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张志新:“通俄门”背后的美国政治乱象

关键词:

来源:《南都》 2017-08-07 10:34:58

张志新:“通俄门”背后的美国政治乱象

作者:张志新

特朗普涉嫌“妨碍司法”再到其女婿库什纳与俄方人员建立单独的联络渠道,“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

  “通俄门”持续发酵的原因

  南都:为什么“通俄门”一直在发酵,没有完结的迹象?

  张志新:“通俄门”事件持续发酵,根本原因首先是美国的建制派对特朗普当选的合法性的质疑。二是它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分裂、民主党和共和党明争暗斗的焦点。民主党只要能紧紧抓住“通俄门”事件不放,就等于抓住了共和党的“小辫子”和强有力的“把柄”。甚至在2018年的中期选举或2020年的总统选举中,只要该事件还没有结案,都会成为民主党手中非常有利的一张牌。三是特朗普作为一个“政治素人”,对美国政治制度和规矩的不了解、不遵从,给事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对特朗普团队涉嫌“通俄”的调查始于去年大选期间。FB I在对外国驻华盛顿使节与官员的例行监控中发现特朗普团队成员频繁接触俄驻美大使,而且双方沟通直接涉及美国制裁俄罗斯的行动,这涉嫌违法。同时,美方还怀疑俄方利用黑客攻击泄露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不利的信息,导致希拉里败选。因此,奥巴马在离任前以俄罗斯干预美国选举为由强化对俄制裁,并且要求FB I介入调查。再加上特朗普在大选中是在普选票少于希拉里的情况下获胜,更加激起美国国内建制派对他胜选合法性的质疑。“通俄门”事件爆发,他们认为这是扳倒特朗普的“天赐良机”,因而穷追不舍。

  特朗普的胜选是反建制派对建制派,以及民粹主义者对精英的胜利,不仅远超两党建制派的预期,对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形成巨大挑战。共和党想借特朗普推行自身的保守主义议程,但党内建制派也必须防止特朗普的任性和肆意妄为损害共和党的根本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指责特朗普涉嫌“妨碍司法”之后,众议长瑞安轻描淡写地说,“这只能证明总统是个新手,对许多程序和规矩还不熟悉”。尽管如此,如果特朗普确实违法并且无法挽救,建制派必要时也会抛弃他。另一方面,民主党对“通俄门”调查则是静观其变,尽管党内有众议员早已按捺不住,提出弹劾条款,但高层仍按兵不动,等待可以把特朗普拉下马的确凿证据出现。

  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没有从政经验,他的执政团队行事风格也与以往任何政府都不同。在首次全体内阁成员会议上,阁员对总统极尽谄媚之能事,一经媒体披露,举国哗然。而媒体曝光总统女婿库什纳曾要求与俄罗斯建立独立的联络管道,防止美国情报部门介入,也让人大跌眼镜。这只能归因于库什纳是政治和外交的“门外汉”。而特朗普年过七旬,行事风格已经很难改变。他极其自负不愿接受任何束缚,不论是来自美国的宪政体制,还是官僚体系。将FB I局长科米解职就是特朗普的任性之举,最终迫使科米将特别检察官的调查引向总统本人。

  南都:现在有无确切证据证明特朗普在事件中违法或违规?

  张志新:没有。最为接近的证据,而且已经被美国国会众议员当作证据要求弹劾特朗普的,就是他涉嫌“妨碍司法”。前联调局长科米在国会作证中指出,特朗普当时要求他放弃对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迈克尔·弗林的调查。但曝光的笔记显示,这或许仅仅是一种暗示,而非明确的指令。争议之处在于,科米认为它是总统的指令。对此,共和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不了了之,而民主党却想把问题放大。但后来的进展也显示,只有一位民主党众议员提出了弹劾议案并没有在民主党内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结果如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调查仍缺乏确凿的“通俄”证据证明特朗普及其团队违法或违规。

  南都:“通俄门”事件会往何处演化?会成为特朗普的“滑铁卢”吗?

