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安倍政权的“大脑”——内阁官房

关键词:

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2017-05-08 11:04:01

安倍政权的“大脑”——内阁官房

作者:

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后,每次推进安倍主导的政策课题时都会增加分室,比如设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政府对策本部和一亿总活跃推进室等。此外,还成立了统一管理中央省厅高层人事任命的内阁人事局。

  日本内阁官房目前以首相安倍晋三为首,拥有超过1100人的阵容。从经济到外交安全保障,作为安倍实现政权核心政策的指挥部,内阁官房的作用正在加强。1997年,日本政府的行政改革会议出台了强化内阁机能的政策。到20年后的今天,内阁官房已成为牵引霞关(指日本中央政府部门)支撑“官邸集权”的火车头。

 u=1320059765,3500495379&fm=23&gp=0.jpg

  日本各中央省厅影响力下降

  3月28日,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了工作方式改革实现会议,以纠正象征日本劳动习惯的长时间劳动为核心,敲定了实行计划。

  “虽然被认为或许无法弥合劳资分歧,但最终达成了协议,我对此再次表示敬意”,随着安倍说出这句话,他身边的内阁府政策统括官新原浩朗终于松了口气。新原来自经济产业省,担任内阁官房的工作方式改革实现推进室的事实负责人。

  此前,日本很多劳动政策都是根据厚生劳动相的咨询机构劳动政策审议会的讨论制定。但劳资双方的领导并不参与该审议会,内阁官房担心“出席者仅仅没完没了地读上级指示,而事情无法取得进展”。内阁官房的一位高层曾表示,“如果有首相打算孤注一掷实施的政策,就轮到我们出马了”。

  企业管理改革、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实用化、体育产业化等等,以往这些政策由金融厅和文部科学省等部门负责,现在由内阁官房主导的官方与民间共同出席的“未来投资会议”处理。以首相官邸为中心,接二连三策划新政策,然后体现到决定“安倍经济学”成败的战略中。

  重视中国信息

  在外交和安保政策方面,内阁官房的影响力也在加强。在官房之中,国家安全保障局的独立性很强,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安倍政权在2014年1月成立了该部门。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的最高领导是首相,国家安全保障局承担着其事务局功能,主要以外务和防卫两省为中心进行综合协调。从对外来看,起到统一传达日本安保政策的窗口功能。该部门已经成为支撑在国际上增加存在感的安倍外交的支柱。

  “日本认为东亚的安保环境正日益严峻,希望加深与美国的合作”,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2月底访问美国,与刚刚就任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进行了1个多小时会谈。似乎向美方传达了朝鲜推进核导开发以及中国积极进军海洋的现状。

  在谷内访美之前,日本外务和防卫两省的高层连日汇聚在谷内身旁,汇总日方想要向麦克马斯特灌输的想法。一名国家安全保障局的高层充满自信地表示,“日本应该说的事情全都说了”。

  随着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诞生,汇聚到安倍身边的中国信息被认为出现巨大变化。日本以前提到首相的中国信息,指的几乎都是以日本外务省熟悉中文的“知华派(China School)”人员为中心收集的有关日中关系的内容。安倍向谷内等人发出指示:“不仅是日中关系,还想了解中国在全世界活动的实际情况”。

  在安倍政权的外交战略中,似乎开始重视中国在与东盟(ASEAN)各国、非洲、美国的关系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在国家安全保障局之下,不仅是外务省,防卫省和驻各国的日本大使馆收集的中国信息也在此汇聚。

  超千人的“总经理办公室”

  日本的“官房”一词源于君主专制时期德国皇帝亲信重臣办公的房间(Kammer)。从企业来看,“官房”相当于“总经理办公室”或“经营企划室”等。在日本,内阁官房负责把安倍的想法落实到政策中,向指中央政府部门各部门做出指示。

  日本中央省厅2001年进行了重组,重组的关键是“强化内阁功能”。受到强化的是直接辅佐首相的内阁官房与根据内阁官房的指示对各省厅进行“综合协调”的内阁府这两大支柱。内阁府是首相直属组织,地位比其他省厅高一级。很多官员兼任内阁官房与内阁府职务。

  在内阁官房,负责制定政策和省厅间协调的“分室”由省厅重组时的5个增加到了30多个,定员人数也翻了一番,达到1100多人。兼任职务和非正式录用的情况也达到数百~1000人规模。

责任编辑:

安倍政权的“大脑”——内阁官房

关键词:

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2017-05-08 11:04:01

安倍政权的“大脑”——内阁官房

作者:

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后,每次推进安倍主导的政策课题时都会增加分室,比如设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政府对策本部和一亿总活跃推进室等。此外,还成立了统一管理中央省厅高层人事任命的内阁人事局。

