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江时学: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关键词:

来源:环球时报 2017-09-23 11:28:52

江时学: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作者:江时学

有人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引起了周边的忧虑和恐慌,这一判断是言过其实的。古老的中国文化一直倡导“远亲不如近邻”,中国领导人早就表示,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毋庸讳言,当中国的领土被他国染指后,确实有一些中国人采取了不理性的行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在一些西方人和西方媒体眼里,中国人经常与“民族主义”画上等号。尤其是前段时间《战狼2》的热映,又让一些西方媒体给中国人贴上这一标签。与此同时,西方很多学者、媒体认为在2016年以来的世界各地,全球化正遭遇复兴的民族主义力量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怎么看民族主义
 
  作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很多人其实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和涵义并不了解。从客观上说,民族主义是一种精神意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种精神意识。这一意识的本质就是本国或本民族的特性优于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的特性,因此必须努力维护这一优越性。
 
  民族主义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倡导合作共赢、尊重他国利益的民族主义积极向上,因而是求之不得的好东西;相反,自私自利、信奉强权政治、鼓吹“老子第一”的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坏东西。
 
  积极向上的民族主义既能提升本国国民的爱国热情,也能为全球化创造正能量;狭隘的民族主义则是为民粹主义添油加火,阻扰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能否使狭隘的民族主义变为好的民族主义?对于出现在他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只能依靠国际舆论的引导。对于出现在本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笔者认为除了本国舆论引导以外,政府应该做更多的工作。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外交政策的透明度,拆除“精英外交”的藩篱,使大众了解外交行为的来龙去脉及其正确性;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允许大众在合法的渠道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民族主义可进入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由此产生的影响虽不尽相同,但不容低估。
 
  在政治领域,民族主义的体现就是爱国主义。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应该拥有的热爱祖国的公民道德,蕴含了民族自豪感和忠诚。因此,放弃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不忠,甚至会导致对祖国的背叛。无怪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倡导爱国主义。
 
  在经济领域,民族主义可以成为一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因此民族主义常被称作经济民族主义或资源民族主义。在这样的民族主义理念的指引下,一些国家的政府常对外国资本或外国商品实施多种多样的限制,有时甚至对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正如肖萨纳·坦塞在其《拉丁美洲的经济民族主义》一书中所说的那样,“那些尚未取得‘现代化’或‘发达’地位的国家,对于控制本国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运越来越警觉,并认识到这种必要性。这一现象的特点就是‘经济民族主义’。”
 
  在外交领域,民族主义常与国家主权、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密切相连。因此,每当本国的领土、主权或其他形式的国家利益受到他国的损害时,民族主义情感会急剧上涨。到他国大使馆门前示威游行,就是民族主义情感在行动上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偏激的民族主义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文化领域,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就是不认同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厌恶、限制、甚至抵制外来文化。由此可见,在这样一种民族主义情感的支配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必然会变得难上加难。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自古以来,民族主义从未偃旗息鼓,而是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其顽强的力量。尤其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主义情感抬头似乎是一种更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无疑与全球化的弊端长期得不到消弭有关。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全球化破坏或削弱了本民族的特性,打击了本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狭隘的民族主义成了反全球化人士的思想武器。
 
  在一些国家,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排外”心态的情感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在欧美的投票箱中,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大有市场,两者沆瀣一气,相互利用,干扰了正常的政治氛围。
 
  事实上,虽然全球化趋势淡化了民族国家的隔阂,强化了全球主义的特性,但是,民族主义与全球化并非“零和游戏”,更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反,全球化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而这样的交往和沟通能推动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中国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存在早已成为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关注的一个“兴奋点”。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中国人的言行必然会受人关注。
 
  但是,不少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在观察中国的民族主义时,总是放不下“有色眼镜”。因此,一些敢于捍卫中国国家利益、敢于倡导“爱我中华”、敢于回击国际媒体的虚假报道、敢于批评外国学者不实之词的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常被冠之以“民族主义”(nationalistic)的“雅号”。在这些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的心目中,似乎中国人就应该放弃爱国主义,不应捍卫本国的主权,也不必重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样的要求,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和学者而言,都是无理和蛮横的,对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也不例外。
 
  有人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引起了周边的忧虑和恐慌,这一判断是言过其实的。古老的中国文化一直倡导“远亲不如近邻”,中国领导人早就表示,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毋庸讳言,当中国的领土被他国染指后,确实有一些中国人采取了不理性的行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这些人的狭隘民族主义行为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也是中国主流社会强烈反对的。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几天前发表题为《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崛起》的文章,通过调查访问分析中国人的真实想法,有理有据。这家澳媒在北京高校对3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只有不到5%的受访者支持“极端民族主义”,而近80%的受访者支持爱国主义。这表明,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声音并不是中国民众态度的主流。(作者是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

