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18-12-14 14:47:11
作者:迈克尔·沃霍斯;昀舒/译
每年的12月7日,美国人都会在国家的“圣经”中念到这一段最危险的“福音”,这就是关于珍珠港的故事。从目前对于这一事件的叙述看,危险性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它被降成是一个“好的故事”(古英语中指“福音”),这意味着我们优雅地,甚至微妙地,将最黑暗的战略后果转移到了日本;其次,关于这一事件的纪念一直在削弱美国的战略思维能力。
这么讲述这个“神圣的故事”让日本比美国愚蠢,因为日本发动了这次袭击,而美国却幸灾乐祸地接受了。美国永远是“偷袭”的受害者,日本则愚蠢地“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为此,它的城市被合理地夷为平地。“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怎么可能去那里?”当然,美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这只是由瓦胡岛军事指挥部的一系列错误造成的。
珍珠港事件中,受重创的美国军舰
事实却与此相反,是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成为了傻瓜。珍珠港事件并不是一次偷袭,而是一次完成得近乎完美的军事行动。回忆也不可能把这一重大事件降低到仅仅是“袭击”或“空袭”的程度——相反,这可能是一个大国所遭受的最大的海战失败。这一“剑击”使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称霸了六个月之久,整整过了一年,美国才有了真正对抗日本的力量。而几乎没有一场战争是通过一蹴而就的战斗就获胜的。是珍珠港事件给了日本最大的战略优势。
日本的后续行动却未能结束战争,令人惊讶的还不止如此,许多日本指挥官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感到恐惧。但实际上,对于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所有的美国评论家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将日本的做法视作缺乏“全面性战略思维”。在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是“好事”的叙述中,日本是一个学习很慢的国家,也是最大输家。发生在珍珠港的战斗似乎好比是日本这个小孩子发了一通脾气,美国人假装吃惊地摇摇头,最后以规劝的姿态结束:如果日本人有真正的“全面性战略思维”,他们就会有一个真正的战争计划(就像美国人一样),而且肯定会做得更好。
更有自视甚高的说法,比如海军战争学院(Naval War College)前同事詹姆斯•福尔摩斯就在今天宣称,“学习迟缓”的日本人还没能完全学到“马汉”级驱逐舰(译者注:马汉级驱逐舰服役后成为美国海军的主力,“卡辛”(DD-372 Cassin)和“肖”(DD-373 Shaw)和“唐斯”号(DD-375 Downes)服役于太平洋舰队,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这3艘驱逐舰成为美国受损的驱逐舰;其它的马汉级驱逐舰在太平洋战争中非常活跃,也因此成为美军战沉比例最多与战绩最多的驱逐舰级别。)的技术水平。如果任何一个热血的美国人得到这份工作,就会把珍珠港之战做得恰到好处。
然后呢,赢得了战争吗?
恐怕不能。袭击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基础设施——就像福尔摩斯所认为的那样——可能会让导致悲剧的流血持续六个月之久。好吧,但在密苏里号驱逐舰的柚木甲板上,失败的滋味也会一样苦涩。然而,七十多年过去,福尔摩斯的评论与其说是错误的,不如说是揭示了我们将珍珠港事件看做“好事”的对我们判断力的负面影响。
正如他所说:第1航空舰队(日本帝国海军舰队)做错了。如果我们来做这件事,就会做得对。
没错。福尔摩斯提出了一个狭隘的,战术性的解决方案,但在那场可怕的战争中,这种解决方案只会在更长一段时间内造成更多的混乱。他的思维方式多多少少有点像帝国海军的将领,这显示了美国军队目前“全面性战略思维”的水平又如何呢?今天,美国海军在“马汉”号的祭坛上烧香,就像很久以前崇拜帝国海军的信徒一样。
将珍珠港事件作为一个好故事来讲满足了当代美国人的焦虑,仿佛这段历史是安慰饿汉一顿美食。因此,作为美国人,我们抓住这一特殊纪念日作为一个机会,让我们从国家优势中得到安慰。然而,沉浸在这样一个让人感觉良好的故事,事实上,却是将这个著名的事件与其更大的背景故事完全割裂开来。
美国与日本和东亚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到了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使用蒸汽护卫舰和炮弹,作为战略撬棍,强行打开了一个封闭、排外的日本。因此,日本人对美国的意图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怀疑。此外,围绕着佩里远征而举行的仪式也带有使幕府臣服的意味。没有人会真心屈服于强权,尤其,公开的屈膝求全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日本为进入了一个由欧洲主导的世界而焦虑不安,甚至有点偏执——而且还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然而,在欧洲和美国人眼中,一个“现代化”的明治时期的日本似乎渴望在所有事情上模仿西方,并始终以最礼貌的方式。日本成为了英国这个世界强国的忠实伙伴,而英国也以国际特权和奖赏款待这位客户。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取了足够的战利品,而这场战事的结果也助长了它继续谋利的偏执。
