,中国驻法国大使自然有自己的解释,但法国和欧洲的官方立场是:为什么要把两国外事部门内部正在沟通的事情捅给媒体,借媒体“侮辱法兰西”?事情的客观后果是:这种处理方式在法国社会引起广泛的愤怒,也使得法国国内在野政党和法国舆论严厉批评法国马克龙政府,继而给法国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更严重的是,这使得作为欧盟内部两大主要领导国家的法、德两国,很难在欧盟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问题上拥有有利于签署协定的氛围,更不要说去推动欧盟其他国家都同意签署这个对双方都很重要的投资协定了。

  而且,当前欧盟内部外交的发展态势是:默克尔即将退休,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也将轮替给法国马克龙政府,在这种背景下,中法冲突对未来的中欧关系,尤其是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至少不会创造有利的氛围和前景。而据了解,马克龙是能够、也愿意和中国沟通、合作的,同时法国也非常希望欧洲能在中美冲突之间,为欧洲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内宣逻辑正在妨碍大国外交?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欧盟做出上述决定的三天前,也就是这个中国五一长假的第一天,中国国内官方媒体“中国长安网”在“微博正文”发布了一副题为“中国点火vs印度点火”的照片。这副作品包括了了两幅图片,一幅是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的火光冲天的图片,另一幅则是印度因为近来疫情严重,病死者众多,火葬场忙碌地焚烧尸体而火光冲天的图片,图片的说明是:“印度单日新增确诊超40万例”。

  这种将中国的某项成功和别国正在遭受的悲惨灾难相比较的宣传手段,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国内个别官媒某种微妙的宣传导向逻辑。至少,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与良知是背道而驰的。

  上述这种内宣的导向逻辑,和当前中欧关系发展面临的困难似乎并非没有关联。根据有关方面对当前中欧冲突具体情况的描述以及立场和国家交往准则的陈述来看,情况似乎有些相似。这里自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把内宣的导向逻辑用到对外交往中,实际上会妨碍中国的大国外交。

  这里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国国内宣传内容的价值观,以及千篇一律、统一的宣传导向手段,是国际社会所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将内、外宣传相分割的操作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必然内、外都会失败。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因素的存在,当前中欧关系确有修补和改善的迫切性和紧迫性。

  如上所述,当前欧洲的现状是:就欧洲两大领导国家法、德而言,默克尔即将退休,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也即将由马克龙的法国来替代。因此改善中欧关系,首先必须要改善与法、德的关系。如此,才谈得上解决当前中欧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迫切的中欧投资协定问题。为此,对中国驻法大使和法国外交部的争执,应该妥善处理好。因为客观地看,中德之间并无类似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唯有解决好中法之间发生的事件,才能有助于淡化中法间的矛盾,默克尔也才好为中欧关系中矛盾的缓和乃至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一事斡旋,使中欧关系走向正轨。

  作者为山东大学(威海)全球胜任力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欧盟“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逻辑》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