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览扶桑 2023-01-11 11:40:13
作者:姜建强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满3年。被视为病毒性减弱的奥密克戎,仍用其最强的感染力,撕破人类的防疫底线,击碎人们的抗疫信心。不过,最近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疫情三年,日本是如何在一个超高龄社会里,将感染率和死亡率控制在“双低”的?又是如何最先兼顾疫情和经济两面,迈出后疫情时代新生活样式的?
他们做对了什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日本是在2020年1月16日,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一位来自中国武汉的男性),到2023年1月4日为止,日本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9571931人。1.2亿人口数的日本,相当于全国每4人中有1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死者数累计58162人,是感染者数的0.2%。
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
同样是2023年1月4日这一天,美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102963370人,死亡数累计1120040人。美国人口是3.3亿人。英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4135084人,死亡数累计198937人。英国人口是6860万人。德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37446795人,死亡数累计162021人。德国人口是8407万人。韩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9299166人,死亡数累计32421人。韩国人口是5173万人。从人口数看这些国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日本无疑属于“双低”的优等生。即便是被我们视为防疫楷模的新加坡,截止今年的1月4日,累计感染人数是2205237人,按照564万人口比计算,其阳性率也远超日本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新冠死亡累计数,还是采用宽口径统计标准下取得的。所谓宽口径就是说只要死者身上查出有新冠病毒(die from COVID),则一律被视为“新冠致死”。
这三年来,日本没有实施过硬封城(只有三次短暂的宣布“紧急事态宣言”),全国各个住宅小区没有“大白”的封控,超市没有停业过,地铁等公共交通没有停驶过,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虽按过暂停键,但绝无整学期的关闭。自去年年初奥密克戎开始流行后,日本更是走向放开,展示了与病毒不是清零而是共存的关系。同样是放开,日本没有出现海啸式的感染,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医疗资源挤兑和门急诊瘫痪,应该说是属于平稳有序的过渡。那么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里笔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几点看法。
第一,听取专家的意见,政府抗疫方针和政策的转换调整,都依据专家的判断来实施。而专家不唯上,只唯科学,这是关键。
举例说明。一般而言,放开后餐饮是易感染之地。不过究竟每周去餐饮多少次才有被感染的可能?没有人知道。但人们想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去年9~10月间,大阪国际癌症中心的专家教授们实施一项追踪调查。该调查得到了3万人的回答。回答2个月内与朋友一起饮酒聚餐每月不到1次的人,在两个月内感染新冠的概率为6.3%;回答每周为1~2次,控制次数适度参加聚会的人,其感染概率为8.4%,与前者自制型仅相差2.1个百分点;而回答每周3次以上较高频率就餐的人,其感染概率为12.8%,约为自律型的两倍。这个调查结果,就为政府彻底放开餐饮业提供了依据。虽说是放开了,但毕竟还有聚餐感染的风险,于是政府又强调餐饮业必须做足防疫措施,不可怠慢。比如为客人提供手指消毒酒精,饭桌之间用透明塑料板间隔,客人走后做好相关设施的消杀,有条件的料理店尽可能间隔各个小包间等。这就把聚餐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了。
