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国企业研究所 2022-07-27 14:52:46
作者:哈尔·布兰兹;尚道编译
美国应对与中国战争的方式是错误的。美国对与中国潜在战争的大部分计划似乎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这场战争将是短暂的和局部的。然而,当代大多数大国之间的冲突都是长期的战争,持续数月或数年,而不是数天或数周。随着大国战争的持续,它们往往会变得更大、更混乱、更难以理清。
未来几年发生的中美战争极有可能符合这种模式。这样的冲突可能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它可能会在地理上扩张,而不是局限于台湾海峡。它的特点是核升级的风险远高于许多观察人士所认识到的,并将给美国带来战争和战争终止的严峻挑战。
历史常常惩罚那些希望打一场短暂的、决定性的战争,但最终却打了一场旷日持久、杂乱无章的战争的国家。因此,美国需要为与中国的持久战做好准备。
本报告有四部分。首先,作者将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美中战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不是很短。其次,借鉴历史案例,作者讨论了大国战争持续时间长时会发生什么。第三,作者探讨了核武器的存在如何以稳定和不稳定的方式影响美中冲突。最后,作者提出了成功地发动和结束一场长期战争的关键因素。
核心观点
旷日持久,而非一蹴而就
当前,中美两国军方似乎都专注于在台海问题中“速战速决”,各种官方报告规划都在为快速解决战争而进行准备。但是,回顾过去的200年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大国之间的战争都是艰苦而持久的斗争: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和世界大战都符合这一描述。中美之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争也是在消耗战中走向终结。这主要是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国家打长期战争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自工业革命和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大国拥有必要的资金——经济资源、提高税收和组建大规模军队的能力,以及通过诉诸民族主义冲动来激发民众热情的能力——即使在最初的失败后也能坚持下去。威廉姆森•默里(Williamson Murray)写道,19世纪的事件揭示了自那时以来一直存在的真理:“新的技术战场会造成重大生命损失,现代国家动员人力和工业资源的能力可以几乎无限地为技术战场提供支持。”
第二,国家打长期战争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必须打。在大国战争中,赌注通常很高,这给了各国继续战斗的理由。在所谓的霸权战争中——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间为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而发生的冲突——整个国际秩序可能会被争夺。罗伯特•吉尔平写道,霸权战争“决定了谁将统治国际体系,新国际秩序将主要服务于谁的利益”,这使得失败的代价似乎令人望而却步。
第三,领导人因为恐惧失败的代价太高而坚持打持久战。当领导人输掉自己挑起的战争时,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们很可能被他们的政敌推翻、杀害或流放。这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为了复活而赌博”的动机——即使在失败的事业上,也要加倍下注——而不是接受一种潜在的致命羞辱。一个领导者输掉一场战争所面临的个人后果越严重,他/她愿意继续战斗的时间就越长
中美战争可能也符合长期战争的模式——背后既有上述原因,也有一些独特的原因。
对美国来说,一场围绕台湾的战争将是一场争夺关键地区统治权的战争——美国的失败可能导致其在亚洲地位的崩溃。因为担心整个地区的力量平衡将向着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发展,美国可能会持续的在可能的冲突中继续投入。中美两国有动机和能力在战争中进行持续且激烈的投入。
持久战会如何发展
当大国之间的战争不能迅速结束时,战争往往会以危险的方式发生变化。长期的冲突要求战斗人员作出更多的承诺和努力。这种动态反过来又影响到这些战斗人员所追求的战略、他们之间的优势平衡、他们所寻求的和平以及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前景。最后,战争拖得越久,其溢出效应的破坏性就越大。
第一,长期战争对战争参与者有很大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军备竞赛”是持久战的共同特征。在首轮战斗中,在消耗了弹匣、损失了大量装备、遭受了重大伤亡之后,交战双方必须补充——然后维持——他们的火力和人力。这些要求迫使各国将经济和社会投入战争。反过来,这就要求他们通过民族主义呼吁、激发爱国热情和使用政府强制手段来争取国内的支持。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都印证了这个事实。同样地,中美冲突也是如此。
第二,随着各方寻求新形式的优势,长期战争很容易蔓延和升级。交战双方可以开辟第二条和第三条战线,希望从侧面包抄敌人。他们可能试图通过把更多的国家拉进战斗来扭转一场僵持的冲突。他们可能会实施更激进、更残酷的战略,给敌方政府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长期战争倾向于纵向升级,因为主要战区的战斗强度增加;横向升级,因为冲突蔓延到新的领土或地区。例如,美国将有许多横向升级的选择——例如,封锁中国的能源进口,攻击其在整个西太平洋及其以外地区的军队,实施技术禁运和金融制裁,并将盟友和亲密的安全伙伴纳入战斗。它还将有垂直升级选项,包括有限地使用核武器和加强对中国大陆的常规打击。中国也可能采取同样的措施。
