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18-07-23 13:57:57
作者:张茉楠
2018年7月11日,美国公布对来自中国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的详细商品清单。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按照流程,这份清单不会立即生效,美国将于8月20日至23日针对清单举行听证会,8月30日为提交反驳意见的最后截止日。
如何评估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及其未来前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战是和,是大战还是小战,都必须重视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中美贸易问题本质上是二战之后国际秩序演变与全球系统性问题的一部分。
一、中美关系正接近临界点,恐面临质变
本质上说,美国对华政策以及美国内部战略方向的调整,为贸易争端提供了思想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支持。2016年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华态度整体转向强硬,主流政界对华“接触派”的势力日益衰弱,“对抗派”力量日益增强。在2018年初发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中国被首次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对手”,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进入新阶段。因此,本轮贸易战只是一个前奏,随着美国对中国定位的根本性变化,乃至中美两国关系格局的质变,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边打边谈的常态化将是无法回避的历史必然与挑战。
二、制裁与反制裁加剧中美冲突升级及全球贸易混战风险
当前中美贸易制裁和反制规模超过历史上的制裁和反制规模。鉴于特朗普团队信心十足,认为美国可以打赢贸易战,而中国立场坚决,表示要实施同等力度与规模、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反制措施。因此,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与范围的扩大,中美之间对各自进口对方的产品实行惩罚性增税将会在规模和量级上加码。根据特朗普的声明,如果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他会追加报复性关税,最终可能对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此次公布的2000亿美元商品,主要集中在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汽车等行业。然而,这些产品的贸易大都是全球价值链产品和中间品贸易。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势必影响各国参与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例如,鉴于中国是韩国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大国,根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报告,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减少10%,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将一并减少282.6亿美元。其中电器装备、IT等产业将相对受到较大冲击,分别减少109.2亿美元与56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此前特朗普根据“232调查”决定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国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许多国家已明确作出贸易反制强硬措施。随着特朗普对全球开火可能导致贸易战交叉升级,不排除形势最终演变为“全球贸易混战”。
三、内外压力掣肘导致特朗普进攻性政策有所收敛,使贸易冲突暂时平息
虽然这种情形概率较小,但也不排除贸易战偃旗息鼓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一段时间后美方认识到一味强硬不符合其根本利益,它也许不得不退而寻求与中国在经贸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平衡上达致一个新的可接受状态。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贸易战从来不是双输而是多输。依据摩根士丹利的最新报告,2000亿美元关税攻势不仅会给中国GDP造成0.2到0.3个百分点的影响,而且也会给美国GDP带来0.3到0.4个百分点的直接冲击。如果全球贸易争端持续交叉式升温,会导致全球价值4610亿美元的货物贸易受到冲击,并将影响全球2.5%的贸易往来和0.5%的GDP。在全球经济复苏减弱情况下,贸易战对美国冲击的边际效应会急剧放大。
其次,从产业层面看,加征关税的更大影响是重构包括美国跨国公司在内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跨国公司而非中国本土企业在美国加征关税事件中首当其冲。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关税清单集中于“重大工业技术”产品,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相关交易占比最高的电脑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不含电力)、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等都是美国加征关税的重点打击对象。据统计,仅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公司和波音公司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就分别占其总收入的20%和13%。英特尔、高通、德州仪器和美光科技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当前,关税行动已经引起美国一些跨国公司的强烈反对。
再次,从国内政治压力与社会民意层面看,近期特朗普肆无忌惮的关税行动已经引发不少议员的担忧。例如,犹他州参议员、负责贸易政策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奥林·哈奇近日表示,他反对征收关税,尤其是232 条款,同时计划推动独立立法,以解决议员们对特朗普征收新关税的担忧。而国会也试图通过出台法律限制总统的权力,让国会重新获得征收和管理关税的权力。今年的中期选举作为观察窗口,是未来贸易战重要的参考时间节点。如果贸易战的持续伴随压力的增加,美国社会内生“厌战”情绪与“求和”诉求,那么就不排除特朗普政府选择时机通过谈判择机退出的可能性。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来源:钝角网 2018-07-23 13:57:57