  张志新:这取决于司法部与国会能否发现新的证据。美国的这类司法调查往往持续非常长的时间才会有结论,但是无论最终的结果会不会导致对特朗普的弹劾,现在“通俄门”调查已经对他的施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特朗普与媒体的持续“攻防战”导致主流媒体一边倒地唱衰他的执政。虽然目前美国的经济指标向好,例如股指创新高,领取失业救济的人数也创出17年来的新低,包括他在外交和出访中还是有一些亮点的,但媒体都有意忽视、不做报道。可以说,上台以来,由于“通俄门”调查一直如乌云压顶,他的执政环境一直没有改善。

  2“通俄门”暴露出美国政治的诸多问题

  南都:迄今为止,“通俄门”事件暴露了美国政治的哪些问题?

  张志新:我认为事件集中暴露了美国政治的三个乱象。

  其一是以“客观”、“中立”自我标榜的美国主流媒体,因为特朗普而彻底分裂,撕下了“不偏不倚”这块遮羞布。美国媒体向来以政治中立、不偏不倚的平衡报道而自豪,然而,之前毫无政治经验的商人特朗普一路过关斩将、意外当选后,代表美国精英思维的媒体界再也坐不住了。它们或者千方百计地给特朗普施政“挑错”,扳着手指头计算他还能在白宫待多久;或者不顾事实、无原则、一边倒地偏袒特朗普。这些在小布什或奥巴马时代都不会看到的现象,在特朗普当选后却成为常态。7月初,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张大报———《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先后因为报道关于“通俄门”的虚假新闻而道歉,甚至有编辑与记者被迫引咎辞职。以往以客观、公正自诩的CNN,现在它的报道不是讨论特朗普会以什么样的罪名被弹劾,就是他的施政与以往总统相比多么的“混乱”、“无能”。问题在于,即便司法部任命的特别检察官也没有公布总统及其团队“通俄”的直接证据,CNN就如此地“未审先判”了。而传统的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则一头扎进特朗普的怀抱,全方位地为总统申辩,没有丝毫的“客观”与“中立”可言。

  乱象之二是美国的建制派精英以反特朗普为荣,已经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不论是特朗普上台前建制派精英的集体抵制,还是他就任后政府内部不断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来自体制外对特朗普的攻击等等,这种建制派精英以反总统为荣的现象在美国史上罕见、前所未有。

  平心而论特朗普团队在选前与俄罗斯驻美使馆官员的接触并不过分。去年的大选竞争异常激烈,选情异常胶着。在此背景下,如果有人称能够提供置对手于死地的材料,相信任何参选人都不可能置之不理,而是会像小特朗普那样兴冲冲地与会,试图拿到战胜对手的“杀手锏”。试问以波德斯塔为首的希拉里竞选团队,难道在选举期间就没有接触任何外国使节,没有探讨未来政府的外交政策吗?而且特朗普团队成员多是“政治素人”,要求他们做到在获取信息的第一时间通报中情局,称俄罗斯人试图干涉大选,几乎不可能。不可否认,包括小特朗普和库什纳在向国安部门汇报与外国人交往情况时确实存在瑕疵,但是据此就无限制地联想,甚至揣测他们与俄罗斯串通一气,显然走得太远了。

  乱象之三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成为党争牺牲品。“通俄门”事件发展到今天,美俄关系在特朗普执政第一任期走向缓和乃至“重启”的可能性已经极低。而且,迄今子虚乌有的“通俄”嫌疑已经让新总统焦头烂额,不仅被迫解职首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聘请私人律师处理相关法律问题,而且不得不通过社交媒体频频发声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难以正常履行总统的职责。

  实际上,不论俄罗斯究竟在“通俄门”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目前的政坛乱象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一方面,长期与俄罗斯为敌,将俄罗斯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无论是从反恐还是欧亚大陆稳定角度而言都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不利。另一方面,不管俄罗斯是否干预美国大选,目前美国的政坛“内讧”只会让俄罗斯人“偷着乐”。而且,由于“通俄门”的热炒,与俄罗斯接近乃至缓和关系在美国战略界已经成为政治上的“不正确”,这更加限制了特朗普发展对俄关系的空间。

  南都:近日白宫通联主任斯卡拉穆奇上任不到10日即被解雇,执政至今,特朗普的团队组建为何一直处在动荡中,不断走马换将?