第三,长期战争中的优势平衡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最初让敌人失去平衡的创新战术可能最终会变得更加常见。当对手获得战斗经验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军队所带来的优势可能会减弱。强大的经济实力可能比作战能力更重要。
第四,随着战争的扩大,战争的目标也在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当一方或双方决定接受比他们先前期望的更少的东西时,战争就结束了。但在此之前,一般的经验是,一个国家在冲突中投入的越多,遭受的苦难越多,实现和平的条件就越难。政策制定者将忍不住寻求对比预期更致命的敌人的彻底胜利;他们会想用比武装停战更好的东西来奖励那些忍受了长期战争的人民简单的军事需求也能推动战争目标——例如,如果交战一方认为它必须承诺给未来的盟友丰厚的利益。
第五,冲突的升级和战争目标的扩大使终止战争变得更加困难。随着战争目标的扩大,外交解决的空间缩小了。各国担心,一旦有能力,一个坚定的对手就会背弃任何协议,这与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的原则不谋而合,即战争没有真正的最终结果。流血助长不信任和仇恨。盟国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前,可能不想结束战争。
核武器因素
前面的分析都是基于历史经验。然而,美中战争至少在一个明显的方面会是世界前所未见的。虽然核大国之间曾发生过小规模的战争,但拥有成熟核武库的大国之间从未发生过持久的、高强度的冲突。那么,核因素是如何影响事件的呢?一种观点认为,成熟核武库的存在将限制中美冲突。灾难升级的威胁肯定会对战争目标造成下行压力,因为即使是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战斗人员寻求彻底击败和占领敌人也可能是自杀。升级的阴影还可能抑制作战战略,因为它会让美国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越过对方的核红线保持警惕。
因此,一种可能性是,双方在冲突中都将谨慎行事。核时代的大国战争可能会像工业革命前的大国战争一样,杂乱无章,毫无生气,双方都不愿突破,也不愿把对方逼得太紧。曾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海军上将丹尼斯·布莱尔(Dennis Blair)认为,中美战争中核升级的可能性“介于零和零之间”。然而,这种分析可能过于乐观,因为还有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即核武器不能阻止激烈的、毁灭性的中美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核武器将成为一场肮脏战争的助燃剂——甚至可能被用于战争。
首先,国际关系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一直担心,核武器的存在实际上会使旷日持久、具有破坏性的常规战争更有可能发生。如果两个强大的核武库的存在意味着,任何一方都无法在升级的情况下免遭核报复,那么双方可能都认为,他们可以清空自己的常规武库,而不会引发世界末日。
但是,有关核武器的争论带来了一个悖论:相信在中美冲突中不会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引发一场血腥的战争,而这又让在这场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变得非常有可能。这是因为,一旦发生高强度的常规战争,核升级的路径有多种。
第一条路径是战争升级到核战争以避免决定性的失败。如果一方在中美冲突中明显颓势,它将不得不面对是否使用一些有限数量的核打击来扭转局势的问题。这种被维平·纳郎 (Vipin Narang)称为“不对称升级”(asymmetric escalation)的方法,是美国在冷战期间弥补欧洲战线常规弱点的计划,它在今天的朝鲜、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核战略中占有显著地位。不对称升级可能集中在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轻易摧毁的军事目标上。或者,这可能本质上是政治和心理上的——意在震慑敌人,说服其让步,以免事情真的失控。
第二条途径是使用核武器或进行核威胁,以期结束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华盛顿以前也曾玩弄过这种策略。在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多次考虑在朝鲜和中国使用核武器。如果常规冲突的代价变得不可持续,升级到核战争取胜的选择可能也会吸引中美两国。
最后,中美冲突可能会导致无意的升级。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分析人士警告说,美国的常规行动——例如以苏联潜艇为目标——可能会导致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如果他们不迅速使用它,他们将失去他们的核选项人们可以想象在美中冲突中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为了打破封锁或阻止入侵,美国可能必须压制中国大陆的防空、导弹部队和其他重要能力。然而,这样的打击可能会引发对核斩首的恐惧。
所有这些都只是推测:核武器可能会导致一场长期、温和的战争,甚至会导致双方都希望避免战争。但是,考虑到核武器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催化一场激烈的常规战争,其中核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美国应该怎么办?