1914年后,世界体系的瓦解使各国领导人感到震惊。他们看到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如何挣扎着实现独裁的,他们也看到了俄罗斯是如何失败和衰落的。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简单而坚定:将会有更多的大规模战争,如果要生存下去,日本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保证自治的堡垒。最重要的是,日本必须摆脱对外国列强的一切依赖,尤其是美国——这个如此容易倾向于寻求他国屈服的国家。
而且,当时主导东亚的是美国。我们正在成为中国事实上的守护者。我们制定了太平洋安全协约(1922年的华盛顿条约体系),通过美国的法令,我们结束了英日同盟,迫使英国和日本接受我们关于舰队规模和军备控制的条款。
日本人的妄想症发作了,它偏执的认为,美国所有严肃的战争计划都以日本为目标,并且只有日本——这是每个帝国军官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
日本竭尽全力争取自治和安全。然而,事后看来,明治维新期间及之后,日本领导人所采取的举措完全是不明智的,是错误的:1)日本安全的最大希望在于其陆军和海军,2)如果在“满洲”和太平洋建立了战略区域,日本就可以构建可行的自主权,3)如果被迫向英国和美国屈服,与其屈服不如战斗。
然而,到1939年9月,这条道路失败了。日本在“满洲”被苏联击败,在中国也陷入了僵局。随后,美国向日本对所有钢铁和石油实施禁运,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使东京陷入困境。
屈服还是战斗这个已经考虑了二十年的选择,日本要做出行动了。日本的战争策略很简单:他们会要求,并最终得到美国的尊重(他们强烈认为他们没有这种尊重!)。当然,他们希望这将表现在一个对自己完全有利的条约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回顾过去,他们实际上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
是的,日本选择了一条自我毁灭的战略道路——而美国鼓励并刺激了日本日益增长的妄想症——随着时间过去,他们会走向何方的,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结论是,美国决策的核心区——美国海军、国务院和亲华派——与日本对抗,既有实际原因,也有情感原因。我所知道的是,1918年以后,美国并不理解日本人以何种眼光看待世界,甚至没有对日本领导层内部的认知有过迫切的兴趣。
说珍珠港事件是由于美国对日本固陋的认知导致的,这很容易的,但还不够。我相信战争本身就是结果。这并不是说美国应该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以何种方式去安抚日本。但由于无知——也对这种无知的忽视——我们放弃了许多机会,从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本身开始,可以让日本站在我们这边。
特朗普政府计划发布新“非洲战略”,将对抗中俄列为首要原则。这早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政策主张中贯彻针对中俄的对抗性思维,他在去年发布的上任后首份《国家安全报告》中就将中俄列为美国利益的直接竞争者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把“珍珠港事件”讲述成一件好事是危险的:就像面对今天的俄罗斯和中国,与它们打交道时,我们宁愿抱有刻板的印象而不是真正理解它们,这些是常常导致战争的因素。
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最后一位伟大的“美国表亲”是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他知道如何践行他在演讲时引用的那句“说话温和,手持大棒”的西非谚语。然而,成了日本的朋友,如今关于珍珠港的叙述仍然给泰迪的主张蒙上阴影。
今天,在美国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向此前美国同日本的关系演变时,我们或许至少可以从他那里借鉴一页,找到更真实的,不那么沾沾自喜的对“珍珠港事件”的叙述。
作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战略与战争教授。译自美国《国家利益》官网,原文网址: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pearl-harbors-forgotten-lessons-38462