再举一例。日本最早于2022年1月14日就特例承认美国辉瑞Paxlovid的抗病毒药(パキロビッドパック),说有重症化可能的12岁以上的患者,在感染后5天之内服用的话,能降低88%的死亡风险。但就是有一位自己开内科诊所的医生久住英二,不想人云亦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这位医生说,这款抗病毒药上面所言的数据只是针对没有打过疫苗的对象得出的。其实,通过其他路径的调查显示,打过3针以上疫苗人,服用该药后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只能降低44%。而且问题在于感染者即便不服用该药,住院率和死亡率也只在0.55%。为此在这位医生看来,很多感染者只要有解热镇痛药,有能缓和咳嗽和鼻塞等的对症药就可以,或者作为汉方药的葛根汤等,根据自身状况与体质,灵活适用就足够。这位内科医生强调说,无基础病的健康患者,应该是不需要抗病毒药的。大街上药妆店的非处方感冒药,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他举例说,11月24日政府紧急承认的盐野义的国产新冠药Xocova(ゾコ-バ),提供的数据是治愈时间从8天缩短至7天。试问,服用与否,这还有很大区别吗?“这都是我在日常诊疗新冠患者的感受,我想那些开设了发烧门诊的大医院的医生,或许与我有着相差无几的看法吧。”
现在看来,恰恰是来自这些第一线医生专家的意见,为日本政府制定整治的基本方针——重症患者收治医疗,轻症患者居家静养,提供了绝好的科学依据。如神奈川县的地方政府,在去年2月就率先以重症化风险较低的感染者为对象,引入了“自主疗养申报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无需到医疗机构就诊,自己到市面购买药物即可进行疗养。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我们看到的都是没有戴口罩的观众,对比日本人还念念不忘戴口罩,于是日本国内也是质疑声四起。对此,有日本防疫专家提出看法:日本与海外的情况非常不同。如在英国,N抗体阳性率是80%以上,国民5人中有4人感染过。这是即便被感染也难以形成海啸式的一大原因。而日本人的N抗体目前只有26.5%,到80%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为了不让恐怖的海啸式感染发生,还必须戴口罩,还必须遵守基本的防疫要求,让其缓慢地达成抗体的高数值。当然,英国达成现在这个状态,也不是“无伤”软着陆成功的。从人口比的死亡率来看,英国是日本的8倍,表明其被害程度,英国要远远大于日本。相信日本政府也是基于防疫专家们的这些见解,才坚持认为全民戴口罩在现阶段的必要性。
第二,放开并不是躺平,缓和感染对策并不是不要任何的感染对策。注重细节的日本人,这方面的做法堪称经典。日本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的“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已于同年3月21日在日本所有都道府县范围内全面解除。解除后,政府仍然请求民众继续做好防疫。如日本政府官网“内阁官房”上面,就对放开后的防疫提出了具体建议。
如对聚餐的建议就提出了6点:
1,选择通风良好、客人不多、座位之间留有足够距离的料理店。2,餐饮的桌面要设有大小合适的丙烯隔板。3,聚餐时间要短,不过量饮酒,不大声喧哗。4,喝酒吃饭时摘口罩,谈话时戴口罩。5,尽量控制在家人之内或4人以内聚餐。6,座位朝向斜对面,尽量避免正面坐或旁边坐。
如对举办活动等提出了4点建议:
1,活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应采取基本防疫措施。2,座位布局不发生“三密”、保持距离、佩戴口罩。3,举办“发出大声”的活动时,容纳率上限为50%。4,举办“不发出大声”的活动时,容纳率的上限可100%。
如对上班出勤等提出了3点建议:
1,尽量采取居家办公(远程办公)、错峰上班、骑自行车上班等措施,减少人员接触。2,尤其要注意工作场所中“地点切换”(如休息室、更衣室、吸烟室等)的防疫。3,安装二氧化碳浓度测量装置等。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去年11月底发出通知称,小学生在餐饮时可以说话,不要求“默食”了。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可以说话的通知呢?原来,在这之前为了防止飞沫感染,有文件规定小学生用餐时被禁止交谈说话,只能低着头默不作声的吃。想想这些小学生也不容易,规定这些喜爱叽叽喳喳的学童们,进食时不语不嚷,他们居然像大人一样自觉地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三年。可见日本人的自肃性,是从孩童时就开始养成的。
