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孙立平:文明的冲突:冷战后的世界图景?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经济 世界历史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 2019-07-16 09:51:38

孙立平:文明的冲突:冷战后的世界图景?

作者:孙立平

虽然像亨廷顿这样过分强调文化的因素也有它的问题,但是,亨廷顿把文化这个因素重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启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廷顿讲,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有可能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在影响着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最近,关于文明冲突的话题一再被人们提起,这当中有一个很现实的背景,就是美国国务院有一个研究团队,正在提出一个战略性的理念:在文明冲突的意义上来定义将来的中美关系。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件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现在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在这个理念当中至少包含着这么几点:第一,就是把美国未来和中国的冲突看作是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战争;第二,这个文明的冲突和过去那种意识形态的冷战可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上的。为什么呢?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斯金纳就说,过去和苏联的那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西方家族的内部斗争,而和中国的斗争,她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一个强大的非白人竞争对手。

TIM截图20190716100243.jpg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其实这话说的是比较难听的。但是想想其实也有她的道理,因为大家知道,俄罗斯的宗教主要是东正教,东正教实际上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或者说它都是属于基督教;从人种的角度来说,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也是属于白人。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战略思想,就连它的提出者也承认,说这是受到亨廷顿所讲的“文明冲突”的影响,或者说是以文明冲突的理论作为基础来提出这个问题的。所以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刚才讲到的那个团队提出的这种新思维,我觉得是有帮助的。

  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就在最近这几年我给研究生开的有关的课程当中,都一直是把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这本书当作一本必读书来读,主要是想通过读这本书来理解西方的思路理解当今世界变化的线索。

  现在我就把这本书又找了出来,一边看,一边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首先我想说一个问题,就是亨廷顿是把文明的冲突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提出来的。这个在中文版序言当中,他说的很清楚,他是把它当做理解冷战之后世界政治的一种思维框架来提出来的。冷战期间整个世界政治的格局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是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阵营。除了这两个阵营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第三世界。但是第三世界应当说从来就没怎么太成型过。

  那么这两个阵营的对立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产生的呢,亨廷顿认为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意识形态,当时两大阵营就是根据这个意识形态来界定的。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像原来那么重要了,两大阵营的对立也消失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样的呢?不同国家之间的那种对抗和协调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呢?亨廷顿认为,这个新的框架就是文明的冲突,或者说是以文明为基本单位、以文明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框架的,这就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的基本的格局,基本的图景。

  这样的一种思维框架,它的特点是什么呢?从亨廷顿他自己讲到的来看,我觉得至少有这么两点:一个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更加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因为在过去那种冷战模式当中,起更重要作用的是政治的和经济的利益,包括政治的意识形态,而文化的因素是处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在咱们解释的框架当中,也往往没有文化这个因素的位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的冲突这样一种思维框架,它更加强调了文化这个因素的作用,就是它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这样一个文明冲突的框架带有一种更强的多元主义的特征。所以亨廷顿自己也明确说,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他甚至说,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级的和多文化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其实有可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亨廷顿他也讲,他之所以提出文明冲突这样一个理论,也是想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危险性的注意,同时促进在整个世界上形成一种文明的对话。我想,以上说的就是他提出文明冲突这样一个框架的最基本的意义和内涵。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他讲的文明的冲突这样一种思维框架,强调的是文化这个要素。但是文化这个要素,具体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从亨廷顿的这本书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这个文化最主要讲的是认同的问题,或者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如何来确定我们自己的身份,特别是在如何在分类的意义上来确定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标准把我们自己来进行归类的。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的更具体一点,在原来冷战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根据意识形态,政治或者是经济,来对人们进行归类,人们的认同,也主要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形成的。但是亨廷顿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冷战之后的世界当中,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可能不是意识形态的、不是政治的、不是经济的,而是文化的。人们的认同,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更多的是根据文化来界定的。人们更多地是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而这些都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亨廷顿给我们描述了后冷战时代的这样的一种世界政治的图景。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区域政治是种族的政治,突出的是种族这个因素。但是在全球的范围内,全球政治是一种文明的政治,也就是说它最基本的单位是文明,是不同文明相互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的时候,我就想到朝鲜和韩国。在过去那种冷战的时代,韩国和朝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是两个不同阵营之间的成员,在他们的敌对关系当中,充满着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这样的一种因素。但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确实可能有点不一样了,这种意识形态的政治的色彩在淡化。虽然由于现实的经济和政治的利益,双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一种严重对立的状态,但是这种对立的内涵和冷战时期已经不一样了。而且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到,种族的、民族的、文化的因素,有没有把他们更进一步拉近的这样一种可能性。

  虽然像亨廷顿这样过分强调文化的因素也有它的问题,但是,亨廷顿把文化这个因素重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启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廷顿讲,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有可能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在影响着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责任编辑: 昀舒

孙立平:文明的冲突:冷战后的世界图景?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经济 世界历史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 2019-07-16 09:51:38

孙立平:文明的冲突:冷战后的世界图景?