来源:钝角网 2018-12-14 14:47:11
作者:迈克尔·沃霍斯;昀舒/译
每年的12月7日,美国人都会在国家的“圣经”中念到这一段最危险的“福音”,这就是关于珍珠港的故事。从目前对于这一事件的叙述看,危险性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它被降成是一个“好的故事”(古英语中指“福音”),这意味着我们优雅地,甚至微妙地,将最黑暗的战略后果转移到了日本;其次,关于这一事件的纪念一直在削弱美国的战略思维能力。
这么讲述这个“神圣的故事”让日本比美国愚蠢,因为日本发动了这次袭击,而美国却幸灾乐祸地接受了。美国永远是“偷袭”的受害者,日本则愚蠢地“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为此,它的城市被合理地夷为平地。“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怎么可能去那里?”当然,美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这只是由瓦胡岛军事指挥部的一系列错误造成的。
珍珠港事件中,受重创的美国军舰
事实却与此相反,是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成为了傻瓜。珍珠港事件并不是一次偷袭,而是一次完成得近乎完美的军事行动。回忆也不可能把这一重大事件降低到仅仅是“袭击”或“空袭”的程度——相反,这可能是一个大国所遭受的最大的海战失败。这一“剑击”使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称霸了六个月之久,整整过了一年,美国才有了真正对抗日本的力量。而几乎没有一场战争是通过一蹴而就的战斗就获胜的。是珍珠港事件给了日本最大的战略优势。
日本的后续行动却未能结束战争,令人惊讶的还不止如此,许多日本指挥官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感到恐惧。但实际上,对于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所有的美国评论家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将日本的做法视作缺乏“全面性战略思维”。在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是“好事”的叙述中,日本是一个学习很慢的国家,也是最大输家。发生在珍珠港的战斗似乎好比是日本这个小孩子发了一通脾气,美国人假装吃惊地摇摇头,最后以规劝的姿态结束:如果日本人有真正的“全面性战略思维”,他们就会有一个真正的战争计划(就像美国人一样),而且肯定会做得更好。
更有自视甚高的说法,比如海军战争学院(Naval War College)前同事詹姆斯•福尔摩斯就在今天宣称,“学习迟缓”的日本人还没能完全学到“马汉”级驱逐舰(译者注:马汉级驱逐舰服役后成为美国海军的主力,“卡辛”(DD-372 Cassin)和“肖”(DD-373 Shaw)和“唐斯”号(DD-375 Downes)服役于太平洋舰队,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这3艘驱逐舰成为美国受损的驱逐舰;其它的马汉级驱逐舰在太平洋战争中非常活跃,也因此成为美军战沉比例最多与战绩最多的驱逐舰级别。)的技术水平。如果任何一个热血的美国人得到这份工作,就会把珍珠港之战做得恰到好处。
然后呢,赢得了战争吗?
恐怕不能。袭击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基础设施——就像福尔摩斯所认为的那样——可能会让导致悲剧的流血持续六个月之久。好吧,但在密苏里号驱逐舰的柚木甲板上,失败的滋味也会一样苦涩。然而,七十多年过去,福尔摩斯的评论与其说是错误的,不如说是揭示了我们将珍珠港事件看做“好事”的对我们判断力的负面影响。
正如他所说:第1航空舰队(日本帝国海军舰队)做错了。如果我们来做这件事,就会做得对。
没错。福尔摩斯提出了一个狭隘的,战术性的解决方案,但在那场可怕的战争中,这种解决方案只会在更长一段时间内造成更多的混乱。他的思维方式多多少少有点像帝国海军的将领,这显示了美国军队目前“全面性战略思维”的水平又如何呢?今天,美国海军在“马汉”号的祭坛上烧香,就像很久以前崇拜帝国海军的信徒一样。
将珍珠港事件作为一个好故事来讲满足了当代美国人的焦虑,仿佛这段历史是安慰饿汉一顿美食。因此,作为美国人,我们抓住这一特殊纪念日作为一个机会,让我们从国家优势中得到安慰。然而,沉浸在这样一个让人感觉良好的故事,事实上,却是将这个著名的事件与其更大的背景故事完全割裂开来。
美国与日本和东亚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到了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使用蒸汽护卫舰和炮弹,作为战略撬棍,强行打开了一个封闭、排外的日本。因此,日本人对美国的意图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怀疑。此外,围绕着佩里远征而举行的仪式也带有使幕府臣服的意味。没有人会真心屈服于强权,尤其,公开的屈膝求全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日本为进入了一个由欧洲主导的世界而焦虑不安,甚至有点偏执——而且还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然而,在欧洲和美国人眼中,一个“现代化”的明治时期的日本似乎渴望在所有事情上模仿西方,并始终以最礼貌的方式。日本成为了英国这个世界强国的忠实伙伴,而英国也以国际特权和奖赏款待这位客户。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取了足够的战利品,而这场战事的结果也助长了它继续谋利的偏执。