第三,努力消除老人接种疫苗的的后顾之忧——一旦发生不测怎么办?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虽说较为“温和”,但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染上成重症的概率还是较高,而且发生集体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为此,日本厚劳省近半年来就不断呼吁加快对在养老设施中的老人接种。到去年9月为止,在完成第4剂接种的老人设施中占87.6%的40835家,已在去年年底完成第了5剂接种。从都道府县来看,年底前完成接种的设施比例,在岐阜县和佐贺县为100%,静冈县、京都府、冲绳县为6成多。这样看,管住了养老院等设施,也就管住了重症率和病死率。当然,要这些老人自愿接种疫苗,就要消除这些老人的后顾之忧——接种后一旦发生不测怎么办?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2月15日,日本第一回接种率达81.4%,第二回接种率达80.4%,第三回接种率达67.3%,第四回接种率达42%,接种对应奥米克戎毒株疫苗达28%。而根据疫苗接种与副作用关连的资料显示,日本从2021年2月17日开始接种疫苗到2022年7月10日为止,发生疫苗接种后的死亡事例共1616件。其中,第一回接种死亡的有754人,第二回接种死亡的有612人,第三回接种死亡的有155人,第四回接种死亡的有1人。接种回数不明的死亡有94人。再从100万人接种比与死亡比来看,754人是8.8件,612人是7.2件,155人是3.2件,1人是0.5件。总起来看100万人接种,大概有7.4人死亡。
各地政府邮寄到家的接种通知书
2021年2月,日本政府为鼓励民众接种疫苗,曾表示如果接种新冠疫苗后因副作用等原因死亡,将以抚恤金形式向遗属支付44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80万元)。从去年7月开始,日本为已经判定因果关系的死者家族支付赔赏金。此外,日本全国大约有5000件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赔偿申请,其中900多件获得了日本政府不同程度的赔偿金。可见,有的时候底层逻辑就是这样的鲜明:因为人的生命受到疫情的威胁,所以必须接种疫苗。而就在这个“必须”中,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必须为这个“必须”买单。政府越是诚实地的买单,才能有更多的民众敢于接种多回次的疫苗。而多回次的疫苗接种率越高,起到的保护作用就越强,效果就越好——低感染率低和低死亡率。逻辑地看,日本的“双低”就是这样达成的。
第四,抱有忧患意识,根据疫情波段不断呼吁市民做好各种准备。如在最近第8波感染潮中,大阪府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重症也在增加。于是在12月26日,大阪府决定将判断新冠疫情程度的独立标准“大阪模式”警戒度上调至最高的“非常事态”(红灯)。此举是考虑到作为指标的病床使用率已超过50%,以及预示疫情扩大的20至30多岁感染人数有增加倾向。不过,大阪府政府表示不会对民众要求限制行动。其知事吉村洋文就不限制行动的理由向记者表示:社会正迈向与新冠共存的方向,呼吁有必要每个人都采取基本对策。作为对策,大阪府政府呼吁民众储备退烧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东京都政府也在去年年底宣布,根据专家分析判断的结果,决定将东京都医疗保障体系的警戒级别上调至“紧迫”,即4个级别中最高一级。据悉,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时隔3个月东京都再次将该警戒级别提至最高。截止1月5日,东京都病床使用率是55.3%,住院患者4035人,确保病床数7291床。为了兼顾正常医疗,小池表示将调整病床确保体制,减少医疗机构的新冠病床,增加支持护理和康复的“老年人等医疗支援型设施”,开设供氧等的“氧气和医疗提供站”。
从上述四点来看,日本政府提出“with新冠”的放开策,绝非心血来潮的一味跟风,而是基于非常谨慎的科学认识和判断。日本著名的传染病专门医生忽那贤志教授,去年12月28日在雅虎网站上发表《奥密克戎如何改变了世界?新冠是感冒吗?》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2022年日本感染者死亡数是过去最多。截至12月23日,共有36000人死去。他说这种死法,是季节性流感所没有的。所以,能说新冠就是感冒吗?他认为不能。这是基于4点:
1,一年有3万多人死去,流感只有数百或数千。2,新冠一年内能多次流行,而流感基本限定冬季。3,感染新冠后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但流感基本没有。4,对医疗的冲击和挤兑,新冠也远胜于流感。
在他看来,日本软着陆成功的最大要因就是高效疫苗接种抑制了感染者/重症者/死亡者。而流行期间不放松感染对策的实施,使得流行的规模无法形成海啸式感染。但他告诫人们必须要记住这个概念:奥密克戎毒株不是最后的变异株。因此,感染对策的缓和并不等于什么感染对策都不要。
