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美国如何应对“一带一路”?

关键词:

来源:中美印象 2017-04-01 10:30:38

美国如何应对“一带一路”?

作者:李思卿

“一带一路”也一直对美国敞开怀抱。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今年五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负责高峰论坛筹备工作的国务委员杨洁篪介绍称,目前已有近20位各国领导人确认与会,一些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团、国际组织负责人、外国前政要、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也在受邀之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已达到500多亿美元。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褒贬不一,一些沿线的相关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等,都曾经或仍然对“一带一路”持怀疑态度。中美关系已成为现今全球最举足轻重的双边关系,两国关系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许多国家的密切关注,在中美的大国博弈中见风使舵,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成为了这些区域国家重要的外交策略。那么针对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方面抱何态度?有何担忧?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领导者的政策又有什么转变?笔者就美国学界和媒体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整理。

  “一带一路”这一愿景推出之初,若说美国方面不抱疑虑,未免难以令人信服。华盛顿中美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斯(Alek Chance)发表于去年11月的文章称,首先,美国分析人士长期不信任中国借贷与发展政策的标准,认为中国不仅在政治环境和透明度上不过关,更有可能替代现存的成熟借贷机构,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极富诱惑力却无法持续发展的选择。关于批判体系标准不成熟,最极端的美方分析人士指责中国试图挑战甚至颠覆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打造一个平行的非自由的经济政治秩序。

  第二,许多美国观察家质疑“一带一路”是为中国狭隘的国家利益服务的短期目标,而非中方所宣传的合作共赢的长远计划。这样的反应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一直以来西方集团都认为中国为了与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经济关系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自私自利或者适得其反的。

  第三,中美关系的地缘战略也限制了美方对“一带一路”的正面解读。中国经济持续朝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目标快速增长,同时外交手段也越来越独断自信,不再惧怕挑战与风险,也有试图孤立美国的趋势。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的一举一动美国都不得不防。关于这一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指出,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极有可能为中国进一步向沿岸国家展示其进步神速的海军力量提供平台,中国参与建设地区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也有可能在未来赋予北京更多地区内影响力。

  事实也证明,出于类似的种种疑虑,美国政府不但自己拒绝,还曾经游说其盟友们不要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投行。然而结果却是美国外交面临小挫折,许多主要的美国同盟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都选择忽略美方反对,成为亚投行创始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Martin Wolf)表示,虽然美国向其盟友们宣传的亚投行管理和借贷程序不符合“国际最高标准”有理有据,但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但是有益的更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各国需要新鲜的机制,因此不会因为美国拒绝加入就止步不前。在经历了盟友不再“听话”这样的当头“棒喝”后,美方似乎开始反思对抗亚投行的决策。随着“一带一路”与亚投行项目内容逐渐清晰,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呼吁中美合作而非竞争、共同建设中亚及中东地区在如今的美国学界中占主导地位。

  

 

  登上《金融时报》的漫画,除美国外的西方国家大力支持亚投行

  首先,美国学者也无法否认“一带一路”有着通过连接欧亚各国,共创人类和平繁荣的美好愿景。道(Don M. Tow)发表于《中美聚焦》上的文章将“一带一路”比作北京和香港的地铁系统,纵横交错的铁轨不断扩展,将整个城市各部分串联起来,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还促进了经济增长、教育机会、文化活动等。交通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亚欧交通网络所带来的收益包括贸易联通、政治稳定、人文交流等,远超城市地铁系统的成果。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必须同心协力,携手解决关税、货币、标准化(如铁轨规格)等问题。因此,“一带一路”最伟大的成果或许将是深化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与理解,真正建立一个双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前国防部外交部官员,傅立民大使(Amb. Chas Freeman),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中国海事研究所一次研讨会上致辞中批评了美国某些对“一带一路”或批评或恐惧的看法,称这些都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短视之见。傅立民大使指出,“一带一路”不仅将中国与中亚、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紧密连接,还与俄罗斯、印度等大国通力合作,甚至是欧盟、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也愿意搭上中国迅猛发展的顺风车。如今,只有美国与日本形单影只,固执地拒绝加入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计划,可是单纯地不参与对美国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美国不尽快加入游戏,在“一带一路”的多边会谈中就根本没有话语权,更别提借此机会为美国企业谋利了。

  事实上,“一带一路”也一直对美国敞开怀抱。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就明确声明,中国欢迎美国加入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

