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特朗普上台了,蓝领日子却更难了

关键词:

来源:文汇报 2018-02-28 09:48:24

特朗普上台了,蓝领日子却更难了

作者:罗伯特·夏皮罗

那些上过大学却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群尽管获得了一部分新岗位,但那些岗位只有他们所占劳动力的一半。而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数跃升了1 190.9万,比整个经济创造出来的新网络岗位多出了125.3万人,这意味着大学毕业生正在抢着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们的工作。

  很多政治观察员会对大量美国工人连续两年支持奥巴马之后转投特朗普这一事实感到困惑。事实上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过去十年来特定就业市场的巨大改变。从数据看,大学文凭在找工作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美国劳务统计局发布的家庭就业数据表明…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能够获得过去十年创造出来的所有网络工作岗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拥有高中及以下文凭的美国人的就业数量在经济扩张的第9个年头,下降了299.5万人。

  我们在这里采用家庭就业调查替代营业处所调查,因为它更适合逐月追踪每个就业或失业人口的学历。2017年12月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找到工作的人数跃升了30.5万,而受雇佣的高中以下学历则下降了13.2万人。找到工作的高中毕业生数量下降了3.8万人,大学毕业没有文凭的雇员则下降了4.5万人。通过这个商业周期,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共和党的执政并没有解决美国工人阶级就业问题,反而会在2018年和2020年继续创造新的问题。

  从2008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过去的十年覆盖了当下商业周期的方方面面———除了为这个周期画上休止符。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这前五年包括了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温和的复苏。从2013年到2017年这后五年可以看到一个合理稳定的经济扩张。从衰退到复苏的正常周期里,经济学家希望看到的是大量岗位流失之后能有弥补性地获得岗位。总体来说,这就是前五年里发生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大量的工作岗位流失,但到了2013年1月美国就业人数已经将近恢复到了2008年1月的水平。

  但是劳动力的组成——失业人口相较于就业人口——却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大量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失去工作并再没有找到新的岗位。然而所有找到工作的人是占据了劳动力总量三分之一(就2008年1月而言)、有本科及以上文凭的人。所以尽管2013年总的就业数只比2008年少了34.1万人,但没有高中学历的就业数实际上下跌了160万人,有高中学历的就业数下降了超过280万人,大学毕业没有文凭的就业数下降了22.7万人。而同样在过去五年,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数上涨超过430万人。

  随着之后五年的经济扩张,就业人数急剧增加。从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美国劳务统计局发布的家庭调查显示…美国就业人口增加1099.7万人,其中网络工作占据了1065.6万人。每个教育阶层都获得了网络工作,但分布极为不均。根据数据不难发现,高中学历、大学毕业没有文凭和高中学历以下的人陷入了巨大的失业困境,而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就业方面成了最大的赢家。

  我们同样能发现,随着就业机会的极度不平衡,劳动力的占比情况也发生了偏移: 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劳动力里占比从2008年1月的33.6%上升到2013年的36.5%,再到2017年12月的39.9%。相较而言,大学学历以下的人占劳动力的比重则在逐年下降。

  这些变化潮流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迂回下降带来的不仅仅是岗位缺少的问题。据调查,将近一半失业的壮年劳动力每天都服用止痛药。而县和县之间比较会发现,随着失业率每上涨1%,因服用毒品过量导致的住院率上升了7%,而因服药过度导致的死亡率也上升了3.6%。

  持续占据美国60%劳动力的大学文凭以下的人们,在当下商业周期的每一阶段都陷入不利地位。过去十年来,高中学历的就业人数收缩了209.5万,没有高中文凭的在职人数下跌了90万。

  更进一步说,那些上过大学却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群尽管获得了一部分新岗位,但那些岗位只有他们所占劳动力的一半。而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数跃升了1 190.9万,比整个经济创造出来的新网络岗位多出了125.3万人,这意味着大学毕业生正在抢着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们的工作。

  如果说是这些没有大学学历的青壮年劳动力的绝望推动了特朗普2016年竞选的成功,那么共和党的政治预期将比投票调查得出的结论更糟。蓬勃的股票市场和处于顶尖位置的雇员不会触及这些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大佬党自吹自擂的税改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税改的成功依赖于刺激资本投资的繁荣,但是当今主导投资的科技却被大学学历的人群牢牢把握和使用着。所以当今年或之后几年这次商业周期结束的时候,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将会成为失业的主导群体。

责任编辑:

