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中美贸易战 “模式之争” 的假面下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

关键词: 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 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18-06-25 14:56:56

中美贸易战 “模式之争” 的假面下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

作者:Thinker

有人云,个人都各有模式,况国家乎?此说即是揪住了表象之争的辫子。不错,国情各异,治国模式也理当有别,然而在治国模式之上难道就没有一些全人类都应当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吗?

  “模式之争”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各类文章观点纷呈,公、婆各自有理,感觉大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背后的根源——价值观的冲突。模式之争不过是它的表象,若掩去它的实质,探讨就会陷入前述那种纷乱如麻的迷雾中。

  有人云,个人都各有模式,况国家乎?此说即是揪住了表象之争的辫子。不错,国情各异,治国模式也理当有别,然而在治国模式之上难道就没有一些全人类都应当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吗?

TIM截图20180625150436.jpg

  譬如对待人权的理解,如今流行把人权有意无意地矮化为“生存权”,“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等口号就是由此衍生而来,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就催生出诸如强力压制各种维权,暴力拆迁频现、青山绿水不再等种种社会病状。而依普世原则,生存权与各种政治权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人不是动物,不是有吃有喝就幸福了,他还要有表达各种诉求、享有公平的机会等权利,甚至在某些特殊时段,政治权利会显得更为紧迫,否则怎么理解先烈用生命践行的那句“不自由毋宁死”的呼号?时过境迁,曾经的革命口号如今怕要被贴上“不和谐音符”的标签了。总之,这种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特色(或曰“跛脚”)人权观与普世人权观的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又譬如对待市场经济的态度,是仅仅弄出一个看似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且不论市场配置的真实度如何)就此打住,还是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与运行体系来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普世价值观的认知常识里,两者密不可分,等同皮肉相连;而特色论者是要剥去肉,只要一张皮,两种认知体系完全互不兼容。特色价值观下的市场经济大家都是亲历者,说其乱象丛生、权力与资本“强强联盟”、赢者通吃、官员前腐后继应不为过。有体制撑腰的国企效益再不堪都享有种种优厚待遇,没背景后台的民企即便优秀,基于法治的缺失以及体制固有的不确定性也不敢做长远规划,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用脚投票以求自保。如此态势,如何让世人认同你的市场经济地位?

  再譬如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民主政体是普适全人类还是于族群有别……等等,在这些带根本性的、高于治国模式的议题上,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主流世界认为存在着普世适用的答案,概莫能外;而特色派由于种种不可言说的缘由,极力排斥它们的普适性,以特色例外论予以反击,并抬出“模式之争”来充做价值观之争。其实,欧美国家怎会不认同治国模式的多样性?如果说他们连这个常识都不懂,你会信吗?不然也解释不了美英德法日等民主形态各异却和谐共生而不是互相防范和争斗。他们要的是“形而上”的共通性,相对而言治国模式这类方式方法问题可比做“形而下”,只不过洋人惯于直奔主题却不擅或是不屑于这种打嘴仗的方式(尽管他们那儿是思辩哲学的发祥地),而特色派理论家在这方面可谓功力深厚(得归功于毛时代的洗礼),滔滔雄辩中夹带着满满的套路,可以辩到你理屈词穷、甘拜下风!这里要借用一下理论家们爱用的一个成语打住了:好在事实胜于雄辩。

  总结:掀开“模式之争”的假面,两种价值观的较量才是它的真相。

责任编辑: 昀舒

中美贸易战 “模式之争” 的假面下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

关键词: 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 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18-06-25 14:56:56

中美贸易战 “模式之争” 的假面下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

作者:Thinker

有人云,个人都各有模式,况国家乎?此说即是揪住了表象之争的辫子。不错,国情各异,治国模式也理当有别,然而在治国模式之上难道就没有一些全人类都应当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吗?

  “模式之争”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各类文章观点纷呈,公、婆各自有理,感觉大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背后的根源——价值观的冲突。模式之争不过是它的表象,若掩去它的实质,探讨就会陷入前述那种纷乱如麻的迷雾中。

  有人云,个人都各有模式,况国家乎?此说即是揪住了表象之争的辫子。不错,国情各异,治国模式也理当有别,然而在治国模式之上难道就没有一些全人类都应当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吗?

TIM截图20180625150436.jpg

  譬如对待人权的理解,如今流行把人权有意无意地矮化为“生存权”,“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等口号就是由此衍生而来,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就催生出诸如强力压制各种维权,暴力拆迁频现、青山绿水不再等种种社会病状。而依普世原则,生存权与各种政治权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人不是动物,不是有吃有喝就幸福了,他还要有表达各种诉求、享有公平的机会等权利,甚至在某些特殊时段,政治权利会显得更为紧迫,否则怎么理解先烈用生命践行的那句“不自由毋宁死”的呼号?时过境迁,曾经的革命口号如今怕要被贴上“不和谐音符”的标签了。总之,这种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特色(或曰“跛脚”)人权观与普世人权观的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又譬如对待市场经济的态度,是仅仅弄出一个看似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且不论市场配置的真实度如何)就此打住,还是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与运行体系来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普世价值观的认知常识里,两者密不可分,等同皮肉相连;而特色论者是要剥去肉,只要一张皮,两种认知体系完全互不兼容。特色价值观下的市场经济大家都是亲历者,说其乱象丛生、权力与资本“强强联盟”、赢者通吃、官员前腐后继应不为过。有体制撑腰的国企效益再不堪都享有种种优厚待遇,没背景后台的民企即便优秀,基于法治的缺失以及体制固有的不确定性也不敢做长远规划,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用脚投票以求自保。如此态势,如何让世人认同你的市场经济地位?

  再譬如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民主政体是普适全人类还是于族群有别……等等,在这些带根本性的、高于治国模式的议题上,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主流世界认为存在着普世适用的答案,概莫能外;而特色派由于种种不可言说的缘由,极力排斥它们的普适性,以特色例外论予以反击,并抬出“模式之争”来充做价值观之争。其实,欧美国家怎会不认同治国模式的多样性?如果说他们连这个常识都不懂,你会信吗?不然也解释不了美英德法日等民主形态各异却和谐共生而不是互相防范和争斗。他们要的是“形而上”的共通性,相对而言治国模式这类方式方法问题可比做“形而下”,只不过洋人惯于直奔主题却不擅或是不屑于这种打嘴仗的方式(尽管他们那儿是思辩哲学的发祥地),而特色派理论家在这方面可谓功力深厚(得归功于毛时代的洗礼),滔滔雄辩中夹带着满满的套路,可以辩到你理屈词穷、甘拜下风!这里要借用一下理论家们爱用的一个成语打住了:好在事实胜于雄辩。

  总结:掀开“模式之争”的假面,两种价值观的较量才是它的真相。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