作者:孙立平

虽然像亨廷顿这样过分强调文化的因素也有它的问题,但是,亨廷顿把文化这个因素重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启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廷顿讲,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有可能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在影响着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最近,关于文明冲突的话题一再被人们提起,这当中有一个很现实的背景,就是美国国务院有一个研究团队,正在提出一个战略性的理念:在文明冲突的意义上来定义将来的中美关系。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件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现在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在这个理念当中至少包含着这么几点:第一,就是把美国未来和中国的冲突看作是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战争;第二,这个文明的冲突和过去那种意识形态的冷战可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上的。为什么呢?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斯金纳就说,过去和苏联的那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西方家族的内部斗争,而和中国的斗争,她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一个强大的非白人竞争对手。

TIM截图20190716100243.jpg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其实这话说的是比较难听的。但是想想其实也有她的道理,因为大家知道,俄罗斯的宗教主要是东正教,东正教实际上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或者说它都是属于基督教;从人种的角度来说,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也是属于白人。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战略思想,就连它的提出者也承认,说这是受到亨廷顿所讲的“文明冲突”的影响,或者说是以文明冲突的理论作为基础来提出这个问题的。所以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刚才讲到的那个团队提出的这种新思维,我觉得是有帮助的。

  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就在最近这几年我给研究生开的有关的课程当中,都一直是把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这本书当作一本必读书来读,主要是想通过读这本书来理解西方的思路理解当今世界变化的线索。

  现在我就把这本书又找了出来,一边看,一边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首先我想说一个问题,就是亨廷顿是把文明的冲突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提出来的。这个在中文版序言当中,他说的很清楚,他是把它当做理解冷战之后世界政治的一种思维框架来提出来的。冷战期间整个世界政治的格局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是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阵营。除了这两个阵营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第三世界。但是第三世界应当说从来就没怎么太成型过。

  那么这两个阵营的对立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产生的呢,亨廷顿认为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意识形态,当时两大阵营就是根据这个意识形态来界定的。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像原来那么重要了,两大阵营的对立也消失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样的呢?不同国家之间的那种对抗和协调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呢?亨廷顿认为,这个新的框架就是文明的冲突,或者说是以文明为基本单位、以文明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框架的,这就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的基本的格局,基本的图景。

  这样的一种思维框架,它的特点是什么呢?从亨廷顿他自己讲到的来看,我觉得至少有这么两点:一个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更加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因为在过去那种冷战模式当中,起更重要作用的是政治的和经济的利益,包括政治的意识形态,而文化的因素是处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在咱们解释的框架当中,也往往没有文化这个因素的位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的冲突这样一种思维框架,它更加强调了文化这个因素的作用,就是它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这样一个文明冲突的框架带有一种更强的多元主义的特征。所以亨廷顿自己也明确说,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他甚至说,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级的和多文化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其实有可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亨廷顿他也讲,他之所以提出文明冲突这样一个理论,也是想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危险性的注意,同时促进在整个世界上形成一种文明的对话。我想,以上说的就是他提出文明冲突这样一个框架的最基本的意义和内涵。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他讲的文明的冲突这样一种思维框架,强调的是文化这个要素。但是文化这个要素,具体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从亨廷顿的这本书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这个文化最主要讲的是认同的问题,或者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如何来确定我们自己的身份,特别是在如何在分类的意义上来确定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标准把我们自己来进行归类的。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的更具体一点,在原来冷战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根据意识形态,政治或者是经济,来对人们进行归类,人们的认同,也主要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形成的。但是亨廷顿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冷战之后的世界当中,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可能不是意识形态的、不是政治的、不是经济的,而是文化的。人们的认同,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更多的是根据文化来界定的。人们更多地是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而这些都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亨廷顿给我们描述了后冷战时代的这样的一种世界政治的图景。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区域政治是种族的政治,突出的是种族这个因素。但是在全球的范围内,全球政治是一种文明的政治,也就是说它最基本的单位是文明,是不同文明相互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的时候,我就想到朝鲜和韩国。在过去那种冷战的时代,韩国和朝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是两个不同阵营之间的成员,在他们的敌对关系当中,充满着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这样的一种因素。但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确实可能有点不一样了,这种意识形态的政治的色彩在淡化。虽然由于现实的经济和政治的利益,双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一种严重对立的状态,但是这种对立的内涵和冷战时期已经不一样了。而且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到,种族的、民族的、文化的因素,有没有把他们更进一步拉近的这样一种可能性。

  虽然像亨廷顿这样过分强调文化的因素也有它的问题,但是,亨廷顿把文化这个因素重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启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廷顿讲,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有可能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在影响着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