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2019-10-23 10:31:34
作者:川岛真、神谷万丈、詹姆斯·肖夫;李博冉摘译,
编者按:在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和日本在对华认知和政策上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本期推荐的文章由日美两国学者联合撰写,从对华认知、“印太战略”、朝鲜半岛政策,以及地区安全等方面分析了美日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为我们观察与预测美日同盟及美国亚洲政策的发展前景提供参考。
美日两国对中国和东亚有共同的认知和相似的目标,在应对地区问题上也有共同的方式。但是,它们各自与中国关系的地缘政治背景不同,有时会出现认知和政策上的差距。两国都需要承认这种可能性,并防范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一、对华认知
日本对华认知十分消极,超过80%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好感。但同时,也有80%以上的日本民众认为中日关系及其未来发展很重要。这种明显的二分现象反映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以及高度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许多日本人认为,尽管中国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日本应该把中日友好关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民意在总体上支持安倍晋三首相改善中日关系的努力。
美国对华认知在过去几年里急剧恶化。2018年10月,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涉华演讲明显反映了这一趋势。彭斯在演讲中不仅强调美中在军事和经济上互为对手,还强调美中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敌对。彭斯还强调了美国政府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决心和意志。
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美国和日本都决心抵制中国不断升级的“军事强硬”行为,包括对其他国家海域的侵犯。但是,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许多日本观察家反对采取纯粹的对抗中国的政策。在日本,有人尤其担心中美之间的高科技战会对中日之间的供应链带来消极影响。在美国,则有人对安倍内阁近期改善中日关系的行为提出批评。如果美国不能采取一些温和措施避免中美两国陷入零和竞争,并促进中美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合作,那么美国和日本就可能在涉华问题上产生分歧。
二、貌合神离还是意趣相投?
尽管从表面上看美日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在亚欧大陆上的基础设施投资有相近的认知,但在推行“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上却存在微妙的差别。“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反映了美日在亚洲政策上的愿景,即信息共享的最大化,以及所有国家在普遍适用的规则基础上共享地区利益。这要求维护一个开放且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而非一个限制性的、由少数大国主导的地区秩序。美国决策者倾向于从遏制中国的角度来讨论“印太战略”,尤其强调安全问题。日本则尝试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协调“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以免过分突出军事色彩。尽管对于“印太战略”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施行方式,但美国和日本应该避免给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留下美日在“印太战略”的解读上存在重大分歧的印象。美日两国需要统一认知和协调政策。
此外,日本热切盼望美国继续积极参与亚洲事务。日本政府十分关注未来美国对包括东亚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论坛等地区机制的参与程度。鉴于特朗普总统没有出席2018年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会晤,未来美国对亚洲事务的参与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美日两国在对华态度上产生分歧。
三、朝鲜半岛
日本还担心与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可能存在的认知分歧。例如,很多日本观察家担心,尽管美国强烈反对朝鲜的远程弹道导弹计划,但未必和日本一样将朝鲜的短程与中程导弹视为威胁。日本的这种担心在2019年6月变得尤为明显。当时,美朝领导人突然在板门店会晤,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可能考虑通过谈判使朝鲜“冻结”核武库。这意味着朝鲜将不再制造更多的核武器,但是朝鲜目前已有的核武器将得以保留。
美国、日本以及其他相关国家需要在朝鲜问题上统一认知,这样它们的做法才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以及其他相关国际协议保持一致。美日两国的政策协调也有助于让中国确保其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的承诺。虽然美国学者十分清楚日本的安全关切,但不知道特朗普政府是否对日本的关切有清醒的认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把这种认识纳入其政策制定中。
四、地区安全网络化的愿景
冷战时期,美国及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盟国建立了所谓“轴辐式”(hub-and-spokes)的同盟体系。和北约不同,美国的东亚盟国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结盟的关系,这一同盟体系持续至今。美国和日本只有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依靠现有的双边“轴辐式”同盟体系,才能建立起跨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多边安全合作网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和日本需要在更广泛的地区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和政策协调。
例如,在构筑“印太战略”的愿景时,美国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加强对台湾的承诺(包括军事领域)。但是,这一行为并不自动强化日本在台湾安全问题上的参与度。关键在于,美国和日本会在多大程度上就以下问题达成一致:第一,就安全议题来说,台湾应该被置于“印太战略”的什么位置?第二,台湾该如何与美日同盟挂钩?美日韩三国之间的安全关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美日韩合作机制主要建立在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这两组双边同盟的基础上。其中,美国是同盟的“轴”。尽管日韩之间在安全议题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二者并不是盟友。所以,在安全问题上,韩国应该被置于“印太战略”的什么位置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美国的盟国之间并不存在安全伙伴关系,所以在涉华问题上,当美国和日本要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其他盟国寻求合作时,美国就有责任促进各盟国之间的协调。美日之间的政策协调对其战略的成功实施很重要,如果美国采取单方面措施,比如用武力迫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那么就很难取得成功。当前,如果美日韩三国有意提升安全合作以应对包括中国崛起在内的问题,那么美国的这种协调盟国关系的作用就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的日韩关系已经陷入自1965年日韩签订条约、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至关重要的障碍。美国地区政策的成功仍将取决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地区伙伴国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认知、协调政策以共同应对中国崛起。
川岛真是东京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外交史。神谷万丈是日本防卫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学、国家战略等。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日关系、地区安全等。本文英文原文题为“Managing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U.S.-Japan Alliance Through Coordinated China Policy,”载于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网站: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19/10/10/managing-risks-and-opportunities-for-u.s.-japan-alliance-through-coordinated-china-policy-pub-80026。此为中文摘译版。中文题目为编译者所加。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2019-10-23 10:31:34
