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周浩:中长期看,贸易协议达成与否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实际意义很小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 美国 美国经济 美国外交

来源:联合早报 2019-05-07 09:55:26

周浩:中长期看,贸易协议达成与否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实际意义很小

作者:周浩

如果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可能会获得较短的外部平静期,而对于美国来说,贸易协议只是第一步而已,以贸易协议作为起点来推动中国的改变,是本届以及未来数届美国政府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也与本国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对两国来说都会造成负面效应,但谁会承受更大的真实损失,其实还很难说。

  当乐观人士在热切期盼中美在本周完成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给了市场一个响亮的耳光。特朗普不仅威胁将目前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至25%,并称将很快对剩余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税。

  市场以暴跌来应对“黑天鹅”的飞起。然而,中美观察人士也十分清楚,贸易协议即使可以达成,也只是为中美关系的短期前景确定一个相对平和的基调,双方的交锋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萦绕在世界经济上空。而即使贸易协议落空,中美之间的交锋可能会看似更残酷,但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贸易谈判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准确理解中美立场却更加关键。

两国的首席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与刘鹤.jpg

两国的首席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与刘鹤

  从贸易谈判的时间表来看,双方的贸易争端在去年7月两国互征对方500亿美元商品的25%关税进入白热化,此后中美双方又宣布了一系列提征关税的措施。最终美国实际对大约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而中方的报复金额则超过1000亿美元。

  从贸易战正式开打后,中美之间也一直进行着关于贸易谈判的各种接触,但在去年12月1日两国元首正式会晤之前,贸易谈判基本上是副线,市场对双方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期望值较低,中国市场也因此遭受打击,股市和汇市都呈现出明显的卖空迹象。而在12月1日两国达成2019年3月1日的停战期限之后,贸易争端则大致上处于回落阶段。

  在平稳度过3月1日的停战期限后,两国又接连进行了数轮谈判,谈判中的各种困难也相继浮上水面,其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美方坚持的“单边制裁机制”、以及关于网络攻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解读。这些争议后来逐步被解决,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美方不再坚持“单边制裁机制”,而变成了对等的制裁机制,即美方如果不履行承诺,中方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制裁动议。

  进入5月之后,双方的争端焦点不再是宏大主题,而是变成了美方需要取消多少关税来表达“善意”。中方的谈判要求是美方应该将关税水平回调至去年7月之前,而美方则在这一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进入这一议题之后,市场本以为双方只是在细节上进行探讨,事实上贸易协议大致已经成形。然而,特朗普的突然变脸却意味着贸易谈判将进入新的变局,特朗普称贸易谈判进展太慢,有消息称中方在最近的谈判中撤消了数项此前准备作出的让步,这彻底激怒了美方。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判断特朗普是否通过这样的策略来对中方施压,因此本周五美国是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确定短期的中美关系基调。

  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否有贸易协议,未来中美之间的摩擦和合作仍将是主题,换句话说,贸易谈判以及协议远非中美关系的“终局”。

  回顾这一年以来的贸易争端,市场有这样几个感受,第一,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美方仍然占据明显的上风,这也是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金融力量的客观对比;第二,美国无法忽视中国的崛起,同时也无法在短期内快速遏制这样的趋势;第三,中国不会在核心议题上让步,道理很简单——因为让步只会带来更多的让步;第四,无论是否主观愿意,中美之间仍然有很多共同话题和共享利益。

  这样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即使中美能够达成贸易协议,市场也很难作一个准确全面的解读,而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市场反而会冷静下来。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双方的各种会晤已经几乎放弃了此前发布联合公报的做法,而“各自解读”已经成为两方更为认可的做法,这样的一种新常态表明了两国内部鹰派势力的影响力开始明显扩大。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如果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可能会获得较短的外部平静期,而对于美国来说,贸易协议只是第一步而已,以贸易协议作为起点来推动中国的改变,是本届以及未来数届美国政府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也与本国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对两国来说都会造成负面效应,但谁会承受更大的真实损失,其实还很难说。

  从中长期来看,贸易协议的实际意义很小,两国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将决定两国的实力对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美都有意无意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向本国市场,这意味着两国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外溢效应将更加有限且定向。