  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的小组成员理查德 张(Richard Chang)表示,虽然中国的外交手段日益独断自信,但是中美关系也不尽是零和游戏。“一带一路”为中美共同维护中亚及中东的稳定并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创造了许多合作机会,双方在该地区有着共同的目标——战略安全。主要考虑到新疆地区维吾尔分裂势力的暴乱,北京同华盛顿一样希望看到安全稳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张指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New Silk Road Initiative)就是一个现成的合作机会。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印度强调了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中心,建立中亚-南亚经济带的重要性和潜能。同年9月,美国国务院便宣布了“新丝绸之路”计划。据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明昊撰文,截至2014年,这项计划集中实施于四个主要方面—— 发展地区性能源市场、促进贸易与交通、升级海关与边防控制、加强商业与人员交流。这些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目标都十分接近。

  张还指出,中美双方必须首先达成两国项目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共识,“一带一路”与“新丝绸之路”是互惠互补的。第二,中美应该利用双方现有的多边项目、合作伙伴、地方政府等关系共同完成浩大而坚实的工程,让所有的捐助方和建设者共享信息与资源。第三,中美应该利用这两项计划为阿富汗与中亚创造就业机会。该地区庞大的青年人口需要成熟的职业培训与稳定的岗位,帮助他们就业也有助于避免年轻人误入歧途、维护地区内的和平与安定。

  美国前政务次国务卿、前驻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特别代表格罗斯曼(Marc Grossman)发文表示,“一带一路”和“新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殊途同归。一套协调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合作机制可以帮助建立阿富汗官员提出的“亚洲大转盘”(Asian Roundabout),通过更加顺畅的经贸交流使阿富汗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一条连接中国南通港和阿富汗北部海拉顿港的中阿铁路已经开通,这将大大缩短货物从阿富汗至其他亚洲国家的运输时间。另外,美国与巴基斯坦达成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美巴能源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民间投资相关项目提供便利。美国海外民间投资公司已经投入了1.28亿美元,预计将为巴基斯坦提供总量达3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而中国方面为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入了超过500亿美元,将在该地区建造连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铁路,以及多个高速公路和能源生产设施的项目。美国东西方研究所项目助理周安迪(Andi Zhou,音译)发表于《外交家》杂志的文章也提到,美国的中亚—南亚高压输电项目(CASA-1000)将建设中亚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销售能源的输电网,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巴基斯坦输电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异曲同工。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直通印度洋

  格罗斯曼大使还指出,如果中美双方能够就共同开发达成合作,将会为美国私营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华尔街日报》去年十月报道,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霍尼韦尔(Honeywell)、卡特彼勒(Caterpillar)已经开始研究这种可能性。现在,通用电气在巴基斯坦的订单数额超过10亿美元,五年前这个数字还小于1亿。帮助美国公司和“一带一路”建立联系,并向他们更新“新丝绸之路”计划所提供的商业机会,这需要美国政府各部门协调运作,包括国务院、商务部、美国海外私营投资公司等。

  最后,在如今特朗普执政的背景下,中美更需要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上开展合作。《外交政策》杂志全球安全研究所主编勒夫特(Gal Luft)在新总统上任前表示,特朗普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漠不关心,只放眼于国内经济与就业需求的现实利益,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美恐怕再难有合作。而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就节能减排达成共识曾一度扮演了外交降温剂的角色。每当中美在商贸、战略等领域产生分歧、关系遇冷时,谈谈气候合作总能使双方气氛缓和一些,显得谈判还不算毫无成果。就在本周,特朗普的确不出所料地撤销了一系列奥巴马政府的气候与环境政策。至此,美国虽然在名义上没有退出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议》(Paris Agreement),但如果特朗普的计划生效,就几乎可以肯定美国无法履行对这份全球变暖协议的承诺,中国也不必再寄希望于靠减排缓和双边关系。那么面对中美合作领域真空的状态,特朗普总统可以转向基建,让“一带一路”成为替代气候问题的中美合作新领域,甚至将类似的合作扩展至非洲和拉丁美洲。

  鉴于中美关系对全球秩序的至关重要,特朗普总统应该多考虑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作为备受瞩目的全球项目,蕴含了在亚欧大陆建立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网络与经济连通性的巨大潜能。虽然中美之间固有的竞争意识无法避免,距达成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双方在中亚中东地区开创和平稳定的愿望是一致的,这样的愿景应该将此议题上的中美对话从敌对的零和游戏转型为友好的合作关系。即使过程可能复杂又漫长,但合作的结果将不仅是一个能源、通讯、交通系统完善、繁荣而又更加紧密连接的世界,更是一种面对挑战与磕绊更加坚韧的中美关系。

责任编辑:

美国如何应对“一带一路”?