  张志新:特朗普组建的团队实际上一直存在两股势力的激烈斗争,就是以总统高级顾问班农为首的激进保守派和以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普利伯斯为代表的传统保守派的斗争。这也可视为反建制派和建制派之间的斗争。这种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斗争,其结果是前段时间班农的短暂失势,近期则是普利伯斯被开除,而特朗普失去了他与共和党建制派沟通的最有效渠道。现在,前国土安全部长凯利成为新的白宫办公厅主任,上任后想要扭转白宫的混乱局面,而口无遮掩的斯卡拉穆奇就成为他的第一个“牺牲品”。

  这种派系斗争导致的团队动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特朗普缺乏从政经验。作为一个商人总统,他是以管理企业的思维在管理白宫,希望看到不同派系之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不断的“试错”以找到白宫大管家最合适的人选,但结果却变成了明争暗斗、相互拆台。极端自负的特朗普似乎很喜欢看到手下相互争斗,派系间的斗争使得他的重要性格外突出,而且必要时他能够及时出手宣布某人“出局”,满足他凸显自己才是“掌控全局的大老板”的欲望。

  3特朗普更棘手的挑战还在后面

  南都:美国国会近期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新法案,特朗普虽然声称该法案有“严重缺陷”,但也不得不签署通过。而俄罗斯也宣布以驱赶美驻俄外交人员作为报复。特朗普现在显得很被动,而不能真正主导美俄关系,他对俄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张志新:从种种迹象上看,特朗普及其团队是把俄罗斯和中国放在一个层级上来思考的,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大国关系。在反恐问题上,美国明显有求于俄罗斯,希望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能得到俄罗斯的帮助。但在乌克兰问题、北约东扩和俄罗斯周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国战略界仍然将俄罗斯视为地缘上的战略竞争对手。

  特朗普政府的对俄政策现在很被动,一个原因就是“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使得国会共和党人对特朗普的信任虽不至于说丧失殆尽,但也大为削弱。最近国会通过的对伊朗、朝鲜和俄罗斯制裁的新法案,对特朗普取消其中的条款设置了重重限制,目的就在于约束特朗普的权力,实际上反映了参众两院议员担心特朗普肆意妄为的对俄政策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实际上,特朗普上任半年多来,他的外交政策和思路的含糊及多变,的确给人以“不靠谱”的感觉。

  南都:未来的美俄关系将向何处演化?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张志新:现在来看,美俄关系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对抗局面。未来关系会不会进一步恶化,还是取决于双方接下来的互动。比如说俄罗斯会不会采取一个挑衅的行为,比如发生类似乌克兰的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会。从去年美国大选以来,俄罗斯一直盼望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能够缓和。与美国缓和关系,并且解除来自美欧的制裁,在当前油价处于低谷的时段内,其实是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的,所以说俄罗斯没有理由主动挑衅。

  从美国来看,尽管美国战略界仍把俄罗斯视为竞争对手,但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俄罗斯在其对外战略重点中的排序是比较靠后的。自上任以来,特朗普的施政重点一直非常明确:对内是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则是打击恐怖主义,并维护美国本土安全。因此,特朗普政府目前更注重的是来自外部的更加现实和迫切的威胁,包括“伊斯兰国”、朝鲜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也没有主动挑衅俄罗斯的必要性。因此,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南都:对特朗普来说,除“通俄门”外,接下来还有哪些重大考验?

  张志新:8月初美国国会将进入休会期。而到9月底,国会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下一年的联邦政府预算。可以预见,两党将围绕新财年预算展开激烈斗争。从过去10多年的经验以及对特朗普极其不友好的执政氛围来看,今年国会也很难按时通过拨款法案,更可能的是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拨款法案来维持联邦政府的运作。此外,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在10月中也将到期,若国会不能及时提升政府的举债上限,可能会影响美国国债的信誉,进而影响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若处理不好这两个问题,2013年10月奥巴马任内联邦政府被迫关门的危机又会上演,这无论对共和党还是特朗普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而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普利伯斯是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派沟通的主要渠道,他被解职的“恶果”随后恐怕会凸显出来。因为接下来特朗普要做的事情,包括推动国会通过新的医改法、进行税改,以及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议案,在缺乏共和党建制派支持的情况下,只能面临更多更大的阻碍。

责任编辑:

张志新:“通俄门”背后的美国政治乱象

关键词:

来源:《南都》 2017-08-07 10:34:58

张志新:“通俄门”背后的美国政治乱象

作者:张志新

特朗普涉嫌“妨碍司法”再到其女婿库什纳与俄方人员建立单独的联络渠道,“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

  “通俄门”持续发酵的原因

  南都:为什么“通俄门”一直在发酵,没有完结的迹象?