确实,日本也是在艰难中前行的。如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12月27日的数据表明,救护车因联系不上接受的医院而形成的“救急搬送困难事案”,在12月19日至25日的一周内达到了6800件,这其中新冠感染者有2130件。无医院可送,不就是医疗崩溃的人间悲剧吗?或许正由此故,日本虽然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提出要将新冠级别下调(即从现在的2类下调至与季节性流感同格的5类),但就是讨论来讨论去没有进展。显然这里的思虑在于:如果降格,政府当然要省事很多,况且看病有料化(注:即看病收费),政府还能增加收入。不过,一旦下调管控级别,感染数和死亡数或许会大增,这是为民的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你看,任何一项政策的改变与实施,日本人都是论证再论证才定夺的。这样就把因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负面风险,降至最低。这样做,是保护了谁?当然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社会层面的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
笔者早在2020年4月,在“一览扶桑”公号的专栏上写过《日式抗疫:温水煮青蛙与私权的不可侵犯》文章,说日本的抗疫,成了世界瞩目的一个话题。“日本温水煮青蛙的抗疫方式,能行吗?不强制不封城,能有效果吗?其实,笔者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日本所固有的耻感文化,能稀释人所自带的那种任性和随意,而不添别人麻烦精神则连带着自肃这朵花。”“这样来看,即便是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难,即便是面临从未经验过的事态,如果法律上不能作为的依旧还是不能作为。一切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任何紧急状态的发生,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凌驾和超越法律。这是日本政府做任何事情的底线,当然也是面对这次疫情的底线。”现在看日本抗疫软着陆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这种文化精神和思考底线的成功。
来源:一览扶桑 2023-01-11 11:40:13
作者:姜建强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满3年。被视为病毒性减弱的奥密克戎,仍用其最强的感染力,撕破人类的防疫底线,击碎人们的抗疫信心。不过,最近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疫情三年,日本是如何在一个超高龄社会里,将感染率和死亡率控制在“双低”的?又是如何最先兼顾疫情和经济两面,迈出后疫情时代新生活样式的?
他们做对了什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日本是在2020年1月16日,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一位来自中国武汉的男性),到2023年1月4日为止,日本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9571931人。1.2亿人口数的日本,相当于全国每4人中有1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死者数累计58162人,是感染者数的0.2%。
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
同样是2023年1月4日这一天,美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102963370人,死亡数累计1120040人。美国人口是3.3亿人。英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4135084人,死亡数累计198937人。英国人口是6860万人。德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37446795人,死亡数累计162021人。德国人口是8407万人。韩国国内阳性数累计达29299166人,死亡数累计32421人。韩国人口是5173万人。从人口数看这些国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日本无疑属于“双低”的优等生。即便是被我们视为防疫楷模的新加坡,截止今年的1月4日,累计感染人数是2205237人,按照564万人口比计算,其阳性率也远超日本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新冠死亡累计数,还是采用宽口径统计标准下取得的。所谓宽口径就是说只要死者身上查出有新冠病毒(die from COVID),则一律被视为“新冠致死”。