关键词:

来源:中美印象 2017-04-01 10:30:38

美国如何应对“一带一路”?

作者:李思卿

“一带一路”也一直对美国敞开怀抱。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今年五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负责高峰论坛筹备工作的国务委员杨洁篪介绍称,目前已有近20位各国领导人确认与会,一些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团、国际组织负责人、外国前政要、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也在受邀之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已达到500多亿美元。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褒贬不一,一些沿线的相关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等,都曾经或仍然对“一带一路”持怀疑态度。中美关系已成为现今全球最举足轻重的双边关系,两国关系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许多国家的密切关注,在中美的大国博弈中见风使舵,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成为了这些区域国家重要的外交策略。那么针对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方面抱何态度?有何担忧?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领导者的政策又有什么转变?笔者就美国学界和媒体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整理。

  “一带一路”这一愿景推出之初,若说美国方面不抱疑虑,未免难以令人信服。华盛顿中美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斯(Alek Chance)发表于去年11月的文章称,首先,美国分析人士长期不信任中国借贷与发展政策的标准,认为中国不仅在政治环境和透明度上不过关,更有可能替代现存的成熟借贷机构,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极富诱惑力却无法持续发展的选择。关于批判体系标准不成熟,最极端的美方分析人士指责中国试图挑战甚至颠覆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打造一个平行的非自由的经济政治秩序。

  第二,许多美国观察家质疑“一带一路”是为中国狭隘的国家利益服务的短期目标,而非中方所宣传的合作共赢的长远计划。这样的反应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一直以来西方集团都认为中国为了与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经济关系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自私自利或者适得其反的。

  第三,中美关系的地缘战略也限制了美方对“一带一路”的正面解读。中国经济持续朝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目标快速增长,同时外交手段也越来越独断自信,不再惧怕挑战与风险,也有试图孤立美国的趋势。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的一举一动美国都不得不防。关于这一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指出,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极有可能为中国进一步向沿岸国家展示其进步神速的海军力量提供平台,中国参与建设地区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也有可能在未来赋予北京更多地区内影响力。

  事实也证明,出于类似的种种疑虑,美国政府不但自己拒绝,还曾经游说其盟友们不要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投行。然而结果却是美国外交面临小挫折,许多主要的美国同盟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都选择忽略美方反对,成为亚投行创始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Martin Wolf)表示,虽然美国向其盟友们宣传的亚投行管理和借贷程序不符合“国际最高标准”有理有据,但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但是有益的更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各国需要新鲜的机制,因此不会因为美国拒绝加入就止步不前。在经历了盟友不再“听话”这样的当头“棒喝”后,美方似乎开始反思对抗亚投行的决策。随着“一带一路”与亚投行项目内容逐渐清晰,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呼吁中美合作而非竞争、共同建设中亚及中东地区在如今的美国学界中占主导地位。

  

 

  登上《金融时报》的漫画,除美国外的西方国家大力支持亚投行

  首先,美国学者也无法否认“一带一路”有着通过连接欧亚各国,共创人类和平繁荣的美好愿景。道(Don M. Tow)发表于《中美聚焦》上的文章将“一带一路”比作北京和香港的地铁系统,纵横交错的铁轨不断扩展,将整个城市各部分串联起来,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还促进了经济增长、教育机会、文化活动等。交通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亚欧交通网络所带来的收益包括贸易联通、政治稳定、人文交流等,远超城市地铁系统的成果。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必须同心协力,携手解决关税、货币、标准化(如铁轨规格)等问题。因此,“一带一路”最伟大的成果或许将是深化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与理解,真正建立一个双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前国防部外交部官员,傅立民大使(Amb. Chas Freeman),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中国海事研究所一次研讨会上致辞中批评了美国某些对“一带一路”或批评或恐惧的看法,称这些都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短视之见。傅立民大使指出,“一带一路”不仅将中国与中亚、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紧密连接,还与俄罗斯、印度等大国通力合作,甚至是欧盟、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也愿意搭上中国迅猛发展的顺风车。如今,只有美国与日本形单影只,固执地拒绝加入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计划,可是单纯地不参与对美国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美国不尽快加入游戏,在“一带一路”的多边会谈中就根本没有话语权,更别提借此机会为美国企业谋利了。

  事实上,“一带一路”也一直对美国敞开怀抱。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就明确声明,中国欢迎美国加入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

