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许章润 :斯塔尔夫人笔下的拿破仑

关键词: 法国 世界历史

来源:三会学坊 2018-04-23 09:32:20

许章润 :斯塔尔夫人笔下的拿破仑

作者:许章润

在一个纯粹以宫廷为重心的社会环境中,有才之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平庸鼠辈反倒春风得意、尸位素餐。在一个王权完全不受约束的国家,纵便贤君主动自我约束,也懂得知人善任,亦难敌山呼海啸的成规陋习,更难挡勃勃野心。故尔,斯塔尔夫人不禁畅想,要是一国既有宪法体制,经由人民的合作,又将贤君的圣明与体制的保障,合二为一,达臻权力与道德的和谐,那该多好。

  《十年流亡记》是斯塔尔夫人的回忆录。残篇未竟,美人归天。其子回瞰,稍加整饬,刊布人间。执笔之际,拿破仑早已称帝,横扫欧洲,扬威天外。而夫人热切拥抱大革命理想,面对现状,自多抵牾,情何以堪。酒正酣,人未醒,新帝新政,气势如焰,岂能容忍。横遭放逐,辗转欧洲,拖儿带女,只能于笔墨间稍作伸张。笔下的这位第一执政,后来的法兰西皇帝,遂有了另一幅面孔。可能,也是一副更为贴近本尊的真实面孔。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副尊容呢?

TIM截图20180423093635.jpg

斯塔尔夫人

  首先,在斯塔尔夫人眼中,拿破仑对于人性之恶颇有洞察,故而善从每人缺陷下手,恩威并施,着令俯首称臣。其间无他,要亦不外乎“以权力相逼,以财富为诱,再施以乏味生活要挟。”——逐出巴黎,逐出法国,便已足令大部分从小习惯于巴黎声色犬马与法国式交谈的流亡者意志动摇了。是啊,“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故而,吊诡之处在于,在斯塔尔夫人观察,虽说法国人总能觉察到别人的荒谬,但如果荒谬能换种方式让他们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他们就会让自己也变得荒谬起来。

  第一执政具有作恶的本领,而无崇高的善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的天性,尤其擅长恫吓懦弱之辈、利用卑鄙之徒。只想着以武力或诡诈屈人,而视其他一切为愚蠢与疯狂,视所有美好的情感均为幼稚之物,却忘了道德也是有血性的,而且比肆意的罪恶更有血性。

  在他眼中,人只有两种类型:给他卖命的和居然胆敢自我生活——而不是居然胆敢妨碍他的另一类。威势所向,法兰西全境,人们恐惧着一切,期盼着一切,而这取决于他们是否效忠一个人——一个把自己视为整个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的人。

  这一切,三教九流,多元叠加,造就了他的优秀,为他的伟大铺砖垫瓦。真所谓,秋风剪水,深院落花,没个奈何。

  为此,他所做出的一切,如果不是出于算计,便是出于仇恨。他与同样怀持仇恨者结成同盟,利用仇恨来强化威势,稳固统治,因为他相信仇恨远比爱来得可靠。掌握了仇恨之柄,他会审时度势,仅只展现当时应当展现的。而仇恨通常便以发怒来表达。于是,该怒则怒,不怒佯怒。例如,为了让人对自己摇尾乞怜,波拿巴通常会颐指气使地大发雷霆,叫人战战兢兢,顿生危如累卵之感,不得不服服帖帖。一次他对一名未尽职责的军事专员勃然动怒,仿佛失去了理智。可一等这个可怜虫颤抖着走出房门,他便立马转头跟自己的副官笑言:“希望我很好地震慑住了他”。

  此间诡计,有如市井,就是市井。斯塔尔夫人转述俄皇亚历山大的话说,拿破仑曾深以为然地向他推荐马基雅维利的告诫:“您看,我就小心翼翼地在我的臣子和武将之间挑起不和,让他们在我面前相互揭发。我有办法让手下的人相互嫉妒:今天这个人以为自己得宠了,明天又是另一个,每个人都不能确定他在我面前是受宠的。”由此,人人争宠,提防着对方,也就人人自危,唯剩他一人高高在上,俯瞰万众。也就因此,但凡有助于人民养成思考习惯,则为波拿巴所愠,所不能容忍。而权力,恰恰是权力,可以轻轻松松地将一场苦难变成笑话。

TIM截图20180423093847.jpg

  是的,暴政之路的铺垫,必以一切人等成为驯服温顺的羔羊为条件,温顺者初尝俯首帖耳甜果后,必将难逃彻底沦落为奴役工具的终极命运。

责任编辑: 昀舒

许章润 :斯塔尔夫人笔下的拿破仑

关键词: 法国 世界历史

来源:三会学坊 2018-04-23 09:32:20

许章润 :斯塔尔夫人笔下的拿破仑

作者:许章润

在一个纯粹以宫廷为重心的社会环境中,有才之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平庸鼠辈反倒春风得意、尸位素餐。在一个王权完全不受约束的国家,纵便贤君主动自我约束,也懂得知人善任,亦难敌山呼海啸的成规陋习,更难挡勃勃野心。故尔,斯塔尔夫人不禁畅想,要是一国既有宪法体制,经由人民的合作,又将贤君的圣明与体制的保障,合二为一,达臻权力与道德的和谐,那该多好。