作者:张茉楠
2018年7月11日,美国公布对来自中国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的详细商品清单。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按照流程,这份清单不会立即生效,美国将于8月20日至23日针对清单举行听证会,8月30日为提交反驳意见的最后截止日。
如何评估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及其未来前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战是和,是大战还是小战,都必须重视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中美贸易问题本质上是二战之后国际秩序演变与全球系统性问题的一部分。
一、中美关系正接近临界点,恐面临质变
本质上说,美国对华政策以及美国内部战略方向的调整,为贸易争端提供了思想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支持。2016年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华态度整体转向强硬,主流政界对华“接触派”的势力日益衰弱,“对抗派”力量日益增强。在2018年初发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中国被首次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对手”,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进入新阶段。因此,本轮贸易战只是一个前奏,随着美国对中国定位的根本性变化,乃至中美两国关系格局的质变,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边打边谈的常态化将是无法回避的历史必然与挑战。
二、制裁与反制裁加剧中美冲突升级及全球贸易混战风险
当前中美贸易制裁和反制规模超过历史上的制裁和反制规模。鉴于特朗普团队信心十足,认为美国可以打赢贸易战,而中国立场坚决,表示要实施同等力度与规模、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反制措施。因此,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与范围的扩大,中美之间对各自进口对方的产品实行惩罚性增税将会在规模和量级上加码。根据特朗普的声明,如果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他会追加报复性关税,最终可能对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此次公布的2000亿美元商品,主要集中在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汽车等行业。然而,这些产品的贸易大都是全球价值链产品和中间品贸易。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势必影响各国参与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例如,鉴于中国是韩国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大国,根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报告,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减少10%,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将一并减少282.6亿美元。其中电器装备、IT等产业将相对受到较大冲击,分别减少109.2亿美元与56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此前特朗普根据“232调查”决定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国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许多国家已明确作出贸易反制强硬措施。随着特朗普对全球开火可能导致贸易战交叉升级,不排除形势最终演变为“全球贸易混战”。
三、内外压力掣肘导致特朗普进攻性政策有所收敛,使贸易冲突暂时平息
虽然这种情形概率较小,但也不排除贸易战偃旗息鼓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一段时间后美方认识到一味强硬不符合其根本利益,它也许不得不退而寻求与中国在经贸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平衡上达致一个新的可接受状态。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贸易战从来不是双输而是多输。依据摩根士丹利的最新报告,2000亿美元关税攻势不仅会给中国GDP造成0.2到0.3个百分点的影响,而且也会给美国GDP带来0.3到0.4个百分点的直接冲击。如果全球贸易争端持续交叉式升温,会导致全球价值4610亿美元的货物贸易受到冲击,并将影响全球2.5%的贸易往来和0.5%的GDP。在全球经济复苏减弱情况下,贸易战对美国冲击的边际效应会急剧放大。
其次,从产业层面看,加征关税的更大影响是重构包括美国跨国公司在内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跨国公司而非中国本土企业在美国加征关税事件中首当其冲。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关税清单集中于“重大工业技术”产品,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相关交易占比最高的电脑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不含电力)、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等都是美国加征关税的重点打击对象。据统计,仅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公司和波音公司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就分别占其总收入的20%和13%。英特尔、高通、德州仪器和美光科技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当前,关税行动已经引起美国一些跨国公司的强烈反对。
再次,从国内政治压力与社会民意层面看,近期特朗普肆无忌惮的关税行动已经引发不少议员的担忧。例如,犹他州参议员、负责贸易政策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奥林·哈奇近日表示,他反对征收关税,尤其是232 条款,同时计划推动独立立法,以解决议员们对特朗普征收新关税的担忧。而国会也试图通过出台法律限制总统的权力,让国会重新获得征收和管理关税的权力。今年的中期选举作为观察窗口,是未来贸易战重要的参考时间节点。如果贸易战的持续伴随压力的增加,美国社会内生“厌战”情绪与“求和”诉求,那么就不排除特朗普政府选择时机通过谈判择机退出的可能性。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