  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的小组成员理查德 张(Richard Chang)表示,虽然中国的外交手段日益独断自信,但是中美关系也不尽是零和游戏。“一带一路”为中美共同维护中亚及中东的稳定并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创造了许多合作机会,双方在该地区有着共同的目标——战略安全。主要考虑到新疆地区维吾尔分裂势力的暴乱,北京同华盛顿一样希望看到安全稳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张指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New Silk Road Initiative)就是一个现成的合作机会。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印度强调了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中心,建立中亚-南亚经济带的重要性和潜能。同年9月,美国国务院便宣布了“新丝绸之路”计划。据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明昊撰文,截至2014年,这项计划集中实施于四个主要方面—— 发展地区性能源市场、促进贸易与交通、升级海关与边防控制、加强商业与人员交流。这些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目标都十分接近。

  张还指出,中美双方必须首先达成两国项目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共识,“一带一路”与“新丝绸之路”是互惠互补的。第二,中美应该利用双方现有的多边项目、合作伙伴、地方政府等关系共同完成浩大而坚实的工程,让所有的捐助方和建设者共享信息与资源。第三,中美应该利用这两项计划为阿富汗与中亚创造就业机会。该地区庞大的青年人口需要成熟的职业培训与稳定的岗位,帮助他们就业也有助于避免年轻人误入歧途、维护地区内的和平与安定。

  美国前政务次国务卿、前驻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特别代表格罗斯曼(Marc Grossman)发文表示,“一带一路”和“新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殊途同归。一套协调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合作机制可以帮助建立阿富汗官员提出的“亚洲大转盘”(Asian Roundabout),通过更加顺畅的经贸交流使阿富汗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一条连接中国南通港和阿富汗北部海拉顿港的中阿铁路已经开通,这将大大缩短货物从阿富汗至其他亚洲国家的运输时间。另外,美国与巴基斯坦达成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美巴能源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民间投资相关项目提供便利。美国海外民间投资公司已经投入了1.28亿美元,预计将为巴基斯坦提供总量达3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而中国方面为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入了超过500亿美元,将在该地区建造连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铁路,以及多个高速公路和能源生产设施的项目。美国东西方研究所项目助理周安迪(Andi Zhou,音译)发表于《外交家》杂志的文章也提到,美国的中亚—南亚高压输电项目(CASA-1000)将建设中亚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销售能源的输电网,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巴基斯坦输电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异曲同工。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直通印度洋

  格罗斯曼大使还指出,如果中美双方能够就共同开发达成合作,将会为美国私营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华尔街日报》去年十月报道,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霍尼韦尔(Honeywell)、卡特彼勒(Caterpillar)已经开始研究这种可能性。现在,通用电气在巴基斯坦的订单数额超过10亿美元,五年前这个数字还小于1亿。帮助美国公司和“一带一路”建立联系,并向他们更新“新丝绸之路”计划所提供的商业机会,这需要美国政府各部门协调运作,包括国务院、商务部、美国海外私营投资公司等。

  最后,在如今特朗普执政的背景下,中美更需要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上开展合作。《外交政策》杂志全球安全研究所主编勒夫特(Gal Luft)在新总统上任前表示,特朗普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漠不关心,只放眼于国内经济与就业需求的现实利益,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美恐怕再难有合作。而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就节能减排达成共识曾一度扮演了外交降温剂的角色。每当中美在商贸、战略等领域产生分歧、关系遇冷时,谈谈气候合作总能使双方气氛缓和一些,显得谈判还不算毫无成果。就在本周,特朗普的确不出所料地撤销了一系列奥巴马政府的气候与环境政策。至此,美国虽然在名义上没有退出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议》(Paris Agreement),但如果特朗普的计划生效,就几乎可以肯定美国无法履行对这份全球变暖协议的承诺,中国也不必再寄希望于靠减排缓和双边关系。那么面对中美合作领域真空的状态,特朗普总统可以转向基建,让“一带一路”成为替代气候问题的中美合作新领域,甚至将类似的合作扩展至非洲和拉丁美洲。

  鉴于中美关系对全球秩序的至关重要,特朗普总统应该多考虑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作为备受瞩目的全球项目,蕴含了在亚欧大陆建立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网络与经济连通性的巨大潜能。虽然中美之间固有的竞争意识无法避免,距达成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双方在中亚中东地区开创和平稳定的愿望是一致的,这样的愿景应该将此议题上的中美对话从敌对的零和游戏转型为友好的合作关系。即使过程可能复杂又漫长,但合作的结果将不仅是一个能源、通讯、交通系统完善、繁荣而又更加紧密连接的世界,更是一种面对挑战与磕绊更加坚韧的中美关系。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