美国政府,尤其是国防部,应该如何为这样的冲突做准备?作者认为包括以下六个关键优先事项:持久力(endurance)、韧性(resilience)、强制(coercion)、终止(termination)、充分利用战争( exploitation)和持续性(continuation)。
持久力:美国需要在经济发展、产业支持、人力动员等方面,保证能够经受住持续数轮的打击。
韧性:美国需要在承受大量的打击后仍然不屈服,并通过盟友和伙伴关系提高韧性。
强制:美国需要利用其全球军事力量的优势和联盟伙伴网络,提高强制能力,增加其在战争中横向和纵向升级的选项。
终止:美国需要加强对涉华事务的干涉,向中国传递明确信号,渲染长期冲突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结束战争的能力。
充分利用战争:美国应该充分利用一场长期战争,获得更大的战略利益。
持续:美国不应只准备赢取一场战争的胜利,而应该准备持续获得胜利。
来源:https://www.aei.org/research-products/report/getting-ready-for-a-long-war-with-china-dynamics-of-protracted-conflict-in-the-western-pacific/
来源:美国企业研究所 2022-07-27 14:52:46
作者:哈尔·布兰兹;尚道编译
美国应对与中国战争的方式是错误的。美国对与中国潜在战争的大部分计划似乎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这场战争将是短暂的和局部的。然而,当代大多数大国之间的冲突都是长期的战争,持续数月或数年,而不是数天或数周。随着大国战争的持续,它们往往会变得更大、更混乱、更难以理清。
未来几年发生的中美战争极有可能符合这种模式。这样的冲突可能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它可能会在地理上扩张,而不是局限于台湾海峡。它的特点是核升级的风险远高于许多观察人士所认识到的,并将给美国带来战争和战争终止的严峻挑战。
历史常常惩罚那些希望打一场短暂的、决定性的战争,但最终却打了一场旷日持久、杂乱无章的战争的国家。因此,美国需要为与中国的持久战做好准备。
本报告有四部分。首先,作者将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美中战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不是很短。其次,借鉴历史案例,作者讨论了大国战争持续时间长时会发生什么。第三,作者探讨了核武器的存在如何以稳定和不稳定的方式影响美中冲突。最后,作者提出了成功地发动和结束一场长期战争的关键因素。
核心观点
旷日持久,而非一蹴而就
当前,中美两国军方似乎都专注于在台海问题中“速战速决”,各种官方报告规划都在为快速解决战争而进行准备。但是,回顾过去的200年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大国之间的战争都是艰苦而持久的斗争: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和世界大战都符合这一描述。中美之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争也是在消耗战中走向终结。这主要是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国家打长期战争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自工业革命和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大国拥有必要的资金——经济资源、提高税收和组建大规模军队的能力,以及通过诉诸民族主义冲动来激发民众热情的能力——即使在最初的失败后也能坚持下去。威廉姆森•默里(Williamson Murray)写道,19世纪的事件揭示了自那时以来一直存在的真理:“新的技术战场会造成重大生命损失,现代国家动员人力和工业资源的能力可以几乎无限地为技术战场提供支持。”
第二,国家打长期战争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必须打。在大国战争中,赌注通常很高,这给了各国继续战斗的理由。在所谓的霸权战争中——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间为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而发生的冲突——整个国际秩序可能会被争夺。罗伯特•吉尔平写道,霸权战争“决定了谁将统治国际体系,新国际秩序将主要服务于谁的利益”,这使得失败的代价似乎令人望而却步。