这三年来,日本没有实施过硬封城(只有三次短暂的宣布“紧急事态宣言”),全国各个住宅小区没有“大白”的封控,超市没有停业过,地铁等公共交通没有停驶过,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虽按过暂停键,但绝无整学期的关闭。自去年年初奥密克戎开始流行后,日本更是走向放开,展示了与病毒不是清零而是共存的关系。同样是放开,日本没有出现海啸式的感染,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医疗资源挤兑和门急诊瘫痪,应该说是属于平稳有序的过渡。那么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里笔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几点看法。
第一,听取专家的意见,政府抗疫方针和政策的转换调整,都依据专家的判断来实施。而专家不唯上,只唯科学,这是关键。
举例说明。一般而言,放开后餐饮是易感染之地。不过究竟每周去餐饮多少次才有被感染的可能?没有人知道。但人们想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去年9~10月间,大阪国际癌症中心的专家教授们实施一项追踪调查。该调查得到了3万人的回答。回答2个月内与朋友一起饮酒聚餐每月不到1次的人,在两个月内感染新冠的概率为6.3%;回答每周为1~2次,控制次数适度参加聚会的人,其感染概率为8.4%,与前者自制型仅相差2.1个百分点;而回答每周3次以上较高频率就餐的人,其感染概率为12.8%,约为自律型的两倍。这个调查结果,就为政府彻底放开餐饮业提供了依据。虽说是放开了,但毕竟还有聚餐感染的风险,于是政府又强调餐饮业必须做足防疫措施,不可怠慢。比如为客人提供手指消毒酒精,饭桌之间用透明塑料板间隔,客人走后做好相关设施的消杀,有条件的料理店尽可能间隔各个小包间等。这就把聚餐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了。
再举一例。日本最早于2022年1月14日就特例承认美国辉瑞Paxlovid的抗病毒药(パキロビッドパック),说有重症化可能的12岁以上的患者,在感染后5天之内服用的话,能降低88%的死亡风险。但就是有一位自己开内科诊所的医生久住英二,不想人云亦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这位医生说,这款抗病毒药上面所言的数据只是针对没有打过疫苗的对象得出的。其实,通过其他路径的调查显示,打过3针以上疫苗人,服用该药后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只能降低44%。而且问题在于感染者即便不服用该药,住院率和死亡率也只在0.55%。为此在这位医生看来,很多感染者只要有解热镇痛药,有能缓和咳嗽和鼻塞等的对症药就可以,或者作为汉方药的葛根汤等,根据自身状况与体质,灵活适用就足够。这位内科医生强调说,无基础病的健康患者,应该是不需要抗病毒药的。大街上药妆店的非处方感冒药,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他举例说,11月24日政府紧急承认的盐野义的国产新冠药Xocova(ゾコ-バ),提供的数据是治愈时间从8天缩短至7天。试问,服用与否,这还有很大区别吗?“这都是我在日常诊疗新冠患者的感受,我想那些开设了发烧门诊的大医院的医生,或许与我有着相差无几的看法吧。”
现在看来,恰恰是来自这些第一线医生专家的意见,为日本政府制定整治的基本方针——重症患者收治医疗,轻症患者居家静养,提供了绝好的科学依据。如神奈川县的地方政府,在去年2月就率先以重症化风险较低的感染者为对象,引入了“自主疗养申报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无需到医疗机构就诊,自己到市面购买药物即可进行疗养。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我们看到的都是没有戴口罩的观众,对比日本人还念念不忘戴口罩,于是日本国内也是质疑声四起。对此,有日本防疫专家提出看法:日本与海外的情况非常不同。如在英国,N抗体阳性率是80%以上,国民5人中有4人感染过。这是即便被感染也难以形成海啸式的一大原因。而日本人的N抗体目前只有26.5%,到80%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为了不让恐怖的海啸式感染发生,还必须戴口罩,还必须遵守基本的防疫要求,让其缓慢地达成抗体的高数值。当然,英国达成现在这个状态,也不是“无伤”软着陆成功的。从人口比的死亡率来看,英国是日本的8倍,表明其被害程度,英国要远远大于日本。相信日本政府也是基于防疫专家们的这些见解,才坚持认为全民戴口罩在现阶段的必要性。