作者:川岛真、神谷万丈、詹姆斯·肖夫;李博冉摘译,
编者按:在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和日本在对华认知和政策上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本期推荐的文章由日美两国学者联合撰写,从对华认知、“印太战略”、朝鲜半岛政策,以及地区安全等方面分析了美日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为我们观察与预测美日同盟及美国亚洲政策的发展前景提供参考。
美日两国对中国和东亚有共同的认知和相似的目标,在应对地区问题上也有共同的方式。但是,它们各自与中国关系的地缘政治背景不同,有时会出现认知和政策上的差距。两国都需要承认这种可能性,并防范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一、对华认知
日本对华认知十分消极,超过80%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好感。但同时,也有80%以上的日本民众认为中日关系及其未来发展很重要。这种明显的二分现象反映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以及高度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许多日本人认为,尽管中国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日本应该把中日友好关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民意在总体上支持安倍晋三首相改善中日关系的努力。
美国对华认知在过去几年里急剧恶化。2018年10月,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涉华演讲明显反映了这一趋势。彭斯在演讲中不仅强调美中在军事和经济上互为对手,还强调美中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敌对。彭斯还强调了美国政府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决心和意志。
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美国和日本都决心抵制中国不断升级的“军事强硬”行为,包括对其他国家海域的侵犯。但是,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许多日本观察家反对采取纯粹的对抗中国的政策。在日本,有人尤其担心中美之间的高科技战会对中日之间的供应链带来消极影响。在美国,则有人对安倍内阁近期改善中日关系的行为提出批评。如果美国不能采取一些温和措施避免中美两国陷入零和竞争,并促进中美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合作,那么美国和日本就可能在涉华问题上产生分歧。
二、貌合神离还是意趣相投?
尽管从表面上看美日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在亚欧大陆上的基础设施投资有相近的认知,但在推行“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上却存在微妙的差别。“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反映了美日在亚洲政策上的愿景,即信息共享的最大化,以及所有国家在普遍适用的规则基础上共享地区利益。这要求维护一个开放且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而非一个限制性的、由少数大国主导的地区秩序。美国决策者倾向于从遏制中国的角度来讨论“印太战略”,尤其强调安全问题。日本则尝试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协调“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以免过分突出军事色彩。尽管对于“印太战略”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施行方式,但美国和日本应该避免给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留下美日在“印太战略”的解读上存在重大分歧的印象。美日两国需要统一认知和协调政策。
此外,日本热切盼望美国继续积极参与亚洲事务。日本政府十分关注未来美国对包括东亚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论坛等地区机制的参与程度。鉴于特朗普总统没有出席2018年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会晤,未来美国对亚洲事务的参与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美日两国在对华态度上产生分歧。
三、朝鲜半岛
日本还担心与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可能存在的认知分歧。例如,很多日本观察家担心,尽管美国强烈反对朝鲜的远程弹道导弹计划,但未必和日本一样将朝鲜的短程与中程导弹视为威胁。日本的这种担心在2019年6月变得尤为明显。当时,美朝领导人突然在板门店会晤,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可能考虑通过谈判使朝鲜“冻结”核武库。这意味着朝鲜将不再制造更多的核武器,但是朝鲜目前已有的核武器将得以保留。
美国、日本以及其他相关国家需要在朝鲜问题上统一认知,这样它们的做法才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以及其他相关国际协议保持一致。美日两国的政策协调也有助于让中国确保其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的承诺。虽然美国学者十分清楚日本的安全关切,但不知道特朗普政府是否对日本的关切有清醒的认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把这种认识纳入其政策制定中。
四、地区安全网络化的愿景
冷战时期,美国及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盟国建立了所谓“轴辐式”(hub-and-spokes)的同盟体系。和北约不同,美国的东亚盟国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结盟的关系,这一同盟体系持续至今。美国和日本只有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依靠现有的双边“轴辐式”同盟体系,才能建立起跨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多边安全合作网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和日本需要在更广泛的地区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和政策协调。
例如,在构筑“印太战略”的愿景时,美国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加强对台湾的承诺(包括军事领域)。但是,这一行为并不自动强化日本在台湾安全问题上的参与度。关键在于,美国和日本会在多大程度上就以下问题达成一致:第一,就安全议题来说,台湾应该被置于“印太战略”的什么位置?第二,台湾该如何与美日同盟挂钩?美日韩三国之间的安全关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美日韩合作机制主要建立在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这两组双边同盟的基础上。其中,美国是同盟的“轴”。尽管日韩之间在安全议题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二者并不是盟友。所以,在安全问题上,韩国应该被置于“印太战略”的什么位置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美国的盟国之间并不存在安全伙伴关系,所以在涉华问题上,当美国和日本要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其他盟国寻求合作时,美国就有责任促进各盟国之间的协调。美日之间的政策协调对其战略的成功实施很重要,如果美国采取单方面措施,比如用武力迫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那么就很难取得成功。当前,如果美日韩三国有意提升安全合作以应对包括中国崛起在内的问题,那么美国的这种协调盟国关系的作用就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的日韩关系已经陷入自1965年日韩签订条约、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至关重要的障碍。美国地区政策的成功仍将取决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地区伙伴国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认知、协调政策以共同应对中国崛起。
川岛真是东京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外交史。神谷万丈是日本防卫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学、国家战略等。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日关系、地区安全等。本文英文原文题为“Managing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U.S.-Japan Alliance Through Coordinated China Policy,”载于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网站: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19/10/10/managing-risks-and-opportunities-for-u.s.-japan-alliance-through-coordinated-china-policy-pub-80026。此为中文摘译版。中文题目为编译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