  《十年流亡记》是斯塔尔夫人的回忆录。残篇未竟,美人归天。其子回瞰,稍加整饬,刊布人间。执笔之际,拿破仑早已称帝,横扫欧洲,扬威天外。而夫人热切拥抱大革命理想,面对现状,自多抵牾,情何以堪。酒正酣,人未醒,新帝新政,气势如焰,岂能容忍。横遭放逐,辗转欧洲,拖儿带女,只能于笔墨间稍作伸张。笔下的这位第一执政,后来的法兰西皇帝,遂有了另一幅面孔。可能,也是一副更为贴近本尊的真实面孔。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副尊容呢?

TIM截图20180423093635.jpg

斯塔尔夫人

  首先,在斯塔尔夫人眼中,拿破仑对于人性之恶颇有洞察,故而善从每人缺陷下手,恩威并施,着令俯首称臣。其间无他,要亦不外乎“以权力相逼,以财富为诱,再施以乏味生活要挟。”——逐出巴黎,逐出法国,便已足令大部分从小习惯于巴黎声色犬马与法国式交谈的流亡者意志动摇了。是啊,“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故而,吊诡之处在于,在斯塔尔夫人观察,虽说法国人总能觉察到别人的荒谬,但如果荒谬能换种方式让他们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他们就会让自己也变得荒谬起来。

  第一执政具有作恶的本领,而无崇高的善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的天性,尤其擅长恫吓懦弱之辈、利用卑鄙之徒。只想着以武力或诡诈屈人,而视其他一切为愚蠢与疯狂,视所有美好的情感均为幼稚之物,却忘了道德也是有血性的,而且比肆意的罪恶更有血性。

  在他眼中,人只有两种类型:给他卖命的和居然胆敢自我生活——而不是居然胆敢妨碍他的另一类。威势所向,法兰西全境,人们恐惧着一切,期盼着一切,而这取决于他们是否效忠一个人——一个把自己视为整个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的人。

  这一切,三教九流,多元叠加,造就了他的优秀,为他的伟大铺砖垫瓦。真所谓,秋风剪水,深院落花,没个奈何。

  为此,他所做出的一切,如果不是出于算计,便是出于仇恨。他与同样怀持仇恨者结成同盟,利用仇恨来强化威势,稳固统治,因为他相信仇恨远比爱来得可靠。掌握了仇恨之柄,他会审时度势,仅只展现当时应当展现的。而仇恨通常便以发怒来表达。于是,该怒则怒,不怒佯怒。例如,为了让人对自己摇尾乞怜,波拿巴通常会颐指气使地大发雷霆,叫人战战兢兢,顿生危如累卵之感,不得不服服帖帖。一次他对一名未尽职责的军事专员勃然动怒,仿佛失去了理智。可一等这个可怜虫颤抖着走出房门,他便立马转头跟自己的副官笑言:“希望我很好地震慑住了他”。

  此间诡计,有如市井,就是市井。斯塔尔夫人转述俄皇亚历山大的话说,拿破仑曾深以为然地向他推荐马基雅维利的告诫:“您看,我就小心翼翼地在我的臣子和武将之间挑起不和,让他们在我面前相互揭发。我有办法让手下的人相互嫉妒:今天这个人以为自己得宠了,明天又是另一个,每个人都不能确定他在我面前是受宠的。”由此,人人争宠,提防着对方,也就人人自危,唯剩他一人高高在上,俯瞰万众。也就因此,但凡有助于人民养成思考习惯,则为波拿巴所愠,所不能容忍。而权力,恰恰是权力,可以轻轻松松地将一场苦难变成笑话。

TIM截图20180423093847.jpg

  是的,暴政之路的铺垫,必以一切人等成为驯服温顺的羔羊为条件,温顺者初尝俯首帖耳甜果后,必将难逃彻底沦落为奴役工具的终极命运。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斯塔尔夫人说他绝无爱惜人才的意思。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他心中只想着:要么把这些人践踏于脚底,要么让他们为自己所驱使,从而把他们全变作自己雕像下的垫脚石。他总是中伤那些自己惧怕之士,同时又总是在精神上贬低那些为他效力之辈,好让他们彻底臣服。为此,必须制造必要的恐慌,而他正是这样做的。他算计着如何恐吓世人,让他们回忆一下当初恐怖统治时期的日子,如果必要的话,让人们再体会一下骚乱和不安,从而觉得自己必须投向他的怀中寻求庇护。——“他的一切措施本身不就倾向于加剧人们的这种不安吗?”斯塔尔夫人如此感慨。借此他向法国人民传递的一个准确无误的消息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别人靠做好事获得威望,他也可以用恶作为手段,轻松获得世人的敬仰。

