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马云根:龙永图为何要怼经济学家

关键词:

来源:钝角网 2017-04-01 09:35:20

马云根:龙永图为何要怼经济学家

作者:马云根

经济学家们则像是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中国经济已经落入了传销的方式,这个传销的商品就是“增长”,也是路径依赖症的表现。整个社会陷入到“增长”的强迫症中,政府换届时最温柔的祝福是“翻一番”。

  在3月26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供给侧的风景”分会场,爆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学和华为公司为何能成功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和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间展开的。在会中,龙永图对林毅夫的发言补充了自己的看法,“你这个雄心壮志非常好,但是我想泼点儿冷水。到2030年或者以后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未必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因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不是个量的问题,更多是质的问题。所以如果中国不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如果是一个体量很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的话,它出不了经济学家的,在这种体制之下,中国的所谓经济学家只不过是一些解读计划经济的一些政策的教授或专家,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龙永图一语道破了中国经济学家的真面目,这一断言也许会有争议,但是对于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这一身份,以其入世谈判代表的身份,对中国所谓经济学家的一贯表现极为不满显露无疑,问题出在何处。

  主要是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认识上,这些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给予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个国际贸易规则以应有的尊重,基本上是以玩弄的态度。完全无视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才能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基本事实,同时,才能有中国经济学家们的显赫地位。龙永图气不打一处来,并非全然是这些经济学家,忽视了其入世团队为中国的崛起所做的努力。而是对当下这些人没有看到中国,如果失去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依托,所存在的高度危险性,反而洋洋得意的要引领世界。

  龙永图点出了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关键,不是个量的问题,更多是质的问题。这个质是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这个质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却是中国经济学家所时常要避免的。如果用海外人士的视角更是尖锐,“就发展而言,中国已经到了由实现量变到追求质变的重大时期。为了未来的健康发展,中国迫切地需要重建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龙永图与经济学家的分歧点:

  龙永图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贡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初入世是放弃了对中国市场的一部分保护,但关键是保护了中国的现行体制,能以不同的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最大的胜利。这容易理解,市场自由竞争经济一般要求,在同一种体制中才可以实现公平竞争的环境。如在一个国家里实现市场经济,需要同一的法律保障,作为起点公平。否则,就会成为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即不能存在童工、超时劳动、政策不公等手段的竞争方式。

  经济学家们则认为,拥有内服与外用的政策才是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关键。中国模式的成功关键一点,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效仿的,是能将普世价值观只应用于市场经济,而没有延伸到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这在西方看来是不可思议。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价值观分离,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最为头疼的是工会的强大、NGO的监督、罢工的自由、福利的增长等,这都是价值观带来的产品,且有法律保护和社会的共识。对于中国模式来说则属于社会活动,需要稳定、敬业、和谐和爱国,不能干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属于市场竞争的范畴,本应是公民的权利变成了政府的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市场自由在此时最为强大且所向披靡。产业政策、市场最道德、金融的逻辑等是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功的关键。

  上述各自形成的见解,成为龙永图力怼经济学家的出发点。

  龙永图部长认为只有保住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完整性,中国才能有继续的发展前景,坚持贸易自由化,防止美欧回归贸易保护主义才是最重要的关键。美欧回归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这也就是中国极力要坚持贸易自由化和要求美欧等西方国家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与此同时,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经济体制上的改革。WTO是以降低关税和取消贸易壁垒为手段,实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第二、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第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了各自的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必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因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这一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规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产品的价值,会不遗余力地开拓市场。从这四点上看,市场经济完全符合普世价值观,市场经济理论是自由竞争,竞争必须遵守自由的规则,而自由的规律则是偏向于现代化的,这个规律就是普世价值观。WTO只要求在市场经济里遵守普世价值观,政治体制并没有强制要求。这就明白TPP的发起国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这四个小国,竟能如此远见的看到普世价值观,可以在同一国家内用于市场而不作用于政治体制的厉害。智利当年被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芝加哥小子”搞得天翻地覆,新加坡威权主义市场经济胜利的幸运儿,都是有过经历。美国当年用市场竞争的自由经济,打败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使东欧社会主义分崩离析。但没有想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竞争,会成为原市场教旨主义的天地,没有令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最为头疼的工会的强大、NGO的监督、罢工的自由、福利的增长等因素,打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如小菜一碟。TPP虽然挂了,但美国的双边谈判更是厉害,如果以美国的标准成为起点公平,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可想而知。龙永图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质的环境来维护WTO,所能得到的只能是经济上受损的结果。