1914年后,世界体系的瓦解使各国领导人感到震惊。他们看到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如何挣扎着实现独裁的,他们也看到了俄罗斯是如何失败和衰落的。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简单而坚定:将会有更多的大规模战争,如果要生存下去,日本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保证自治的堡垒。最重要的是,日本必须摆脱对外国列强的一切依赖,尤其是美国——这个如此容易倾向于寻求他国屈服的国家。
而且,当时主导东亚的是美国。我们正在成为中国事实上的守护者。我们制定了太平洋安全协约(1922年的华盛顿条约体系),通过美国的法令,我们结束了英日同盟,迫使英国和日本接受我们关于舰队规模和军备控制的条款。
日本人的妄想症发作了,它偏执的认为,美国所有严肃的战争计划都以日本为目标,并且只有日本——这是每个帝国军官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
日本竭尽全力争取自治和安全。然而,事后看来,明治维新期间及之后,日本领导人所采取的举措完全是不明智的,是错误的:1)日本安全的最大希望在于其陆军和海军,2)如果在“满洲”和太平洋建立了战略区域,日本就可以构建可行的自主权,3)如果被迫向英国和美国屈服,与其屈服不如战斗。
然而,到1939年9月,这条道路失败了。日本在“满洲”被苏联击败,在中国也陷入了僵局。随后,美国向日本对所有钢铁和石油实施禁运,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使东京陷入困境。
屈服还是战斗这个已经考虑了二十年的选择,日本要做出行动了。日本的战争策略很简单:他们会要求,并最终得到美国的尊重(他们强烈认为他们没有这种尊重!)。当然,他们希望这将表现在一个对自己完全有利的条约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回顾过去,他们实际上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
是的,日本选择了一条自我毁灭的战略道路——而美国鼓励并刺激了日本日益增长的妄想症——随着时间过去,他们会走向何方的,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结论是,美国决策的核心区——美国海军、国务院和亲华派——与日本对抗,既有实际原因,也有情感原因。我所知道的是,1918年以后,美国并不理解日本人以何种眼光看待世界,甚至没有对日本领导层内部的认知有过迫切的兴趣。
说珍珠港事件是由于美国对日本固陋的认知导致的,这很容易的,但还不够。我相信战争本身就是结果。这并不是说美国应该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以何种方式去安抚日本。但由于无知——也对这种无知的忽视——我们放弃了许多机会,从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本身开始,可以让日本站在我们这边。
特朗普政府计划发布新“非洲战略”,将对抗中俄列为首要原则。这早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政策主张中贯彻针对中俄的对抗性思维,他在去年发布的上任后首份《国家安全报告》中就将中俄列为美国利益的直接竞争者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把“珍珠港事件”讲述成一件好事是危险的:就像面对今天的俄罗斯和中国,与它们打交道时,我们宁愿抱有刻板的印象而不是真正理解它们,这些是常常导致战争的因素。
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最后一位伟大的“美国表亲”是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他知道如何践行他在演讲时引用的那句“说话温和,手持大棒”的西非谚语。然而,成了日本的朋友,如今关于珍珠港的叙述仍然给泰迪的主张蒙上阴影。
今天,在美国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向此前美国同日本的关系演变时,我们或许至少可以从他那里借鉴一页,找到更真实的,不那么沾沾自喜的对“珍珠港事件”的叙述。
作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战略与战争教授。译自美国《国家利益》官网,原文网址: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pearl-harbors-forgotten-lessons-3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