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论坛 2017-07-12 15:53:42
作者:catbreeder
一本关于两个统治者——毛泽东和金日成的书《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和中朝关系》最近引起韩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作者是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并且《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日本大报先后对这本书进行报道,从中可知日本也对中朝关系的内幕十分关心。
《最后的天朝》沈志华 著
本书通过对中、俄、美、韩和东欧各国相关档案、公私出版物以及部分口述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等海量历史档案的深度解读,梳理了1945至1976年间中朝关系的丰富变奏,破解中朝友谊坚不可破这种历史误解。作者以毛泽东、金日成两位领导人的平行视角来展开论述,凸显中朝关系的特殊之处:中国领导人仍带有传统的中央王朝观念,把包括朝鲜在内的周边国家都视为同一阵营或可能联盟中的被领导者,试图打造一个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谋求朝鲜的独立地位和个人(及家族)的专制统治。毛泽东理想中的“天朝”最终还是在他去世后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天朝》主要讲的是:人们普遍认为中朝关系是血盟关系,但其实中朝关系已不是血盟关系,而是相互不信任和爱恨交织的、基于现实主义的排斥关系。再说,两国从表面上看是朋友,但其实是“同床异梦”的关系,已经相互不信任、相互憎恨了。中国虽然不喜欢朝鲜,但不能放弃朝鲜,而朝鲜也感到被背叛,但假装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沈志华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证据是毛泽东和金日成两个人的对话,主要有两个重点:
第一,毛泽东对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并清洗亲中国的“延安派”感到不满。上世纪50年代的两个事件证实这样的看法。一是1956年9月18日毛泽东会见访问中国的朝鲜代表团时批评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另一个是同年11月30日他在接见原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批评金日成试图摆脱中国的控制。实际上中国为了支援在朝鲜战争中陷入危机的朝鲜而派遣大规模兵力,在朝鲜战场上数十万中国士兵伤亡,其中15万人死亡。考虑到中国牺牲巨大,毛泽东绝不会对金日成持肯定态度。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中国一点利益都没有,反而因金日成的过失而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其结果只不过是“恢复原状”。因此毛泽东可能觉得金日成很麻烦。这或许是中国在战争初期没有参战,在战火燃烧到中国边境后才决定参战的原因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两年后的1958年12月6日,毛泽东与金日成会面时说,如果朝鲜半岛再次发生战争,中国将给朝鲜无偿援助武器,并且允许朝鲜将中国东北地区当作后方基地。毛泽东做出这样的判断无疑是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为了引诱朝鲜而采取的苦肉计。在中国和苏联处于紧张状态时,朝鲜在两国之间走钢丝获取利益。虽然毛泽东心里不喜欢金日成在中苏之间两面讨好,但战略上不得不引诱朝鲜。
第二,上世纪7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金日成武力实现朝鲜半岛统一的计划表示反感,拒绝朝方的请求。1975年4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正式访华的金日成。金日成提及北越南政权实现统一,试探毛泽东对朝鲜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看法,但毛泽东则说不谈政治。可以说毛泽东拒绝金日成的请求。沈志华认为,从此以后,金日成离开中国,开始开发核武器。他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因为当时美国渐渐失去在越南进行战争的意志,这很可能影响到驻韩美军,同时韩国派遣精锐部队前往越南,考虑到这两点金日成很可能再次陷入攻打韩国的诱惑。但当时中国与美国在推进和解合作,尝试重塑世界秩序,因此毛泽东没有理由在朝鲜半岛形成与美国对立的局面。对毛泽东来说,金日成仍然是个讨厌鬼,中国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帮助朝鲜。
最近很多调查表明,中国和朝鲜已不是血盟关系。中国学者或专家表示不知道两国之间同盟条约依然有效的事实,即使知道到也认为该条约实际上没有效力。中国年轻人对朝鲜公开表露不满,而中国政府也无法阻挡这样的趋势。金正恩上台后,朝鲜批评中国的情绪不断上升。从沈志华教授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中朝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根深蒂固,所谓白头血统的始祖金日成早已失去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作者明确说明中国政府虽然不喜欢朝鲜但无法远离它的两难境地以及其根源何在。但仍然让人怀疑的是,中国为什么一直包容早已脱离正常轨道的朝鲜体制。现在中国需要深思一旦朝鲜惹事就以权宜之计来应付的态度是否正确。