  而经济学家们则像是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中国经济已经落入了传销的方式,这个传销的商品就是“增长”,也是路径依赖症的表现。整个社会陷入到“增长”的强迫症中,政府换届时最温柔的祝福是“翻一番”。同时,在中国迅速崛起了,一个导师式的精英传销组织,这个传销组织,为我们找到过亚当·斯密式增长、凯恩斯式增长、需求侧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等等。也为我们创造了增长的理论,金融的逻辑、市场最道德、经济的规律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已经无法满足传销者的胃口。中国经济成为改革与增长的死循环,没有增长就是崩溃,故离开了增长已经不会论述中国经济。反观传销,没有增长的下线,则很多人为了维持,会自掏腰包维持链条运转,直到找到下线或资金难以为继的断裂为止。换句话说,经济学家是靠经济增长吃饭,任何没有使其发挥增长理论的地方,都会被其视为敌人。所以,经济学家大都是以玩弄WTO为目的,发挥其取得财富的手段才是真理。故对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理解,普遍给出的解释是获得财富。而马克思关于“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从历史上来看,就是要减少人们的劳动时间,提高效率、发展科技都是为这一目的而展开,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天工作日、劳工法和八小时工作制,都表明了过去的“一切经济活动”是要为劳动者带来的福利。认识的方向不同,对待WTO则与龙永图的认识完全不同,故有世界的经济中心会转移到中国来之想象,用社会达尔文主义建立世界的经济。

  经济学家清楚的知道中国目前的状态,选择对己有利而不是良知,才会被龙永图部长批驳。第一,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市场最道德、金融的逻辑等理论,已经赋予了传销精神以神性,称“市场的逻辑也是宗教的逻辑”,经济危机也就只能去怪罪于上帝。第二,官僚集体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社会形成了官僚集体主义,即国家掌握着生产资料,官僚只是实施管理功能,而不能占有生产资料,但他们的特权和权力,是与生产资料这一全民所有制形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第三,增长是中国模式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方式,中国模式的特点,社会不是以社会整体的形式运行,而是二元的形式即以社会与市场经济分别运行,这在国外任何体制是不可思议的。同时,社会运行的目的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明确的目的,就会有衡量标准,执政者的治理方法会得到检验,西方国家遇到危机发生,大都以执政者下台或为转折点。中国不具备这种情况,目的就被设定为保持“增长”即“发展就是硬道理”, GDP主义就此产生,“增长”的压力不是社会要求的,而是,执政者自身的需求。第四,社会提倡英雄、模范、最美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但这在市场经济下则成为了赢得奴役的标志,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了正常状态。第五,改变了游戏规则,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至少有一个他者的社会生态会有恶化,其拥有的利益会遭到损害。但如果这个他者是个统治阶层的利益团体,那么,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统治阶层一定会绝对禁止此时出现。

  然而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一是、在任何国家里,只要是具有高速经济增长的发展进程,最终都需要面对经济危机。因为,高速的经济增长时刻破坏着它的自身生存的条件,并且改变着,其经济与社会所依赖的生存环境,也破坏着支撑着高速经济发展的各种独特制度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中国模式”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独特制度,当下也在破坏着,自身生存条件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二是、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已将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已将生产商品的方式,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满足着社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一口号已无人质疑。人的生产劳动不再是创造财富的方式,而是人的基本权利,科技是生产的主要承担着,而大部分的人则成为了生产链条上的旁观者,生产的目的变成为首先是分配劳动,不再是首先为生产商品。三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依据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矛盾得出,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工厂具有独立王国性质,社会制度并不干涉资本家的作为,从而建立了阶级和剩余价值理论。如今在中国,也是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高度分隔,市场的自由竞争制度同样具有独立王国的性质,也符合市场经济自由主义者的理想。各领域的价值观互不干扰,相安无事,社会权利如工会、NGO、罢工等不侵入市场经济领域,劳动者用自由竞争的方式赢得劳动(奴役)。社会制度并不干涉资本家的作为,同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自由高度分隔一样,其作用也相同,只是这个现象是处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产物,马克思就此作出对阶级和剩余价值的学说。

  问题是,经济学家只有靠经济增长才能有地位而非其他,西方国家遇到危机发生,大都以执政者下台或为转折点,中国不具备这种情况,目的就被设定为保持“增长”,即“发展就是硬道理”, GDP主义就此产生。“增长”的压力不是社会要求的,而是,执政者自身的需求。经济学家顺应了这个需求,却不顾学者的良知,龙永图部长清晰的指出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