  张志新:“通俄门”事件持续发酵,根本原因首先是美国的建制派对特朗普当选的合法性的质疑。二是它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分裂、民主党和共和党明争暗斗的焦点。民主党只要能紧紧抓住“通俄门”事件不放,就等于抓住了共和党的“小辫子”和强有力的“把柄”。甚至在2018年的中期选举或2020年的总统选举中,只要该事件还没有结案,都会成为民主党手中非常有利的一张牌。三是特朗普作为一个“政治素人”,对美国政治制度和规矩的不了解、不遵从,给事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对特朗普团队涉嫌“通俄”的调查始于去年大选期间。FB I在对外国驻华盛顿使节与官员的例行监控中发现特朗普团队成员频繁接触俄驻美大使,而且双方沟通直接涉及美国制裁俄罗斯的行动,这涉嫌违法。同时,美方还怀疑俄方利用黑客攻击泄露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不利的信息,导致希拉里败选。因此,奥巴马在离任前以俄罗斯干预美国选举为由强化对俄制裁,并且要求FB I介入调查。再加上特朗普在大选中是在普选票少于希拉里的情况下获胜,更加激起美国国内建制派对他胜选合法性的质疑。“通俄门”事件爆发,他们认为这是扳倒特朗普的“天赐良机”,因而穷追不舍。

  特朗普的胜选是反建制派对建制派,以及民粹主义者对精英的胜利,不仅远超两党建制派的预期,对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形成巨大挑战。共和党想借特朗普推行自身的保守主义议程,但党内建制派也必须防止特朗普的任性和肆意妄为损害共和党的根本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指责特朗普涉嫌“妨碍司法”之后,众议长瑞安轻描淡写地说,“这只能证明总统是个新手,对许多程序和规矩还不熟悉”。尽管如此,如果特朗普确实违法并且无法挽救,建制派必要时也会抛弃他。另一方面,民主党对“通俄门”调查则是静观其变,尽管党内有众议员早已按捺不住,提出弹劾条款,但高层仍按兵不动,等待可以把特朗普拉下马的确凿证据出现。

  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没有从政经验,他的执政团队行事风格也与以往任何政府都不同。在首次全体内阁成员会议上,阁员对总统极尽谄媚之能事,一经媒体披露,举国哗然。而媒体曝光总统女婿库什纳曾要求与俄罗斯建立独立的联络管道,防止美国情报部门介入,也让人大跌眼镜。这只能归因于库什纳是政治和外交的“门外汉”。而特朗普年过七旬,行事风格已经很难改变。他极其自负不愿接受任何束缚,不论是来自美国的宪政体制,还是官僚体系。将FB I局长科米解职就是特朗普的任性之举,最终迫使科米将特别检察官的调查引向总统本人。

  南都:现在有无确切证据证明特朗普在事件中违法或违规?

  张志新:没有。最为接近的证据,而且已经被美国国会众议员当作证据要求弹劾特朗普的,就是他涉嫌“妨碍司法”。前联调局长科米在国会作证中指出,特朗普当时要求他放弃对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迈克尔·弗林的调查。但曝光的笔记显示,这或许仅仅是一种暗示,而非明确的指令。争议之处在于,科米认为它是总统的指令。对此,共和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不了了之,而民主党却想把问题放大。但后来的进展也显示,只有一位民主党众议员提出了弹劾议案并没有在民主党内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结果如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调查仍缺乏确凿的“通俄”证据证明特朗普及其团队违法或违规。

  南都:“通俄门”事件会往何处演化?会成为特朗普的“滑铁卢”吗?