第二,放开并不是躺平,缓和感染对策并不是不要任何的感染对策。注重细节的日本人,这方面的做法堪称经典。日本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的“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已于同年3月21日在日本所有都道府县范围内全面解除。解除后,政府仍然请求民众继续做好防疫。如日本政府官网“内阁官房”上面,就对放开后的防疫提出了具体建议。
如对聚餐的建议就提出了6点:
1,选择通风良好、客人不多、座位之间留有足够距离的料理店。2,餐饮的桌面要设有大小合适的丙烯隔板。3,聚餐时间要短,不过量饮酒,不大声喧哗。4,喝酒吃饭时摘口罩,谈话时戴口罩。5,尽量控制在家人之内或4人以内聚餐。6,座位朝向斜对面,尽量避免正面坐或旁边坐。
如对举办活动等提出了4点建议:
1,活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应采取基本防疫措施。2,座位布局不发生“三密”、保持距离、佩戴口罩。3,举办“发出大声”的活动时,容纳率上限为50%。4,举办“不发出大声”的活动时,容纳率的上限可100%。
如对上班出勤等提出了3点建议:
1,尽量采取居家办公(远程办公)、错峰上班、骑自行车上班等措施,减少人员接触。2,尤其要注意工作场所中“地点切换”(如休息室、更衣室、吸烟室等)的防疫。3,安装二氧化碳浓度测量装置等。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去年11月底发出通知称,小学生在餐饮时可以说话,不要求“默食”了。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可以说话的通知呢?原来,在这之前为了防止飞沫感染,有文件规定小学生用餐时被禁止交谈说话,只能低着头默不作声的吃。想想这些小学生也不容易,规定这些喜爱叽叽喳喳的学童们,进食时不语不嚷,他们居然像大人一样自觉地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三年。可见日本人的自肃性,是从孩童时就开始养成的。
第三,努力消除老人接种疫苗的的后顾之忧——一旦发生不测怎么办?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虽说较为“温和”,但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染上成重症的概率还是较高,而且发生集体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为此,日本厚劳省近半年来就不断呼吁加快对在养老设施中的老人接种。到去年9月为止,在完成第4剂接种的老人设施中占87.6%的40835家,已在去年年底完成第了5剂接种。从都道府县来看,年底前完成接种的设施比例,在岐阜县和佐贺县为100%,静冈县、京都府、冲绳县为6成多。这样看,管住了养老院等设施,也就管住了重症率和病死率。当然,要这些老人自愿接种疫苗,就要消除这些老人的后顾之忧——接种后一旦发生不测怎么办?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2月15日,日本第一回接种率达81.4%,第二回接种率达80.4%,第三回接种率达67.3%,第四回接种率达42%,接种对应奥米克戎毒株疫苗达28%。而根据疫苗接种与副作用关连的资料显示,日本从2021年2月17日开始接种疫苗到2022年7月10日为止,发生疫苗接种后的死亡事例共1616件。其中,第一回接种死亡的有754人,第二回接种死亡的有612人,第三回接种死亡的有155人,第四回接种死亡的有1人。接种回数不明的死亡有94人。再从100万人接种比与死亡比来看,754人是8.8件,612人是7.2件,155人是3.2件,1人是0.5件。总起来看100万人接种,大概有7.4人死亡。
各地政府邮寄到家的接种通知书
2021年2月,日本政府为鼓励民众接种疫苗,曾表示如果接种新冠疫苗后因副作用等原因死亡,将以抚恤金形式向遗属支付44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80万元)。从去年7月开始,日本为已经判定因果关系的死者家族支付赔赏金。此外,日本全国大约有5000件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赔偿申请,其中900多件获得了日本政府不同程度的赔偿金。可见,有的时候底层逻辑就是这样的鲜明:因为人的生命受到疫情的威胁,所以必须接种疫苗。而就在这个“必须”中,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必须为这个“必须”买单。政府越是诚实地的买单,才能有更多的民众敢于接种多回次的疫苗。而多回次的疫苗接种率越高,起到的保护作用就越强,效果就越好——低感染率低和低死亡率。逻辑地看,日本的“双低”就是这样达成的。