马云根:龙永图为何要怼经济学家

关键词:

来源:钝角网 2017-04-01 09:35:20

马云根:龙永图为何要怼经济学家

作者:马云根

经济学家们则像是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中国经济已经落入了传销的方式,这个传销的商品就是“增长”,也是路径依赖症的表现。整个社会陷入到“增长”的强迫症中,政府换届时最温柔的祝福是“翻一番”。

  在3月26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供给侧的风景”分会场,爆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学和华为公司为何能成功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和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间展开的。在会中,龙永图对林毅夫的发言补充了自己的看法,“你这个雄心壮志非常好,但是我想泼点儿冷水。到2030年或者以后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未必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因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不是个量的问题,更多是质的问题。所以如果中国不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如果是一个体量很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的话,它出不了经济学家的,在这种体制之下,中国的所谓经济学家只不过是一些解读计划经济的一些政策的教授或专家,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龙永图一语道破了中国经济学家的真面目,这一断言也许会有争议,但是对于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这一身份,以其入世谈判代表的身份,对中国所谓经济学家的一贯表现极为不满显露无疑,问题出在何处。

  主要是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认识上,这些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给予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个国际贸易规则以应有的尊重,基本上是以玩弄的态度。完全无视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才能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基本事实,同时,才能有中国经济学家们的显赫地位。龙永图气不打一处来,并非全然是这些经济学家,忽视了其入世团队为中国的崛起所做的努力。而是对当下这些人没有看到中国,如果失去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依托,所存在的高度危险性,反而洋洋得意的要引领世界。

  龙永图点出了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关键,不是个量的问题,更多是质的问题。这个质是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这个质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却是中国经济学家所时常要避免的。如果用海外人士的视角更是尖锐,“就发展而言,中国已经到了由实现量变到追求质变的重大时期。为了未来的健康发展,中国迫切地需要重建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龙永图与经济学家的分歧点:

  龙永图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贡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初入世是放弃了对中国市场的一部分保护,但关键是保护了中国的现行体制,能以不同的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最大的胜利。这容易理解,市场自由竞争经济一般要求,在同一种体制中才可以实现公平竞争的环境。如在一个国家里实现市场经济,需要同一的法律保障,作为起点公平。否则,就会成为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即不能存在童工、超时劳动、政策不公等手段的竞争方式。

  经济学家们则认为,拥有内服与外用的政策才是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关键。中国模式的成功关键一点,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效仿的,是能将普世价值观只应用于市场经济,而没有延伸到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这在西方看来是不可思议。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价值观分离,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最为头疼的是工会的强大、NGO的监督、罢工的自由、福利的增长等,这都是价值观带来的产品,且有法律保护和社会的共识。对于中国模式来说则属于社会活动,需要稳定、敬业、和谐和爱国,不能干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属于市场竞争的范畴,本应是公民的权利变成了政府的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市场自由在此时最为强大且所向披靡。产业政策、市场最道德、金融的逻辑等是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功的关键。

  上述各自形成的见解,成为龙永图力怼经济学家的出发点。

  龙永图部长认为只有保住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完整性,中国才能有继续的发展前景,坚持贸易自由化,防止美欧回归贸易保护主义才是最重要的关键。美欧回归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这也就是中国极力要坚持贸易自由化和要求美欧等西方国家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与此同时,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经济体制上的改革。WTO是以降低关税和取消贸易壁垒为手段,实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第二、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第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了各自的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必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因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这一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规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产品的价值,会不遗余力地开拓市场。从这四点上看,市场经济完全符合普世价值观,市场经济理论是自由竞争,竞争必须遵守自由的规则,而自由的规律则是偏向于现代化的,这个规律就是普世价值观。WTO只要求在市场经济里遵守普世价值观,政治体制并没有强制要求。这就明白TPP的发起国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这四个小国,竟能如此远见的看到普世价值观,可以在同一国家内用于市场而不作用于政治体制的厉害。智利当年被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芝加哥小子”搞得天翻地覆,新加坡威权主义市场经济胜利的幸运儿,都是有过经历。美国当年用市场竞争的自由经济,打败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使东欧社会主义分崩离析。但没有想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竞争,会成为原市场教旨主义的天地,没有令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最为头疼的工会的强大、NGO的监督、罢工的自由、福利的增长等因素,打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如小菜一碟。TPP虽然挂了,但美国的双边谈判更是厉害,如果以美国的标准成为起点公平,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可想而知。龙永图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质的环境来维护WTO,所能得到的只能是经济上受损的结果。

