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沈建光:应避免开打金融战,那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来源:FT中文网 2019-06-03 10:59:11

沈建光:应避免开打金融战,那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

作者:沈建光

一旦金融战开打,很容易把美国国内的鸽派势力推向强硬派阵营,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中美之间陷入更广泛层面的对抗,后果则更为严重。不光保尔森最担心的噩梦将会成为现实,不少其他学者表达了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提到的“中国真正的风险是被隔绝于世界之外”。

  5月中美贸易谈判没有如预期达成协议,犹如黑天鹅事件,之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贸易战火速升级的同时,科技战呈现迅速蔓延态势。美国政府对华为出重手打压,限制美国供应商向其供货,而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明确指出中国可以选择限制稀土对美供应作为反制手段。伴随着中美之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直面交锋,二国之间的舆论争议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猜测认为,中美科技战之后,下一步将是金融战。更进一步,倘若情况难有改观,去年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警告的“经济铁幕”真的可能落幕,即中美二国走向互相封闭,全面对抗的冷战阶段。

TIM截图20190603110312.jpg

  中美贸易冲突会蔓延至金融战从而引发中美关系全面恶化吗?外部困局之下,中国又应该如何调整与应对?回答这些疑问,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厘清两个关键问题:

  1. 特朗普政府对华强势施压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

  现在特朗普是否在实践他的“交易的艺术”,通过多管齐下的手段,即以贸易战、科技战逼迫中国退让,换取对美国更为有利的贸易协议,以实现他的连任;还是对华全面遏制的开始,即以不断提高的要价挑战中国能够接受的极限,最终达到隔离中国的目的?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美双方交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期间双方关系几经波折,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但对于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共识。不少中美两国精英阶层人士都认为,中美两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一、二大经济体,经历了数十年的货物、资金、技术、人员方面的深入交往和渗透,难于割裂,全面转向对抗必定两败俱伤,并非美国的意图。

  但是,更加悲观的观点认为,中美之间难逃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特朗普更是与前几任总统有明显不同之处,且美国精英阶层中对华鹰派的人士越来越多,贸易战只是个开始,通过隔离中国的手段,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才是真实目的。特朗普的前智囊,极右势力代表人物班农对此目标即是直言不讳。

  对待这一关键问题的模糊认识,或许可以为近一年来,中方在对待美国贸易战以及与美国贸易谈判的态度屡屡发生转变提供一个解释,即对待贸易战,中方既有“奉陪到底,以牙还牙”的表态,也有在缓和阶段,“不屑以牙还牙”,强调“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搞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毕竟在美国的底线难以洞察之下,中方以多大程度的善意可以满足美国胃口而又不失底线,中方难以看透。或许只有通过下一轮更痛苦的交锋与对抗,才能更加清晰,但对中国的决策者而言,现在应该是尽一切可能引导两国关系在经贸的范畴上交锋,同时防止特朗普走上全面对抗的道路。

  2. 如何防止特朗普彻底滑向鹰派阵营?

  换一个角度,对待美国真实意图这个问题,也许不仅中方目前很难看透,甚至对于美国自身而言,其内部对华的态度也并非铁板一块,反而存在多种层次的看法,有各种不同的诉求。在笔者看来,精确分析美国不同对华关系相关群体的构成,各自不同的利益交互点,为中国争取更多支持力量,尽量避免贸易战不断的升级和蔓延以致演化为全面对抗。

  不难发现,尽管当前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更加强烈和一致,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国企补贴等方面,在问题解决的方式方面,比如是否应该以及能够把中国从全球产业链隔离出来从而也因此放弃中国市场,美国的不同群体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分歧。

  例如,以班农,莱特西泽、纳瓦罗为首的鹰派势力是对华最为强势的一方,班农其极力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已经被中国官媒封为“美国的头号敌人”,莱特西泽是日美贸易战的重要参与者和推手,纳瓦罗撰写《致命中国》,全面批判中国制造、摧毁美国工作机会、军事威胁、以及政治制度等,三人可以说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如果说谁最希望将中国隔离出全球化运行体系,以三人为首的鹰派实力首当其冲。