  张志新:这取决于司法部与国会能否发现新的证据。美国的这类司法调查往往持续非常长的时间才会有结论,但是无论最终的结果会不会导致对特朗普的弹劾,现在“通俄门”调查已经对他的施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特朗普与媒体的持续“攻防战”导致主流媒体一边倒地唱衰他的执政。虽然目前美国的经济指标向好,例如股指创新高,领取失业救济的人数也创出17年来的新低,包括他在外交和出访中还是有一些亮点的,但媒体都有意忽视、不做报道。可以说,上台以来,由于“通俄门”调查一直如乌云压顶,他的执政环境一直没有改善。

  2“通俄门”暴露出美国政治的诸多问题

  南都:迄今为止,“通俄门”事件暴露了美国政治的哪些问题?

  张志新:我认为事件集中暴露了美国政治的三个乱象。

  其一是以“客观”、“中立”自我标榜的美国主流媒体,因为特朗普而彻底分裂,撕下了“不偏不倚”这块遮羞布。美国媒体向来以政治中立、不偏不倚的平衡报道而自豪,然而,之前毫无政治经验的商人特朗普一路过关斩将、意外当选后,代表美国精英思维的媒体界再也坐不住了。它们或者千方百计地给特朗普施政“挑错”,扳着手指头计算他还能在白宫待多久;或者不顾事实、无原则、一边倒地偏袒特朗普。这些在小布什或奥巴马时代都不会看到的现象,在特朗普当选后却成为常态。7月初,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张大报———《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先后因为报道关于“通俄门”的虚假新闻而道歉,甚至有编辑与记者被迫引咎辞职。以往以客观、公正自诩的CNN,现在它的报道不是讨论特朗普会以什么样的罪名被弹劾,就是他的施政与以往总统相比多么的“混乱”、“无能”。问题在于,即便司法部任命的特别检察官也没有公布总统及其团队“通俄”的直接证据,CNN就如此地“未审先判”了。而传统的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则一头扎进特朗普的怀抱,全方位地为总统申辩,没有丝毫的“客观”与“中立”可言。

  乱象之二是美国的建制派精英以反特朗普为荣,已经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不论是特朗普上台前建制派精英的集体抵制,还是他就任后政府内部不断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来自体制外对特朗普的攻击等等,这种建制派精英以反总统为荣的现象在美国史上罕见、前所未有。

  平心而论特朗普团队在选前与俄罗斯驻美使馆官员的接触并不过分。去年的大选竞争异常激烈,选情异常胶着。在此背景下,如果有人称能够提供置对手于死地的材料,相信任何参选人都不可能置之不理,而是会像小特朗普那样兴冲冲地与会,试图拿到战胜对手的“杀手锏”。试问以波德斯塔为首的希拉里竞选团队,难道在选举期间就没有接触任何外国使节,没有探讨未来政府的外交政策吗?而且特朗普团队成员多是“政治素人”,要求他们做到在获取信息的第一时间通报中情局,称俄罗斯人试图干涉大选,几乎不可能。不可否认,包括小特朗普和库什纳在向国安部门汇报与外国人交往情况时确实存在瑕疵,但是据此就无限制地联想,甚至揣测他们与俄罗斯串通一气,显然走得太远了。

  乱象之三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成为党争牺牲品。“通俄门”事件发展到今天,美俄关系在特朗普执政第一任期走向缓和乃至“重启”的可能性已经极低。而且,迄今子虚乌有的“通俄”嫌疑已经让新总统焦头烂额,不仅被迫解职首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聘请私人律师处理相关法律问题,而且不得不通过社交媒体频频发声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难以正常履行总统的职责。

  实际上,不论俄罗斯究竟在“通俄门”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目前的政坛乱象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一方面,长期与俄罗斯为敌,将俄罗斯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无论是从反恐还是欧亚大陆稳定角度而言都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不利。另一方面,不管俄罗斯是否干预美国大选,目前美国的政坛“内讧”只会让俄罗斯人“偷着乐”。而且,由于“通俄门”的热炒,与俄罗斯接近乃至缓和关系在美国战略界已经成为政治上的“不正确”,这更加限制了特朗普发展对俄关系的空间。

  南都:近日白宫通联主任斯卡拉穆奇上任不到10日即被解雇,执政至今,特朗普的团队组建为何一直处在动荡中,不断走马换将?