  日本内阁官房目前以首相安倍晋三为首,拥有超过1100人的阵容。从经济到外交安全保障,作为安倍实现政权核心政策的指挥部,内阁官房的作用正在加强。1997年,日本政府的行政改革会议出台了强化内阁机能的政策。到20年后的今天,内阁官房已成为牵引霞关(指日本中央政府部门)支撑“官邸集权”的火车头。

 u=1320059765,3500495379&fm=23&gp=0.jpg

  日本各中央省厅影响力下降

  3月28日,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了工作方式改革实现会议,以纠正象征日本劳动习惯的长时间劳动为核心,敲定了实行计划。

  “虽然被认为或许无法弥合劳资分歧,但最终达成了协议,我对此再次表示敬意”,随着安倍说出这句话,他身边的内阁府政策统括官新原浩朗终于松了口气。新原来自经济产业省,担任内阁官房的工作方式改革实现推进室的事实负责人。

  此前,日本很多劳动政策都是根据厚生劳动相的咨询机构劳动政策审议会的讨论制定。但劳资双方的领导并不参与该审议会,内阁官房担心“出席者仅仅没完没了地读上级指示,而事情无法取得进展”。内阁官房的一位高层曾表示,“如果有首相打算孤注一掷实施的政策,就轮到我们出马了”。

  企业管理改革、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实用化、体育产业化等等,以往这些政策由金融厅和文部科学省等部门负责,现在由内阁官房主导的官方与民间共同出席的“未来投资会议”处理。以首相官邸为中心,接二连三策划新政策,然后体现到决定“安倍经济学”成败的战略中。

  重视中国信息

  在外交和安保政策方面,内阁官房的影响力也在加强。在官房之中,国家安全保障局的独立性很强,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安倍政权在2014年1月成立了该部门。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的最高领导是首相,国家安全保障局承担着其事务局功能,主要以外务和防卫两省为中心进行综合协调。从对外来看,起到统一传达日本安保政策的窗口功能。该部门已经成为支撑在国际上增加存在感的安倍外交的支柱。

  “日本认为东亚的安保环境正日益严峻,希望加深与美国的合作”,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2月底访问美国,与刚刚就任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进行了1个多小时会谈。似乎向美方传达了朝鲜推进核导开发以及中国积极进军海洋的现状。

  在谷内访美之前,日本外务和防卫两省的高层连日汇聚在谷内身旁,汇总日方想要向麦克马斯特灌输的想法。一名国家安全保障局的高层充满自信地表示,“日本应该说的事情全都说了”。

  随着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诞生,汇聚到安倍身边的中国信息被认为出现巨大变化。日本以前提到首相的中国信息,指的几乎都是以日本外务省熟悉中文的“知华派(China School)”人员为中心收集的有关日中关系的内容。安倍向谷内等人发出指示:“不仅是日中关系,还想了解中国在全世界活动的实际情况”。

  在安倍政权的外交战略中,似乎开始重视中国在与东盟(ASEAN)各国、非洲、美国的关系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在国家安全保障局之下,不仅是外务省,防卫省和驻各国的日本大使馆收集的中国信息也在此汇聚。

  超千人的“总经理办公室”

  日本的“官房”一词源于君主专制时期德国皇帝亲信重臣办公的房间(Kammer)。从企业来看,“官房”相当于“总经理办公室”或“经营企划室”等。在日本,内阁官房负责把安倍的想法落实到政策中,向指中央政府部门各部门做出指示。

  日本中央省厅2001年进行了重组,重组的关键是“强化内阁功能”。受到强化的是直接辅佐首相的内阁官房与根据内阁官房的指示对各省厅进行“综合协调”的内阁府这两大支柱。内阁府是首相直属组织,地位比其他省厅高一级。很多官员兼任内阁官房与内阁府职务。

  在内阁官房,负责制定政策和省厅间协调的“分室”由省厅重组时的5个增加到了30多个,定员人数也翻了一番,达到1100多人。兼任职务和非正式录用的情况也达到数百~1000人规模。

  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后,每次推进安倍主导的政策课题时都会增加分室,比如设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政府对策本部和一亿总活跃推进室等。此外,还成立了统一管理中央省厅高层人事任命的内阁人事局。

  内阁官房的多数职员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而是从各中央省厅调任。这些人从首相和官房长官处接到任免命令,邮箱地址也会变成内阁官房的专用地址。薪资等待遇与其他省厅的国家公务员相同,任职期间较短,只有2年左右。日本各省厅向官房副长官辅助室输送精英人才,这些人中有很多在出身省厅中被视为未来的次官候选。

  此外,日本内阁官房还有无需公开用途即可利用的内阁官房机密费(奖励费)。虽然具体用途并不对外公开,不过2013年6月内阁会议通过了在2012年6月起的半年里共计从国库支出了6.3亿日元机密费的答辩书。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