特朗普上台了,蓝领日子却更难了

关键词:

来源:文汇报 2018-02-28 09:48:24

特朗普上台了,蓝领日子却更难了

作者:罗伯特·夏皮罗

那些上过大学却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群尽管获得了一部分新岗位,但那些岗位只有他们所占劳动力的一半。而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数跃升了1 190.9万,比整个经济创造出来的新网络岗位多出了125.3万人,这意味着大学毕业生正在抢着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们的工作。

  很多政治观察员会对大量美国工人连续两年支持奥巴马之后转投特朗普这一事实感到困惑。事实上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过去十年来特定就业市场的巨大改变。从数据看,大学文凭在找工作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美国劳务统计局发布的家庭就业数据表明…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能够获得过去十年创造出来的所有网络工作岗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拥有高中及以下文凭的美国人的就业数量在经济扩张的第9个年头,下降了299.5万人。

  我们在这里采用家庭就业调查替代营业处所调查,因为它更适合逐月追踪每个就业或失业人口的学历。2017年12月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找到工作的人数跃升了30.5万,而受雇佣的高中以下学历则下降了13.2万人。找到工作的高中毕业生数量下降了3.8万人,大学毕业没有文凭的雇员则下降了4.5万人。通过这个商业周期,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共和党的执政并没有解决美国工人阶级就业问题,反而会在2018年和2020年继续创造新的问题。

  从2008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过去的十年覆盖了当下商业周期的方方面面———除了为这个周期画上休止符。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这前五年包括了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温和的复苏。从2013年到2017年这后五年可以看到一个合理稳定的经济扩张。从衰退到复苏的正常周期里,经济学家希望看到的是大量岗位流失之后能有弥补性地获得岗位。总体来说,这就是前五年里发生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大量的工作岗位流失,但到了2013年1月美国就业人数已经将近恢复到了2008年1月的水平。

  但是劳动力的组成——失业人口相较于就业人口——却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大量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失去工作并再没有找到新的岗位。然而所有找到工作的人是占据了劳动力总量三分之一(就2008年1月而言)、有本科及以上文凭的人。所以尽管2013年总的就业数只比2008年少了34.1万人,但没有高中学历的就业数实际上下跌了160万人,有高中学历的就业数下降了超过280万人,大学毕业没有文凭的就业数下降了22.7万人。而同样在过去五年,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数上涨超过430万人。

  随着之后五年的经济扩张,就业人数急剧增加。从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美国劳务统计局发布的家庭调查显示…美国就业人口增加1099.7万人,其中网络工作占据了1065.6万人。每个教育阶层都获得了网络工作,但分布极为不均。根据数据不难发现,高中学历、大学毕业没有文凭和高中学历以下的人陷入了巨大的失业困境,而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就业方面成了最大的赢家。

  我们同样能发现,随着就业机会的极度不平衡,劳动力的占比情况也发生了偏移: 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劳动力里占比从2008年1月的33.6%上升到2013年的36.5%,再到2017年12月的39.9%。相较而言,大学学历以下的人占劳动力的比重则在逐年下降。

  这些变化潮流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迂回下降带来的不仅仅是岗位缺少的问题。据调查,将近一半失业的壮年劳动力每天都服用止痛药。而县和县之间比较会发现,随着失业率每上涨1%,因服用毒品过量导致的住院率上升了7%,而因服药过度导致的死亡率也上升了3.6%。

  持续占据美国60%劳动力的大学文凭以下的人们,在当下商业周期的每一阶段都陷入不利地位。过去十年来,高中学历的就业人数收缩了209.5万,没有高中文凭的在职人数下跌了90万。

  更进一步说,那些上过大学却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群尽管获得了一部分新岗位,但那些岗位只有他们所占劳动力的一半。而有大学文凭的就业人数跃升了1 190.9万,比整个经济创造出来的新网络岗位多出了125.3万人,这意味着大学毕业生正在抢着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们的工作。

  如果说是这些没有大学学历的青壮年劳动力的绝望推动了特朗普2016年竞选的成功,那么共和党的政治预期将比投票调查得出的结论更糟。蓬勃的股票市场和处于顶尖位置的雇员不会触及这些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大佬党自吹自擂的税改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税改的成功依赖于刺激资本投资的繁荣,但是当今主导投资的科技却被大学学历的人群牢牢把握和使用着。所以当今年或之后几年这次商业周期结束的时候,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将会成为失业的主导群体。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