  于是,在当初废除王位的人们的簇拥下,他走上了王位;在一群追随平等的人们的拥戴下,他重建了贵族制度。

  与此同时,这位撒丁岛小个子极度蔑视人类精神,举凡道德、尊严与宗教和热血,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大陆永恒的敌人”。同时,他也会以善为手段,而达致恶念。改善法国的财政状况,提升法国的国家实力,都是为了将这个国家玩弄于股掌,最终实现自己的个人野心。而人民欢呼雀跃,意味着一个民族正把自己的脖子伸到枷锁之下。所以,这便解释了为何经过了大革命的人民对于他的专政意图竟然了无察觉。那边厢,在他看来,“每三个月必须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来吸引法国人民的注意,因为有他们在,一切裹足不前的东西都会被摧毁。” 因为任何风暴都有利于自己日后的夺位,故而,他一会儿签署一份谁也没想到的和约,一会儿又发起一场可以展现自己何其重要的战争,以此冲昏国人的头脑。谁若非议,便被贴上“雅各宾分子”的标签。

  的确,皇帝拿破仑深谙这一套把戏:借和平之名,把一个国家拖入悲惨境地,当不幸已到无以复加之际,任何变动对他们来说都是好的,而任由拉扯,山呼万岁。

  不过,一切均有端倪,难能瞒天过海,仿佛斯塔尔夫人对此早有察觉。一日,宴飨阑珊,夜宵时分,“第一执政官站在波拿巴夫人的椅子后面,一只脚轻踩在另一只脚上,动作跟波旁王朝国王一模一样。我把他这个动作指给边上的人看,好让别人看到他的帝王之心在那时已是显露无疑了。”

  和平不对波拿巴的胃口。只有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他才体会到乐趣。为了成就个人伟业,波拿巴让千千万万的人民走上黄泉不归路。流亡途中,斯塔尔夫人在参观一座工厂时触景生情,不免联想到他手下的大部分机构如同锻造厂里击打着烙铁的轮子一般冰冷无情。“这些人类机器下的汹涌暗流,源自一个暴虐而机械、能把一个恪守道德的生命变作一个卑怯奴性的工具的意志。”

  置此情形下,第一执政官对于国家的体制形式根本不屑一顾,将其完全视作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其实,在一次讲话中,老兄自己就坦诚,洒家厌恶建立一套体制,因为这费力还不讨好——他可不想受这种罪。可能,这不仅是拿破仑,也是一切大转型时段自负担纲天命的骄骄君王共有的特点吧!

  本来,听天命,是因为天命不可违;尽人事,是因为人有着一颗骄傲的灵魂。但是,令人震惊却又寻常,也是人类最为悲哀之处在于,多数时候,大家总是随波逐流,难能透视将来。当压迫者得胜、受害者惨遭毁灭之际,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辩解,不是为暴君辩解,而是为暴君头上的天命辩解。这时,无论法国还是俄国,抑或其他任何国家,“这个国度就是像是一片无极之土,能穿越它的只有永恒。”

  如同一切君王,波拿巴也喜欢颂圣之辞。不去赞美,就是罪过。沉默也不行。故而,流亡途中,一位负责监视行程的警察局长乃这样耳提面命:

  您在上一本书中对皇帝陛下保持缄默,实乃犯下大错:在书中,皇帝陛下找不到一处称赞他的地方,而您被判流亡也是几年以来您对他大不敬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还如不少君王,这位也是一介能言善辩之士。就对于个人和民族之含沙射影、造谣中伤而言,这位爷天赋过人。谣言不会蒙蔽一个民族,高尚的灵魂不会被同一人欺骗两次,可拿破仑是经历过大革命的人啊,他在革命时期学会了如何用粗鲁的语言去有分寸地造谣。他能找出最合适的词语,利用那些只会重复政府允许说的话的人,让谣言广为流传。

  对于这位小个子新进登基者的容颜装束,斯塔尔夫人亦且不堪忍受,多所嘲讽。如其所言,“那难以描述的难看而又傲慢、鄙薄而又局促的样子,简直把一个暴发户能有的不雅和一个暴君能有的放肆,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由比较德法的体制,斯塔尔夫人不禁感喟,君王的恩泽有如阵雨般不定,无法有效地刺激人们的进取精神。在一个纯粹以宫廷为重心的社会环境中,有才之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平庸鼠辈反倒春风得意、尸位素餐。在一个王权完全不受约束的国家,纵便贤君主动自我约束,也懂得知人善任,亦难敌山呼海啸的成规陋习,更难挡勃勃野心。故尔,斯塔尔夫人不禁畅想,要是一国既有宪法体制,经由人民的合作,又将贤君的圣明与体制的保障,合二为一,达臻权力与道德的和谐,那该多好。

  是啊,那该多好。或者更为准确地说,那该多么幸运。可漫漫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幸运是偶然,不幸才是人间常态。

  更何况,通常情形下,还如斯塔尔夫人在书中所言,王位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谋取年金的职位;国家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笔可以稳赚利息的本金。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