第四,抱有忧患意识,根据疫情波段不断呼吁市民做好各种准备。如在最近第8波感染潮中,大阪府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重症也在增加。于是在12月26日,大阪府决定将判断新冠疫情程度的独立标准“大阪模式”警戒度上调至最高的“非常事态”(红灯)。此举是考虑到作为指标的病床使用率已超过50%,以及预示疫情扩大的20至30多岁感染人数有增加倾向。不过,大阪府政府表示不会对民众要求限制行动。其知事吉村洋文就不限制行动的理由向记者表示:社会正迈向与新冠共存的方向,呼吁有必要每个人都采取基本对策。作为对策,大阪府政府呼吁民众储备退烧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东京都政府也在去年年底宣布,根据专家分析判断的结果,决定将东京都医疗保障体系的警戒级别上调至“紧迫”,即4个级别中最高一级。据悉,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时隔3个月东京都再次将该警戒级别提至最高。截止1月5日,东京都病床使用率是55.3%,住院患者4035人,确保病床数7291床。为了兼顾正常医疗,小池表示将调整病床确保体制,减少医疗机构的新冠病床,增加支持护理和康复的“老年人等医疗支援型设施”,开设供氧等的“氧气和医疗提供站”。
从上述四点来看,日本政府提出“with新冠”的放开策,绝非心血来潮的一味跟风,而是基于非常谨慎的科学认识和判断。日本著名的传染病专门医生忽那贤志教授,去年12月28日在雅虎网站上发表《奥密克戎如何改变了世界?新冠是感冒吗?》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2022年日本感染者死亡数是过去最多。截至12月23日,共有36000人死去。他说这种死法,是季节性流感所没有的。所以,能说新冠就是感冒吗?他认为不能。这是基于4点:
1,一年有3万多人死去,流感只有数百或数千。2,新冠一年内能多次流行,而流感基本限定冬季。3,感染新冠后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但流感基本没有。4,对医疗的冲击和挤兑,新冠也远胜于流感。
在他看来,日本软着陆成功的最大要因就是高效疫苗接种抑制了感染者/重症者/死亡者。而流行期间不放松感染对策的实施,使得流行的规模无法形成海啸式感染。但他告诫人们必须要记住这个概念:奥密克戎毒株不是最后的变异株。因此,感染对策的缓和并不等于什么感染对策都不要。
确实,日本也是在艰难中前行的。如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12月27日的数据表明,救护车因联系不上接受的医院而形成的“救急搬送困难事案”,在12月19日至25日的一周内达到了6800件,这其中新冠感染者有2130件。无医院可送,不就是医疗崩溃的人间悲剧吗?或许正由此故,日本虽然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提出要将新冠级别下调(即从现在的2类下调至与季节性流感同格的5类),但就是讨论来讨论去没有进展。显然这里的思虑在于:如果降格,政府当然要省事很多,况且看病有料化(注:即看病收费),政府还能增加收入。不过,一旦下调管控级别,感染数和死亡数或许会大增,这是为民的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你看,任何一项政策的改变与实施,日本人都是论证再论证才定夺的。这样就把因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负面风险,降至最低。这样做,是保护了谁?当然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社会层面的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
笔者早在2020年4月,在“一览扶桑”公号的专栏上写过《日式抗疫:温水煮青蛙与私权的不可侵犯》文章,说日本的抗疫,成了世界瞩目的一个话题。“日本温水煮青蛙的抗疫方式,能行吗?不强制不封城,能有效果吗?其实,笔者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日本所固有的耻感文化,能稀释人所自带的那种任性和随意,而不添别人麻烦精神则连带着自肃这朵花。”“这样来看,即便是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难,即便是面临从未经验过的事态,如果法律上不能作为的依旧还是不能作为。一切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任何紧急状态的发生,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凌驾和超越法律。这是日本政府做任何事情的底线,当然也是面对这次疫情的底线。”现在看日本抗疫软着陆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这种文化精神和思考底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