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美人口专家:从人口角度看中美俄大国竞争

关键词:

来源:上海美国研究 2019-06-19 09:25:28

美人口专家:从人口角度看中美俄大国竞争

作者:美国动态

如果美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指标继续停滞不前或倒退,美国人可能会失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兴趣,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可能会蓬勃发展,美国选民可能不愿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巨大代价。而美国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相对令人失望的趋势也将损害其长期经济表现。

   本文首发于上海美国研究(ID:SIASWechat)

  《外交事务》期刊网站近期载文称,美国在二战后成为全球领导者离不开其人口因素的支撑,但美国正在“挥霍”这一资源,为了保持优势,美国必须采取措施减缓或扭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并重新考虑其全球战略,打造新的联盟。

  文章摘要如下:

  人口因素的重要性

  虽然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往往得到更多关注,但国家人口规模、能力和特点的变化对大国间的长期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二战以来全球经济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两个因素:人力资本的改善(人力资本是教育、健康、营养、培训以及其他决定个体工人潜力的因素的总称)和有利的商业环境(使得人力资源的价值得以释放)。

  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例如,今天,一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每增加一年,其人均收入就会永久增长约4%;一个国家的公民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该国的人均GDP就会平均增长10%。

  与经济或技术预测不同的是,预测人口的发展趋势在未来至少几十年里可能会相当准确,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到2040年依然活着。尽管这无法预测世界的未来,但可以为认识国际政治正在显现的轮廓提供一个粗略的指南,为美国人了解未来地缘政治走向以及华盛顿该如何做好准备提供了线索。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近14亿人口。在过去40年里,中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从1975年到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几乎翻了一番,且中国人口的整体健康和教育水平也迅速提高。

  然而,不利的人口发展趋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阻力。在过去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的生育率大幅下降。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总生育率(TFR,指一国或地区育龄妇女终生平均生育子女的个数。)为1.6,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实际数字可能低至1.4。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预测,预计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至2040年间将至少减少1亿。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减少,65岁以上的人口将会激增。到204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将从2015年的37岁升至48岁,而1990年这一年龄还不到25岁。

  此外,尽管目前这一代年轻人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随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上升,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增长将会放缓。未来几年,中国还需解决男性过多的问题,他们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难以结婚、生子或延续家庭。

  俄罗斯的人力资源难撑其雄心

  俄罗斯的人口前景可能更糟。俄罗斯在一段时间内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由于受到人口结构方面的限制,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继任者维持俄罗斯地缘政治地位的难度极大,更不用说真正改善其地位了。

微信图片_20190619091949_meitu_3.jpg

  在某些方面,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人口萎缩,难以吸收低技能移民劳动力(俄罗斯经济越来越依赖这些劳动力)。但不同的是,俄罗斯在人力资本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15岁俄罗斯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3岁,略低于海地男性,15岁俄罗斯女性的预期寿命虽比男性乐观,但仅略高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的范围。

  除了健康问题,俄罗斯在知识产出方面也遭遇失败:教育水平高,但人力资本水平低。尽管俄罗斯公民表面上受过教育,但俄罗斯(人口1.45亿)每年从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的专利少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人口500万),服务出口收入低于丹麦(人口600万),私人持有的财富也少于瑞典(人口1000万)。而且,由于俄罗斯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5年至2040年之间趋于老龄化并出现萎缩,其相对经济潜力也将下降。

  美国喜忧参半

  美国最明显的人口优势是其规模。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而且很可能一直保持到2040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长期以来维持着明显的高移民水平和高出生率。此外,据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等经济学家的估计,2015年,美国有5600万25岁至64岁的男性和女性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位,几乎占全球总数的六分之一。美国在研究和开发以及财富创造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尽管有这些优势,但对美国来说并非都是利好。2014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开始缓慢稳步下降,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美国在公共卫生指标方面的进展也十分缓慢,而且成本高得惊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停滞了几十年。

  对美国人口增长的普遍预测可能过于乐观。美国的生育率在2008年之后下降了大约10%,而且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总生育率为1.77,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法国和瑞典等欧洲国家。此外,为了应对国内动荡,美国曾决定几乎完全停止接收移民,这种情况可能会再出现。

  给美国的建议

  如果美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指标继续停滞不前或倒退,美国人可能会失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兴趣,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可能会蓬勃发展,美国选民可能不愿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巨大代价。而美国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相对令人失望的趋势也将损害其长期经济表现。

  为了避免这些后果,美国需要重振人力资源基础,恢复其在商业、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活力。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难度极大,单靠联邦政府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对于所有美国人来说,第一步是认识到这项任务的紧迫性。

  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是更多地依赖传统的美国伙伴。但问题在于,华盛顿的许多传统盟友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甚至比美国更严峻,譬如,欧盟和日本目前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了出生人数,且劳动年龄人口正在长期下降。

  不过,人口趋势正推动一批“全新的”国家走向强国地位,其中许多是美国的潜在盟友和伙伴。华盛顿应该首先把注意力转向东南亚和南亚。例如,到2040年,印尼的人口将从目前的2.6亿左右增加到3亿多,菲律宾的人口将达到1.4亿,这可能比俄罗斯的人口还要多。而且,这两个国家都很年轻,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此外,到2040年,印度20岁至49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数量可能会超过中国,而且印度的优势将逐年增加。

  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目前美国有许多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利的人口结构。然而,美国的实力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如果美国能够开始修复其人力资本基础,并为21世纪打造新的联盟,那么美国就能在未来几代人的时间里继续巩固“美国治下的和平”。

  本文编译自《外交事务》期刊网站文章With Great Demographics Comes Great Power;作者:美国企业研究所人口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Nicholas Eberstadt)