  张志新:特朗普组建的团队实际上一直存在两股势力的激烈斗争,就是以总统高级顾问班农为首的激进保守派和以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普利伯斯为代表的传统保守派的斗争。这也可视为反建制派和建制派之间的斗争。这种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斗争,其结果是前段时间班农的短暂失势,近期则是普利伯斯被开除,而特朗普失去了他与共和党建制派沟通的最有效渠道。现在,前国土安全部长凯利成为新的白宫办公厅主任,上任后想要扭转白宫的混乱局面,而口无遮掩的斯卡拉穆奇就成为他的第一个“牺牲品”。

  这种派系斗争导致的团队动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特朗普缺乏从政经验。作为一个商人总统,他是以管理企业的思维在管理白宫,希望看到不同派系之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不断的“试错”以找到白宫大管家最合适的人选,但结果却变成了明争暗斗、相互拆台。极端自负的特朗普似乎很喜欢看到手下相互争斗,派系间的斗争使得他的重要性格外突出,而且必要时他能够及时出手宣布某人“出局”,满足他凸显自己才是“掌控全局的大老板”的欲望。

  3特朗普更棘手的挑战还在后面

  南都:美国国会近期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新法案,特朗普虽然声称该法案有“严重缺陷”,但也不得不签署通过。而俄罗斯也宣布以驱赶美驻俄外交人员作为报复。特朗普现在显得很被动,而不能真正主导美俄关系,他对俄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张志新:从种种迹象上看,特朗普及其团队是把俄罗斯和中国放在一个层级上来思考的,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大国关系。在反恐问题上,美国明显有求于俄罗斯,希望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能得到俄罗斯的帮助。但在乌克兰问题、北约东扩和俄罗斯周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国战略界仍然将俄罗斯视为地缘上的战略竞争对手。

  特朗普政府的对俄政策现在很被动,一个原因就是“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使得国会共和党人对特朗普的信任虽不至于说丧失殆尽,但也大为削弱。最近国会通过的对伊朗、朝鲜和俄罗斯制裁的新法案,对特朗普取消其中的条款设置了重重限制,目的就在于约束特朗普的权力,实际上反映了参众两院议员担心特朗普肆意妄为的对俄政策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实际上,特朗普上任半年多来,他的外交政策和思路的含糊及多变,的确给人以“不靠谱”的感觉。

  南都:未来的美俄关系将向何处演化?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张志新:现在来看,美俄关系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对抗局面。未来关系会不会进一步恶化,还是取决于双方接下来的互动。比如说俄罗斯会不会采取一个挑衅的行为,比如发生类似乌克兰的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会。从去年美国大选以来,俄罗斯一直盼望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能够缓和。与美国缓和关系,并且解除来自美欧的制裁,在当前油价处于低谷的时段内,其实是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的,所以说俄罗斯没有理由主动挑衅。

  从美国来看,尽管美国战略界仍把俄罗斯视为竞争对手,但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俄罗斯在其对外战略重点中的排序是比较靠后的。自上任以来,特朗普的施政重点一直非常明确:对内是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则是打击恐怖主义,并维护美国本土安全。因此,特朗普政府目前更注重的是来自外部的更加现实和迫切的威胁,包括“伊斯兰国”、朝鲜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也没有主动挑衅俄罗斯的必要性。因此,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南都:对特朗普来说,除“通俄门”外,接下来还有哪些重大考验?

  张志新:8月初美国国会将进入休会期。而到9月底,国会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下一年的联邦政府预算。可以预见,两党将围绕新财年预算展开激烈斗争。从过去10多年的经验以及对特朗普极其不友好的执政氛围来看,今年国会也很难按时通过拨款法案,更可能的是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拨款法案来维持联邦政府的运作。此外,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在10月中也将到期,若国会不能及时提升政府的举债上限,可能会影响美国国债的信誉,进而影响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若处理不好这两个问题,2013年10月奥巴马任内联邦政府被迫关门的危机又会上演,这无论对共和党还是特朗普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而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普利伯斯是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派沟通的主要渠道,他被解职的“恶果”随后恐怕会凸显出来。因为接下来特朗普要做的事情,包括推动国会通过新的医改法、进行税改,以及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议案,在缺乏共和党建制派支持的情况下,只能面临更多更大的阻碍。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