  然而,除了极端的对华鹰派势力以外,在对华不满的美国精英阶层中,仍有较多的利益群体在对待如何同中国相处的问题上,有很多的温和的声音。或者说,遏制中国崛起与否并非是这些群体的集中诉求,能够通过中美对抗得到多少有益于自身的好处才是其最主要的关注点。在笔者看来,特朗普、美国两党内的一些鸽派力量以及美国大多数企业界金融界人士,大概率均属于这一范畴。

  举例来说,特朗普总统寻求2020年连任应该是其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与中国签订一份对美国很有利的协议,加深选民对其好感,能够增加其连任砝码。但倘若贸易战越演越烈、伤及美国经济与股市,以及增加通货膨胀引发的不满,则会很大概率上打击其选票基础,使得特朗普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强势态度和科技封锁政策,面临更多的制衡。这可能也是中方这次绝然反击的一个重要考量。

  美国企业界对于贸易战的态度也相对温和,每轮特朗普对华增加关税,美国商会的反应都是据理力争。近日包括耐克等在内的170多家美国企业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美国对中国输美鞋类产品加征关税,将对美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而特朗普在出手打压华为之后,又给出90天的宽限期,多少也与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担忧有关。此外,共和党内和民主党中亦有对华鸽派人士,只是他们的声音在当前单边主义浪潮中被淹没,但与鹰派在政策上的分歧依然存在。

  因此,出于不同群体对华诉求有所差异的判断,争取更多的“盟友”而非全面树立“敌人”,是中国选择贸易战中的战略,避免将中美战场不断拓展,中美转为全面对抗的重要出发点。

  防止贸易战升级至金融战

  从上面两个问题入手,就不难能理解,为何笔者一直认为不应将中美交锋的战场无限制的扩大,或者至少应该拖延双方全面对抗的时间。这也是源于笔者对于中美博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的判断。在本专栏文章《2019全球经济的三大灰犀牛》中所述,对待中美之间分歧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将经贸问题、技术问题、金融问题、经济制度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甚至大国博弈问题等分开来看。

  中美之间不同阶段和层次的矛盾,缓和起来难易程度不同,对双方影响程度有别,越升级对中方的负面影响往往会越加突出。在经贸领域,中美争端是两国源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同,尽管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受益较多,但美国也十分依赖中国出口,尽管贸易冲突升级,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多的关系,只要冲突向其他领域扩展的空间有限,尚有回旋余地。

  技术之争则对中国更为不利,美国出手华为,中国反制稀土,看似势均力敌。但无可否认的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美仍旧有较大差距,保持交流仍是快速崛起的一种较好方式。而一旦制裁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企业和技术交流,如赴美学者甚至留学生都受到限制,中国只有更多依赖国内的研发来实现科技进步。

  当前国内有流行观点认为,贸易战、技术战之下,不妨发动金融战,如人民币大幅贬值,抛售美元国国债等,这样全面开战,多管齐下才能速战速决。

  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举动是非常危险的,也正中了班农的隔离中美资本市场的图谋。且不说中美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差距,中国在金融战方面可以选择的手段非常有限,而美方可以利用美元霸权,即美元是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优势,通过金融制裁,长臂管辖等使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企业,在美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承压,就连被很多观点提到的中国可以抛美债、打汇率战,效果也没有那么乐观。

  中国虽然拥有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且已经减少了一些,但大举抛售并不现实。毕竟纵观全球,难以找到匹配美债收益率与稳定性,且足以承受中国如此大体量的金融资产,抛售引起的金融市场波动将造成自己的财富损失,且美联储大概率会接盘,对美国影响可控。此外,如果将大幅抛售的美债换成欧元、日元,则会导致这些货币升值,这些国家也未必愿意接受。