第三,领导人因为恐惧失败的代价太高而坚持打持久战。当领导人输掉自己挑起的战争时,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们很可能被他们的政敌推翻、杀害或流放。这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为了复活而赌博”的动机——即使在失败的事业上,也要加倍下注——而不是接受一种潜在的致命羞辱。一个领导者输掉一场战争所面临的个人后果越严重,他/她愿意继续战斗的时间就越长
中美战争可能也符合长期战争的模式——背后既有上述原因,也有一些独特的原因。
对美国来说,一场围绕台湾的战争将是一场争夺关键地区统治权的战争——美国的失败可能导致其在亚洲地位的崩溃。因为担心整个地区的力量平衡将向着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发展,美国可能会持续的在可能的冲突中继续投入。中美两国有动机和能力在战争中进行持续且激烈的投入。
持久战会如何发展
当大国之间的战争不能迅速结束时,战争往往会以危险的方式发生变化。长期的冲突要求战斗人员作出更多的承诺和努力。这种动态反过来又影响到这些战斗人员所追求的战略、他们之间的优势平衡、他们所寻求的和平以及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前景。最后,战争拖得越久,其溢出效应的破坏性就越大。
第一,长期战争对战争参与者有很大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军备竞赛”是持久战的共同特征。在首轮战斗中,在消耗了弹匣、损失了大量装备、遭受了重大伤亡之后,交战双方必须补充——然后维持——他们的火力和人力。这些要求迫使各国将经济和社会投入战争。反过来,这就要求他们通过民族主义呼吁、激发爱国热情和使用政府强制手段来争取国内的支持。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都印证了这个事实。同样地,中美冲突也是如此。
第二,随着各方寻求新形式的优势,长期战争很容易蔓延和升级。交战双方可以开辟第二条和第三条战线,希望从侧面包抄敌人。他们可能试图通过把更多的国家拉进战斗来扭转一场僵持的冲突。他们可能会实施更激进、更残酷的战略,给敌方政府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长期战争倾向于纵向升级,因为主要战区的战斗强度增加;横向升级,因为冲突蔓延到新的领土或地区。例如,美国将有许多横向升级的选择——例如,封锁中国的能源进口,攻击其在整个西太平洋及其以外地区的军队,实施技术禁运和金融制裁,并将盟友和亲密的安全伙伴纳入战斗。它还将有垂直升级选项,包括有限地使用核武器和加强对中国大陆的常规打击。中国也可能采取同样的措施。
第三,长期战争中的优势平衡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最初让敌人失去平衡的创新战术可能最终会变得更加常见。当对手获得战斗经验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军队所带来的优势可能会减弱。强大的经济实力可能比作战能力更重要。
第四,随着战争的扩大,战争的目标也在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当一方或双方决定接受比他们先前期望的更少的东西时,战争就结束了。但在此之前,一般的经验是,一个国家在冲突中投入的越多,遭受的苦难越多,实现和平的条件就越难。政策制定者将忍不住寻求对比预期更致命的敌人的彻底胜利;他们会想用比武装停战更好的东西来奖励那些忍受了长期战争的人民简单的军事需求也能推动战争目标——例如,如果交战一方认为它必须承诺给未来的盟友丰厚的利益。
第五,冲突的升级和战争目标的扩大使终止战争变得更加困难。随着战争目标的扩大,外交解决的空间缩小了。各国担心,一旦有能力,一个坚定的对手就会背弃任何协议,这与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的原则不谋而合,即战争没有真正的最终结果。流血助长不信任和仇恨。盟国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前,可能不想结束战争。
核武器因素
前面的分析都是基于历史经验。然而,美中战争至少在一个明显的方面会是世界前所未见的。虽然核大国之间曾发生过小规模的战争,但拥有成熟核武库的大国之间从未发生过持久的、高强度的冲突。那么,核因素是如何影响事件的呢?一种观点认为,成熟核武库的存在将限制中美冲突。灾难升级的威胁肯定会对战争目标造成下行压力,因为即使是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战斗人员寻求彻底击败和占领敌人也可能是自杀。升级的阴影还可能抑制作战战略,因为它会让美国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越过对方的核红线保持警惕。