  而经济学家们则像是一个导师式精英的传销组织,中国经济已经落入了传销的方式,这个传销的商品就是“增长”,也是路径依赖症的表现。整个社会陷入到“增长”的强迫症中,政府换届时最温柔的祝福是“翻一番”。同时,在中国迅速崛起了,一个导师式的精英传销组织,这个传销组织,为我们找到过亚当·斯密式增长、凯恩斯式增长、需求侧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等等。也为我们创造了增长的理论,金融的逻辑、市场最道德、经济的规律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已经无法满足传销者的胃口。中国经济成为改革与增长的死循环,没有增长就是崩溃,故离开了增长已经不会论述中国经济。反观传销,没有增长的下线,则很多人为了维持,会自掏腰包维持链条运转,直到找到下线或资金难以为继的断裂为止。换句话说,经济学家是靠经济增长吃饭,任何没有使其发挥增长理论的地方,都会被其视为敌人。所以,经济学家大都是以玩弄WTO为目的,发挥其取得财富的手段才是真理。故对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理解,普遍给出的解释是获得财富。而马克思关于“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从历史上来看,就是要减少人们的劳动时间,提高效率、发展科技都是为这一目的而展开,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天工作日、劳工法和八小时工作制,都表明了过去的“一切经济活动”是要为劳动者带来的福利。认识的方向不同,对待WTO则与龙永图的认识完全不同,故有世界的经济中心会转移到中国来之想象,用社会达尔文主义建立世界的经济。

  经济学家清楚的知道中国目前的状态,选择对己有利而不是良知,才会被龙永图部长批驳。第一,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市场最道德、金融的逻辑等理论,已经赋予了传销精神以神性,称“市场的逻辑也是宗教的逻辑”,经济危机也就只能去怪罪于上帝。第二,官僚集体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社会形成了官僚集体主义,即国家掌握着生产资料,官僚只是实施管理功能,而不能占有生产资料,但他们的特权和权力,是与生产资料这一全民所有制形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第三,增长是中国模式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方式,中国模式的特点,社会不是以社会整体的形式运行,而是二元的形式即以社会与市场经济分别运行,这在国外任何体制是不可思议的。同时,社会运行的目的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明确的目的,就会有衡量标准,执政者的治理方法会得到检验,西方国家遇到危机发生,大都以执政者下台或为转折点。中国不具备这种情况,目的就被设定为保持“增长”即“发展就是硬道理”, GDP主义就此产生,“增长”的压力不是社会要求的,而是,执政者自身的需求。第四,社会提倡英雄、模范、最美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但这在市场经济下则成为了赢得奴役的标志,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了正常状态。第五,改变了游戏规则,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至少有一个他者的社会生态会有恶化,其拥有的利益会遭到损害。但如果这个他者是个统治阶层的利益团体,那么,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统治阶层一定会绝对禁止此时出现。

  然而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一是、在任何国家里,只要是具有高速经济增长的发展进程,最终都需要面对经济危机。因为,高速的经济增长时刻破坏着它的自身生存的条件,并且改变着,其经济与社会所依赖的生存环境,也破坏着支撑着高速经济发展的各种独特制度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中国模式”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独特制度,当下也在破坏着,自身生存条件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二是、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已将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已将生产商品的方式,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满足着社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一口号已无人质疑。人的生产劳动不再是创造财富的方式,而是人的基本权利,科技是生产的主要承担着,而大部分的人则成为了生产链条上的旁观者,生产的目的变成为首先是分配劳动,不再是首先为生产商品。三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依据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矛盾得出,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工厂具有独立王国性质,社会制度并不干涉资本家的作为,从而建立了阶级和剩余价值理论。如今在中国,也是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高度分隔,市场的自由竞争制度同样具有独立王国的性质,也符合市场经济自由主义者的理想。各领域的价值观互不干扰,相安无事,社会权利如工会、NGO、罢工等不侵入市场经济领域,劳动者用自由竞争的方式赢得劳动(奴役)。社会制度并不干涉资本家的作为,同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自由高度分隔一样,其作用也相同,只是这个现象是处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产物,马克思就此作出对阶级和剩余价值的学说。

  问题是,经济学家只有靠经济增长才能有地位而非其他,西方国家遇到危机发生,大都以执政者下台或为转折点,中国不具备这种情况,目的就被设定为保持“增长”,即“发展就是硬道理”, GDP主义就此产生。“增长”的压力不是社会要求的,而是,执政者自身的需求。经济学家顺应了这个需求,却不顾学者的良知,龙永图部长清晰的指出了这一点。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