  另一方面,汇率政策亦很难作为应对武器。实际上,从过去数年中国出口和汇率变化的关系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未必能提振出口。而一旦采取大幅贬值策略,则可能出现恐慌,加剧资金外流,威胁金融稳定,并引致他国竞相效仿,使得大幅贬值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此外,一旦金融战开打,很容易把美国国内的鸽派势力推向强硬派阵营,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中美之间陷入更广泛层面的对抗,后果则更为严重。不光保尔森最担心的噩梦将会成为现实,不少其他学者表达了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提到的“中国真正的风险是被隔绝于世界之外”。

  不放弃11月APEC峰会的希望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风险,中国领导人应该是看得很清晰的。刘鹤副总理在中美贸易协定没有达成时说,谈判没有破裂,中美贸易谈判还将继续,其实亦是为缓和紧张的态势留有空间。此外,中方对美国无论是贸易战还是科技战的反击措施,均是理性克制的,没有超出美国打压的范畴而使冲突升级。

  展望未来,应对中美关系变局,还应该保持这样理性可控的方式,即对无理要求表现坚决反击的态度,但不会贸然扩大战线,使得事态失控。同时,考虑到美国内部的分化,尽最大可能争取美国内部的统一战线。同时,做好自身应尽之准备,加快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能够更容易上市融资,同时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回流中国做好准备,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除此以外,等待时机,重启贸易谈判,将两国关系拉回正常的轨道仍然是值得积极尝试的。

  在笔者看来,倘若两方僵持不下,贸易战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在三四季度将越来越显著,即美国经济如果持续下滑,美国企业和居民受到贸易战更为深刻的切肤之痛,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更为明显的回调,以及美国选民呈现越来越分化的局面,或许能为中美关系缓和提供催化剂。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6月底中美领导人在日本G20峰会上取得共识难度很大,但只要是会晤了,对双方的立场和诉求会有更直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表达善意,为11月在智利的APEC峰会上首脑会晤创造条件。或许伴随着三四季度美国经历了贸易战两败俱伤的惨痛后果后,11月的APEC会议或是扭转目前局面的一个重要时点。这个可能是现在可以预期的最好的可能性了。

   原题《中美贸易战会蔓延到金融战吗?》

责任编辑: 昀舒

沈建光:应避免开打金融战,那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来源:FT中文网 2019-06-03 10:59:11

沈建光:应避免开打金融战,那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

作者:沈建光

一旦金融战开打,很容易把美国国内的鸽派势力推向强硬派阵营,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中美之间陷入更广泛层面的对抗,后果则更为严重。不光保尔森最担心的噩梦将会成为现实,不少其他学者表达了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提到的“中国真正的风险是被隔绝于世界之外”。

  5月中美贸易谈判没有如预期达成协议,犹如黑天鹅事件,之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贸易战火速升级的同时,科技战呈现迅速蔓延态势。美国政府对华为出重手打压,限制美国供应商向其供货,而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明确指出中国可以选择限制稀土对美供应作为反制手段。伴随着中美之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直面交锋,二国之间的舆论争议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猜测认为,中美科技战之后,下一步将是金融战。更进一步,倘若情况难有改观,去年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警告的“经济铁幕”真的可能落幕,即中美二国走向互相封闭,全面对抗的冷战阶段。

TIM截图20190603110312.jpg

  中美贸易冲突会蔓延至金融战从而引发中美关系全面恶化吗?外部困局之下,中国又应该如何调整与应对?回答这些疑问,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厘清两个关键问题:

  1. 特朗普政府对华强势施压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

  现在特朗普是否在实践他的“交易的艺术”,通过多管齐下的手段,即以贸易战、科技战逼迫中国退让,换取对美国更为有利的贸易协议,以实现他的连任;还是对华全面遏制的开始,即以不断提高的要价挑战中国能够接受的极限,最终达到隔离中国的目的?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美双方交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期间双方关系几经波折,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但对于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共识。不少中美两国精英阶层人士都认为,中美两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一、二大经济体,经历了数十年的货物、资金、技术、人员方面的深入交往和渗透,难于割裂,全面转向对抗必定两败俱伤,并非美国的意图。