因此,一种可能性是,双方在冲突中都将谨慎行事。核时代的大国战争可能会像工业革命前的大国战争一样,杂乱无章,毫无生气,双方都不愿突破,也不愿把对方逼得太紧。曾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海军上将丹尼斯·布莱尔(Dennis Blair)认为,中美战争中核升级的可能性“介于零和零之间”。然而,这种分析可能过于乐观,因为还有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即核武器不能阻止激烈的、毁灭性的中美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核武器将成为一场肮脏战争的助燃剂——甚至可能被用于战争。
首先,国际关系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一直担心,核武器的存在实际上会使旷日持久、具有破坏性的常规战争更有可能发生。如果两个强大的核武库的存在意味着,任何一方都无法在升级的情况下免遭核报复,那么双方可能都认为,他们可以清空自己的常规武库,而不会引发世界末日。
但是,有关核武器的争论带来了一个悖论:相信在中美冲突中不会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引发一场血腥的战争,而这又让在这场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变得非常有可能。这是因为,一旦发生高强度的常规战争,核升级的路径有多种。
第一条路径是战争升级到核战争以避免决定性的失败。如果一方在中美冲突中明显颓势,它将不得不面对是否使用一些有限数量的核打击来扭转局势的问题。这种被维平·纳郎 (Vipin Narang)称为“不对称升级”(asymmetric escalation)的方法,是美国在冷战期间弥补欧洲战线常规弱点的计划,它在今天的朝鲜、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核战略中占有显著地位。不对称升级可能集中在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轻易摧毁的军事目标上。或者,这可能本质上是政治和心理上的——意在震慑敌人,说服其让步,以免事情真的失控。
第二条途径是使用核武器或进行核威胁,以期结束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华盛顿以前也曾玩弄过这种策略。在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多次考虑在朝鲜和中国使用核武器。如果常规冲突的代价变得不可持续,升级到核战争取胜的选择可能也会吸引中美两国。
最后,中美冲突可能会导致无意的升级。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分析人士警告说,美国的常规行动——例如以苏联潜艇为目标——可能会导致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如果他们不迅速使用它,他们将失去他们的核选项人们可以想象在美中冲突中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为了打破封锁或阻止入侵,美国可能必须压制中国大陆的防空、导弹部队和其他重要能力。然而,这样的打击可能会引发对核斩首的恐惧。
所有这些都只是推测:核武器可能会导致一场长期、温和的战争,甚至会导致双方都希望避免战争。但是,考虑到核武器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催化一场激烈的常规战争,其中核升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美国应该怎么办?
美国政府,尤其是国防部,应该如何为这样的冲突做准备?作者认为包括以下六个关键优先事项:持久力(endurance)、韧性(resilience)、强制(coercion)、终止(termination)、充分利用战争( exploitation)和持续性(continuation)。
持久力:美国需要在经济发展、产业支持、人力动员等方面,保证能够经受住持续数轮的打击。
韧性:美国需要在承受大量的打击后仍然不屈服,并通过盟友和伙伴关系提高韧性。
强制:美国需要利用其全球军事力量的优势和联盟伙伴网络,提高强制能力,增加其在战争中横向和纵向升级的选项。
终止:美国需要加强对涉华事务的干涉,向中国传递明确信号,渲染长期冲突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结束战争的能力。
充分利用战争:美国应该充分利用一场长期战争,获得更大的战略利益。
持续:美国不应只准备赢取一场战争的胜利,而应该准备持续获得胜利。
来源:https://www.aei.org/research-products/report/getting-ready-for-a-long-war-with-china-dynamics-of-protracted-conflict-in-the-western-pa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