  但经济增长“向内”的同时,金融市场的互通却又成为两国联系的纽带,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纽带可能意味着冲突不会无限升级,因为两国需要保持某种力量平衡来维系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中国来看,面临着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中国需要通过开放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来吸引外资流入,来稳定自身的国际收支平衡,而从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必须保持较高水位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的绝大多数仍然要有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因此,人民币虽然难以大幅度升值,但大幅度贬值似乎也不是可选项。但如果要吸引外资流入,就必须要给外资合理的流出通道,这样就自然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要对本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相应的升级,利率市场化是必要的选项之一,但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可能是必选项。如何平衡“资本管制”和“合理流动”,将是未来几年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对于美国来说,为本国的利益集团创造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是一个现实且关乎根本利益的战略。与以往相比,美国的利益更加侧重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往往需要在金融开放方面作出让步,因为这根本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诉求。但从更加长期的利益上来看,美国不仅希望中国能够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允许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允许美国金融机构能够对接中国广大的富裕群体。然而,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国内的对华鹰派势力的崛起,又多少会导致中国富裕群体的反感和警觉。

  总体来说,在金融开放的议题上,中美有共同的需求,但却又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根本上来说,中美金融生态的互相融合又难以避免,贸然给中美关系施加压力,又容易给金融系统带来压力。

  因此,即使贸易协议达成,中美之间的根本利益不同会导致两国对这份贸易协议的不同解读,比如说在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上,中方会倾向于表述为正在逐步开放,但美方很可能会责难管制仍在。市场也会因此而“无法清晰思考”,最终只能转而交易一些更加简单直接的议题。而在未来的执行上,相信会有更多的问题和摩擦出现,中美因此而产生的争端则难以避免。但一旦争端升级伤及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两国又有让争端降温的诉求。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能表明中美之间的竞合仍然是“进行时”,谁也不能轻易言胜。而中美目前的谈判僵局,只是中美双方不愿意过早退让的一个现实反映而已。

  原题《中美的贸易协议远非中美“终局”》

责任编辑: 昀舒

周浩:中长期看,贸易协议达成与否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实际意义很小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 美国 美国经济 美国外交

来源:联合早报 2019-05-07 09:55:26

周浩:中长期看,贸易协议达成与否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实际意义很小

作者:周浩

如果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可能会获得较短的外部平静期,而对于美国来说,贸易协议只是第一步而已,以贸易协议作为起点来推动中国的改变,是本届以及未来数届美国政府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也与本国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对两国来说都会造成负面效应,但谁会承受更大的真实损失,其实还很难说。

  当乐观人士在热切期盼中美在本周完成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给了市场一个响亮的耳光。特朗普不仅威胁将目前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至25%,并称将很快对剩余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税。

  市场以暴跌来应对“黑天鹅”的飞起。然而,中美观察人士也十分清楚,贸易协议即使可以达成,也只是为中美关系的短期前景确定一个相对平和的基调,双方的交锋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萦绕在世界经济上空。而即使贸易协议落空,中美之间的交锋可能会看似更残酷,但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贸易谈判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准确理解中美立场却更加关键。

两国的首席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与刘鹤.jpg

两国的首席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与刘鹤

  从贸易谈判的时间表来看,双方的贸易争端在去年7月两国互征对方500亿美元商品的25%关税进入白热化,此后中美双方又宣布了一系列提征关税的措施。最终美国实际对大约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而中方的报复金额则超过1000亿美元。

  从贸易战正式开打后,中美之间也一直进行着关于贸易谈判的各种接触,但在去年12月1日两国元首正式会晤之前,贸易谈判基本上是副线,市场对双方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期望值较低,中国市场也因此遭受打击,股市和汇市都呈现出明显的卖空迹象。而在12月1日两国达成2019年3月1日的停战期限之后,贸易争端则大致上处于回落阶段。

  在平稳度过3月1日的停战期限后,两国又接连进行了数轮谈判,谈判中的各种困难也相继浮上水面,其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美方坚持的“单边制裁机制”、以及关于网络攻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解读。这些争议后来逐步被解决,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美方不再坚持“单边制裁机制”,而变成了对等的制裁机制,即美方如果不履行承诺,中方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制裁动议。