  但是,更加悲观的观点认为,中美之间难逃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特朗普更是与前几任总统有明显不同之处,且美国精英阶层中对华鹰派的人士越来越多,贸易战只是个开始,通过隔离中国的手段,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才是真实目的。特朗普的前智囊,极右势力代表人物班农对此目标即是直言不讳。

  对待这一关键问题的模糊认识,或许可以为近一年来,中方在对待美国贸易战以及与美国贸易谈判的态度屡屡发生转变提供一个解释,即对待贸易战,中方既有“奉陪到底,以牙还牙”的表态,也有在缓和阶段,“不屑以牙还牙”,强调“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搞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毕竟在美国的底线难以洞察之下,中方以多大程度的善意可以满足美国胃口而又不失底线,中方难以看透。或许只有通过下一轮更痛苦的交锋与对抗,才能更加清晰,但对中国的决策者而言,现在应该是尽一切可能引导两国关系在经贸的范畴上交锋,同时防止特朗普走上全面对抗的道路。

  2. 如何防止特朗普彻底滑向鹰派阵营?

  换一个角度,对待美国真实意图这个问题,也许不仅中方目前很难看透,甚至对于美国自身而言,其内部对华的态度也并非铁板一块,反而存在多种层次的看法,有各种不同的诉求。在笔者看来,精确分析美国不同对华关系相关群体的构成,各自不同的利益交互点,为中国争取更多支持力量,尽量避免贸易战不断的升级和蔓延以致演化为全面对抗。

  不难发现,尽管当前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更加强烈和一致,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国企补贴等方面,在问题解决的方式方面,比如是否应该以及能够把中国从全球产业链隔离出来从而也因此放弃中国市场,美国的不同群体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分歧。

  例如,以班农,莱特西泽、纳瓦罗为首的鹰派势力是对华最为强势的一方,班农其极力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已经被中国官媒封为“美国的头号敌人”,莱特西泽是日美贸易战的重要参与者和推手,纳瓦罗撰写《致命中国》,全面批判中国制造、摧毁美国工作机会、军事威胁、以及政治制度等,三人可以说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如果说谁最希望将中国隔离出全球化运行体系,以三人为首的鹰派实力首当其冲。

  然而,除了极端的对华鹰派势力以外,在对华不满的美国精英阶层中,仍有较多的利益群体在对待如何同中国相处的问题上,有很多的温和的声音。或者说,遏制中国崛起与否并非是这些群体的集中诉求,能够通过中美对抗得到多少有益于自身的好处才是其最主要的关注点。在笔者看来,特朗普、美国两党内的一些鸽派力量以及美国大多数企业界金融界人士,大概率均属于这一范畴。

  举例来说,特朗普总统寻求2020年连任应该是其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与中国签订一份对美国很有利的协议,加深选民对其好感,能够增加其连任砝码。但倘若贸易战越演越烈、伤及美国经济与股市,以及增加通货膨胀引发的不满,则会很大概率上打击其选票基础,使得特朗普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强势态度和科技封锁政策,面临更多的制衡。这可能也是中方这次绝然反击的一个重要考量。

  美国企业界对于贸易战的态度也相对温和,每轮特朗普对华增加关税,美国商会的反应都是据理力争。近日包括耐克等在内的170多家美国企业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美国对中国输美鞋类产品加征关税,将对美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而特朗普在出手打压华为之后,又给出90天的宽限期,多少也与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担忧有关。此外,共和党内和民主党中亦有对华鸽派人士,只是他们的声音在当前单边主义浪潮中被淹没,但与鹰派在政策上的分歧依然存在。

  因此,出于不同群体对华诉求有所差异的判断,争取更多的“盟友”而非全面树立“敌人”,是中国选择贸易战中的战略,避免将中美战场不断拓展,中美转为全面对抗的重要出发点。

  防止贸易战升级至金融战

  从上面两个问题入手,就不难能理解,为何笔者一直认为不应将中美交锋的战场无限制的扩大,或者至少应该拖延双方全面对抗的时间。这也是源于笔者对于中美博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的判断。在本专栏文章《2019全球经济的三大灰犀牛》中所述,对待中美之间分歧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将经贸问题、技术问题、金融问题、经济制度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甚至大国博弈问题等分开来看。