责任编辑:

美人口专家:从人口角度看中美俄大国竞争

关键词:

来源:上海美国研究 2019-06-19 09:25:28

美人口专家:从人口角度看中美俄大国竞争

作者:美国动态

如果美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指标继续停滞不前或倒退,美国人可能会失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兴趣,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可能会蓬勃发展,美国选民可能不愿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巨大代价。而美国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相对令人失望的趋势也将损害其长期经济表现。

   本文首发于上海美国研究(ID:SIASWechat)

  《外交事务》期刊网站近期载文称,美国在二战后成为全球领导者离不开其人口因素的支撑,但美国正在“挥霍”这一资源,为了保持优势,美国必须采取措施减缓或扭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并重新考虑其全球战略,打造新的联盟。

  文章摘要如下:

  人口因素的重要性

  虽然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往往得到更多关注,但国家人口规模、能力和特点的变化对大国间的长期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二战以来全球经济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两个因素:人力资本的改善(人力资本是教育、健康、营养、培训以及其他决定个体工人潜力的因素的总称)和有利的商业环境(使得人力资源的价值得以释放)。

  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例如,今天,一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每增加一年,其人均收入就会永久增长约4%;一个国家的公民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该国的人均GDP就会平均增长10%。

  与经济或技术预测不同的是,预测人口的发展趋势在未来至少几十年里可能会相当准确,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到2040年依然活着。尽管这无法预测世界的未来,但可以为认识国际政治正在显现的轮廓提供一个粗略的指南,为美国人了解未来地缘政治走向以及华盛顿该如何做好准备提供了线索。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近14亿人口。在过去40年里,中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从1975年到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几乎翻了一番,且中国人口的整体健康和教育水平也迅速提高。

  然而,不利的人口发展趋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阻力。在过去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的生育率大幅下降。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总生育率(TFR,指一国或地区育龄妇女终生平均生育子女的个数。)为1.6,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实际数字可能低至1.4。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预测,预计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至2040年间将至少减少1亿。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减少,65岁以上的人口将会激增。到204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将从2015年的37岁升至48岁,而1990年这一年龄还不到25岁。

  此外,尽管目前这一代年轻人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随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上升,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增长将会放缓。未来几年,中国还需解决男性过多的问题,他们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难以结婚、生子或延续家庭。

  俄罗斯的人力资源难撑其雄心

  俄罗斯的人口前景可能更糟。俄罗斯在一段时间内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由于受到人口结构方面的限制,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继任者维持俄罗斯地缘政治地位的难度极大,更不用说真正改善其地位了。

微信图片_20190619091949_meitu_3.jpg

  在某些方面,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人口萎缩,难以吸收低技能移民劳动力(俄罗斯经济越来越依赖这些劳动力)。但不同的是,俄罗斯在人力资本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15岁俄罗斯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3岁,略低于海地男性,15岁俄罗斯女性的预期寿命虽比男性乐观,但仅略高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的范围。

  除了健康问题,俄罗斯在知识产出方面也遭遇失败:教育水平高,但人力资本水平低。尽管俄罗斯公民表面上受过教育,但俄罗斯(人口1.45亿)每年从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的专利少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人口500万),服务出口收入低于丹麦(人口600万),私人持有的财富也少于瑞典(人口1000万)。而且,由于俄罗斯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5年至2040年之间趋于老龄化并出现萎缩,其相对经济潜力也将下降。

  美国喜忧参半

  美国最明显的人口优势是其规模。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而且很可能一直保持到2040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长期以来维持着明显的高移民水平和高出生率。此外,据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等经济学家的估计,2015年,美国有5600万25岁至64岁的男性和女性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位,几乎占全球总数的六分之一。美国在研究和开发以及财富创造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尽管有这些优势,但对美国来说并非都是利好。2014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开始缓慢稳步下降,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美国在公共卫生指标方面的进展也十分缓慢,而且成本高得惊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停滞了几十年。

  对美国人口增长的普遍预测可能过于乐观。美国的生育率在2008年之后下降了大约10%,而且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总生育率为1.77,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法国和瑞典等欧洲国家。此外,为了应对国内动荡,美国曾决定几乎完全停止接收移民,这种情况可能会再出现。

  给美国的建议

  如果美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指标继续停滞不前或倒退,美国人可能会失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兴趣,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可能会蓬勃发展,美国选民可能不愿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巨大代价。而美国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相对令人失望的趋势也将损害其长期经济表现。

  为了避免这些后果,美国需要重振人力资源基础,恢复其在商业、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活力。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难度极大,单靠联邦政府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对于所有美国人来说,第一步是认识到这项任务的紧迫性。

  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是更多地依赖传统的美国伙伴。但问题在于,华盛顿的许多传统盟友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甚至比美国更严峻,譬如,欧盟和日本目前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了出生人数,且劳动年龄人口正在长期下降。

  不过,人口趋势正推动一批“全新的”国家走向强国地位,其中许多是美国的潜在盟友和伙伴。华盛顿应该首先把注意力转向东南亚和南亚。例如,到2040年,印尼的人口将从目前的2.6亿左右增加到3亿多,菲律宾的人口将达到1.4亿,这可能比俄罗斯的人口还要多。而且,这两个国家都很年轻,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此外,到2040年,印度20岁至49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数量可能会超过中国,而且印度的优势将逐年增加。

  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目前美国有许多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利的人口结构。然而,美国的实力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如果美国能够开始修复其人力资本基础,并为21世纪打造新的联盟,那么美国就能在未来几代人的时间里继续巩固“美国治下的和平”。

  本文编译自《外交事务》期刊网站文章With Great Demographics Comes Great Power;作者:美国企业研究所人口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Nicholas Eberstadt)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