来源:中华论坛 2017-07-12 15:53:42
作者:catbreeder
一本关于两个统治者——毛泽东和金日成的书《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和中朝关系》最近引起韩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作者是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并且《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日本大报先后对这本书进行报道,从中可知日本也对中朝关系的内幕十分关心。
《最后的天朝》沈志华 著
本书通过对中、俄、美、韩和东欧各国相关档案、公私出版物以及部分口述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等海量历史档案的深度解读,梳理了1945至1976年间中朝关系的丰富变奏,破解中朝友谊坚不可破这种历史误解。作者以毛泽东、金日成两位领导人的平行视角来展开论述,凸显中朝关系的特殊之处:中国领导人仍带有传统的中央王朝观念,把包括朝鲜在内的周边国家都视为同一阵营或可能联盟中的被领导者,试图打造一个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谋求朝鲜的独立地位和个人(及家族)的专制统治。毛泽东理想中的“天朝”最终还是在他去世后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天朝》主要讲的是:人们普遍认为中朝关系是血盟关系,但其实中朝关系已不是血盟关系,而是相互不信任和爱恨交织的、基于现实主义的排斥关系。再说,两国从表面上看是朋友,但其实是“同床异梦”的关系,已经相互不信任、相互憎恨了。中国虽然不喜欢朝鲜,但不能放弃朝鲜,而朝鲜也感到被背叛,但假装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沈志华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证据是毛泽东和金日成两个人的对话,主要有两个重点:
第一,毛泽东对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并清洗亲中国的“延安派”感到不满。上世纪50年代的两个事件证实这样的看法。一是1956年9月18日毛泽东会见访问中国的朝鲜代表团时批评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另一个是同年11月30日他在接见原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批评金日成试图摆脱中国的控制。实际上中国为了支援在朝鲜战争中陷入危机的朝鲜而派遣大规模兵力,在朝鲜战场上数十万中国士兵伤亡,其中15万人死亡。考虑到中国牺牲巨大,毛泽东绝不会对金日成持肯定态度。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中国一点利益都没有,反而因金日成的过失而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其结果只不过是“恢复原状”。因此毛泽东可能觉得金日成很麻烦。这或许是中国在战争初期没有参战,在战火燃烧到中国边境后才决定参战的原因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两年后的1958年12月6日,毛泽东与金日成会面时说,如果朝鲜半岛再次发生战争,中国将给朝鲜无偿援助武器,并且允许朝鲜将中国东北地区当作后方基地。毛泽东做出这样的判断无疑是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为了引诱朝鲜而采取的苦肉计。在中国和苏联处于紧张状态时,朝鲜在两国之间走钢丝获取利益。虽然毛泽东心里不喜欢金日成在中苏之间两面讨好,但战略上不得不引诱朝鲜。
第二,上世纪7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金日成武力实现朝鲜半岛统一的计划表示反感,拒绝朝方的请求。1975年4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正式访华的金日成。金日成提及北越南政权实现统一,试探毛泽东对朝鲜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看法,但毛泽东则说不谈政治。可以说毛泽东拒绝金日成的请求。沈志华认为,从此以后,金日成离开中国,开始开发核武器。他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因为当时美国渐渐失去在越南进行战争的意志,这很可能影响到驻韩美军,同时韩国派遣精锐部队前往越南,考虑到这两点金日成很可能再次陷入攻打韩国的诱惑。但当时中国与美国在推进和解合作,尝试重塑世界秩序,因此毛泽东没有理由在朝鲜半岛形成与美国对立的局面。对毛泽东来说,金日成仍然是个讨厌鬼,中国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帮助朝鲜。
最近很多调查表明,中国和朝鲜已不是血盟关系。中国学者或专家表示不知道两国之间同盟条约依然有效的事实,即使知道到也认为该条约实际上没有效力。中国年轻人对朝鲜公开表露不满,而中国政府也无法阻挡这样的趋势。金正恩上台后,朝鲜批评中国的情绪不断上升。从沈志华教授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中朝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根深蒂固,所谓白头血统的始祖金日成早已失去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作者明确说明中国政府虽然不喜欢朝鲜但无法远离它的两难境地以及其根源何在。但仍然让人怀疑的是,中国为什么一直包容早已脱离正常轨道的朝鲜体制。现在中国需要深思一旦朝鲜惹事就以权宜之计来应付的态度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