  中美之间不同阶段和层次的矛盾,缓和起来难易程度不同,对双方影响程度有别,越升级对中方的负面影响往往会越加突出。在经贸领域,中美争端是两国源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同,尽管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受益较多,但美国也十分依赖中国出口,尽管贸易冲突升级,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多的关系,只要冲突向其他领域扩展的空间有限,尚有回旋余地。

  技术之争则对中国更为不利,美国出手华为,中国反制稀土,看似势均力敌。但无可否认的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美仍旧有较大差距,保持交流仍是快速崛起的一种较好方式。而一旦制裁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企业和技术交流,如赴美学者甚至留学生都受到限制,中国只有更多依赖国内的研发来实现科技进步。

  当前国内有流行观点认为,贸易战、技术战之下,不妨发动金融战,如人民币大幅贬值,抛售美元国国债等,这样全面开战,多管齐下才能速战速决。

  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举动是非常危险的,也正中了班农的隔离中美资本市场的图谋。且不说中美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差距,中国在金融战方面可以选择的手段非常有限,而美方可以利用美元霸权,即美元是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优势,通过金融制裁,长臂管辖等使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企业,在美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承压,就连被很多观点提到的中国可以抛美债、打汇率战,效果也没有那么乐观。

  中国虽然拥有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且已经减少了一些,但大举抛售并不现实。毕竟纵观全球,难以找到匹配美债收益率与稳定性,且足以承受中国如此大体量的金融资产,抛售引起的金融市场波动将造成自己的财富损失,且美联储大概率会接盘,对美国影响可控。此外,如果将大幅抛售的美债换成欧元、日元,则会导致这些货币升值,这些国家也未必愿意接受。

  另一方面,汇率政策亦很难作为应对武器。实际上,从过去数年中国出口和汇率变化的关系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未必能提振出口。而一旦采取大幅贬值策略,则可能出现恐慌,加剧资金外流,威胁金融稳定,并引致他国竞相效仿,使得大幅贬值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此外,一旦金融战开打,很容易把美国国内的鸽派势力推向强硬派阵营,很可能使“经济铁幕”全面落下,中美之间陷入更广泛层面的对抗,后果则更为严重。不光保尔森最担心的噩梦将会成为现实,不少其他学者表达了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提到的“中国真正的风险是被隔绝于世界之外”。

  不放弃11月APEC峰会的希望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风险,中国领导人应该是看得很清晰的。刘鹤副总理在中美贸易协定没有达成时说,谈判没有破裂,中美贸易谈判还将继续,其实亦是为缓和紧张的态势留有空间。此外,中方对美国无论是贸易战还是科技战的反击措施,均是理性克制的,没有超出美国打压的范畴而使冲突升级。

  展望未来,应对中美关系变局,还应该保持这样理性可控的方式,即对无理要求表现坚决反击的态度,但不会贸然扩大战线,使得事态失控。同时,考虑到美国内部的分化,尽最大可能争取美国内部的统一战线。同时,做好自身应尽之准备,加快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能够更容易上市融资,同时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回流中国做好准备,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除此以外,等待时机,重启贸易谈判,将两国关系拉回正常的轨道仍然是值得积极尝试的。

  在笔者看来,倘若两方僵持不下,贸易战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在三四季度将越来越显著,即美国经济如果持续下滑,美国企业和居民受到贸易战更为深刻的切肤之痛,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更为明显的回调,以及美国选民呈现越来越分化的局面,或许能为中美关系缓和提供催化剂。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6月底中美领导人在日本G20峰会上取得共识难度很大,但只要是会晤了,对双方的立场和诉求会有更直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表达善意,为11月在智利的APEC峰会上首脑会晤创造条件。或许伴随着三四季度美国经历了贸易战两败俱伤的惨痛后果后,11月的APEC会议或是扭转目前局面的一个重要时点。这个可能是现在可以预期的最好的可能性了。

   原题《中美贸易战会蔓延到金融战吗?》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