  进入5月之后,双方的争端焦点不再是宏大主题,而是变成了美方需要取消多少关税来表达“善意”。中方的谈判要求是美方应该将关税水平回调至去年7月之前,而美方则在这一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进入这一议题之后,市场本以为双方只是在细节上进行探讨,事实上贸易协议大致已经成形。然而,特朗普的突然变脸却意味着贸易谈判将进入新的变局,特朗普称贸易谈判进展太慢,有消息称中方在最近的谈判中撤消了数项此前准备作出的让步,这彻底激怒了美方。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判断特朗普是否通过这样的策略来对中方施压,因此本周五美国是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确定短期的中美关系基调。

  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否有贸易协议,未来中美之间的摩擦和合作仍将是主题,换句话说,贸易谈判以及协议远非中美关系的“终局”。

  回顾这一年以来的贸易争端,市场有这样几个感受,第一,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美方仍然占据明显的上风,这也是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金融力量的客观对比;第二,美国无法忽视中国的崛起,同时也无法在短期内快速遏制这样的趋势;第三,中国不会在核心议题上让步,道理很简单——因为让步只会带来更多的让步;第四,无论是否主观愿意,中美之间仍然有很多共同话题和共享利益。

  这样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即使中美能够达成贸易协议,市场也很难作一个准确全面的解读,而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市场反而会冷静下来。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双方的各种会晤已经几乎放弃了此前发布联合公报的做法,而“各自解读”已经成为两方更为认可的做法,这样的一种新常态表明了两国内部鹰派势力的影响力开始明显扩大。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如果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可能会获得较短的外部平静期,而对于美国来说,贸易协议只是第一步而已,以贸易协议作为起点来推动中国的改变,是本届以及未来数届美国政府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也与本国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对两国来说都会造成负面效应,但谁会承受更大的真实损失,其实还很难说。

  从中长期来看,贸易协议的实际意义很小,两国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将决定两国的实力对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美都有意无意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向本国市场,这意味着两国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外溢效应将更加有限且定向。

  但经济增长“向内”的同时,金融市场的互通却又成为两国联系的纽带,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纽带可能意味着冲突不会无限升级,因为两国需要保持某种力量平衡来维系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中国来看,面临着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中国需要通过开放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来吸引外资流入,来稳定自身的国际收支平衡,而从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必须保持较高水位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的绝大多数仍然要有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因此,人民币虽然难以大幅度升值,但大幅度贬值似乎也不是可选项。但如果要吸引外资流入,就必须要给外资合理的流出通道,这样就自然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要对本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相应的升级,利率市场化是必要的选项之一,但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可能是必选项。如何平衡“资本管制”和“合理流动”,将是未来几年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对于美国来说,为本国的利益集团创造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是一个现实且关乎根本利益的战略。与以往相比,美国的利益更加侧重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往往需要在金融开放方面作出让步,因为这根本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诉求。但从更加长期的利益上来看,美国不仅希望中国能够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允许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允许美国金融机构能够对接中国广大的富裕群体。然而,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国内的对华鹰派势力的崛起,又多少会导致中国富裕群体的反感和警觉。

  总体来说,在金融开放的议题上,中美有共同的需求,但却又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根本上来说,中美金融生态的互相融合又难以避免,贸然给中美关系施加压力,又容易给金融系统带来压力。

  因此,即使贸易协议达成,中美之间的根本利益不同会导致两国对这份贸易协议的不同解读,比如说在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上,中方会倾向于表述为正在逐步开放,但美方很可能会责难管制仍在。市场也会因此而“无法清晰思考”,最终只能转而交易一些更加简单直接的议题。而在未来的执行上,相信会有更多的问题和摩擦出现,中美因此而产生的争端则难以避免。但一旦争端升级伤及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两国又有让争端降温的诉求。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能表明中美之间的竞合仍然是“进行时”,谁也不能轻易言胜。而中美目前的谈判僵局,只是中美双方不愿意过早退让的一个现实反映而已。

  原题《中美的贸易协议远非中美“终局”》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