江时学: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关键词:

来源:环球时报 2017-09-23 11:28:52

江时学: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作者:江时学

有人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引起了周边的忧虑和恐慌,这一判断是言过其实的。古老的中国文化一直倡导“远亲不如近邻”,中国领导人早就表示,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毋庸讳言,当中国的领土被他国染指后,确实有一些中国人采取了不理性的行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在一些西方人和西方媒体眼里,中国人经常与“民族主义”画上等号。尤其是前段时间《战狼2》的热映,又让一些西方媒体给中国人贴上这一标签。与此同时,西方很多学者、媒体认为在2016年以来的世界各地,全球化正遭遇复兴的民族主义力量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怎么看民族主义
 
  作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很多人其实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和涵义并不了解。从客观上说,民族主义是一种精神意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种精神意识。这一意识的本质就是本国或本民族的特性优于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的特性,因此必须努力维护这一优越性。
 
  民族主义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倡导合作共赢、尊重他国利益的民族主义积极向上,因而是求之不得的好东西;相反,自私自利、信奉强权政治、鼓吹“老子第一”的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坏东西。
 
  积极向上的民族主义既能提升本国国民的爱国热情,也能为全球化创造正能量;狭隘的民族主义则是为民粹主义添油加火,阻扰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能否使狭隘的民族主义变为好的民族主义?对于出现在他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只能依靠国际舆论的引导。对于出现在本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笔者认为除了本国舆论引导以外,政府应该做更多的工作。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外交政策的透明度,拆除“精英外交”的藩篱,使大众了解外交行为的来龙去脉及其正确性;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允许大众在合法的渠道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民族主义可进入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由此产生的影响虽不尽相同,但不容低估。
 
  在政治领域,民族主义的体现就是爱国主义。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应该拥有的热爱祖国的公民道德,蕴含了民族自豪感和忠诚。因此,放弃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不忠,甚至会导致对祖国的背叛。无怪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倡导爱国主义。
 
  在经济领域,民族主义可以成为一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因此民族主义常被称作经济民族主义或资源民族主义。在这样的民族主义理念的指引下,一些国家的政府常对外国资本或外国商品实施多种多样的限制,有时甚至对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正如肖萨纳·坦塞在其《拉丁美洲的经济民族主义》一书中所说的那样,“那些尚未取得‘现代化’或‘发达’地位的国家,对于控制本国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运越来越警觉,并认识到这种必要性。这一现象的特点就是‘经济民族主义’。”
 
  在外交领域,民族主义常与国家主权、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密切相连。因此,每当本国的领土、主权或其他形式的国家利益受到他国的损害时,民族主义情感会急剧上涨。到他国大使馆门前示威游行,就是民族主义情感在行动上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偏激的民族主义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文化领域,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就是不认同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厌恶、限制、甚至抵制外来文化。由此可见,在这样一种民族主义情感的支配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必然会变得难上加难。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自古以来,民族主义从未偃旗息鼓,而是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其顽强的力量。尤其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主义情感抬头似乎是一种更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无疑与全球化的弊端长期得不到消弭有关。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全球化破坏或削弱了本民族的特性,打击了本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狭隘的民族主义成了反全球化人士的思想武器。
 
  在一些国家,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排外”心态的情感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在欧美的投票箱中,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大有市场,两者沆瀣一气,相互利用,干扰了正常的政治氛围。
 
  事实上,虽然全球化趋势淡化了民族国家的隔阂,强化了全球主义的特性,但是,民族主义与全球化并非“零和游戏”,更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反,全球化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而这样的交往和沟通能推动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中国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存在早已成为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关注的一个“兴奋点”。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中国人的言行必然会受人关注。
 
  但是,不少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在观察中国的民族主义时,总是放不下“有色眼镜”。因此,一些敢于捍卫中国国家利益、敢于倡导“爱我中华”、敢于回击国际媒体的虚假报道、敢于批评外国学者不实之词的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常被冠之以“民族主义”(nationalistic)的“雅号”。在这些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的心目中,似乎中国人就应该放弃爱国主义,不应捍卫本国的主权,也不必重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样的要求,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和学者而言,都是无理和蛮横的,对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也不例外。
 
  有人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引起了周边的忧虑和恐慌,这一判断是言过其实的。古老的中国文化一直倡导“远亲不如近邻”,中国领导人早就表示,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毋庸讳言,当中国的领土被他国染指后,确实有一些中国人采取了不理性的行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这些人的狭隘民族主义行为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也是中国主流社会强烈反对的。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几天前发表题为《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崛起》的文章,通过调查访问分析中国人的真实想法,有理有据。这家澳媒在北京高校对3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只有不到5%的受访者支持“极端民族主义”,而近80%的受访者支持爱国主义。这表明,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声音并不是中国民众态度的主流。(作者是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