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以“人民的名义”的勒庞:唤醒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关键词:

来源:钝角网 2017-05-02 11:09:27

以“人民的名义”的勒庞:唤醒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作者:马云根

法国大革命提出了公民平等、民族主权、公共自由和世俗政府等影响深刻的原则。但是,大革命没能开创出理性的时代,恰恰相反,创造除了法国人的所谓平等观,“变得和你的同伴一样好,意味着把他打倒在地”。法国大革命的回顾,人们会羡慕英国、美国成功领导17和18 世纪革命的绅士们,那些都是公共事务处理方面的老手,法国人则不是。

  认为玛丽琳·勒庞当选法国总统的机会是零,因为讨厌极右翼的选民非常之多,这一判断并不可靠。勒庞以“人民的名义”,是法国大革命的遗物,对法国来说,法国大革命是一位暴力老师,人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完成了自身的政治教育。

  玛丽琳·勒庞以第一阶段的选举口号“以人民的名义”,成功的晋级第二轮。对于勒庞来说,以当下的欧洲政治正确作为竞选方针,无疑是自杀。唤醒法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个不坏的选择。法国是从法国大革命中学会了选举的游戏,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奠定于法国引以为自豪优越的“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让法国人更喜欢选择非常规的道路,不愿意纠结于当下,而是更愿意选择冒险去改变一切,永远更愿意选择决裂,人们把走向极端、藐视合法性、实行最坏的政策视作光荣,总是质疑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政权,旧制度留给法国人的只有是绝对主义及其死胡同。”换而言之,针对法国人的政治特性,勒庞只要将选择议题限制在保守与激进之争。

  勒庞的竞争对手马克隆却是激进主义的代表,“马克隆曾经是罗斯柴尔德金融集团的高管,在担任奥朗德的顾问和经济部长期间曾试图推动社会党经济政策的自由化。他毫无疑问是文化多元主义的追随者,因为他断言“不存在法国文化”,“只有在法国的文化,它是差异性的,多元的”,并且他声称从来没看到过什么法国艺术。在他眼里,在法国的文化和艺术的根本特征是一种面向外来因素和外国人的开放性。他声称,法国历史上的殖民是“反人类罪”,似乎殖民可以与种族屠杀相提并论。他毫不掩饰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的欣赏,主张更进一步地让欧洲对移民开放,因为移民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接纳移民是欧洲人的道德义务。他坦然拥抱全球化,宣称他将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把国家主权进一步向欧洲转移,在欧元区施行统一的经济和预算管理。显然,在他的主政下,法国政治将继续三十年来的去民族化、去传统、去基督教化的方向。”马克隆想走一切政治正确的道路,也将种下失败的种子。

  法国大革命提出了公民平等、民族主权、公共自由和世俗政府等影响深刻的原则。但是,大革命没能开创出理性的时代,恰恰相反,创造除了法国人的所谓平等观,“变得和你的同伴一样好,意味着把他打倒在地”。法国大革命的回顾,人们会羡慕英国、美国成功领导17和18 世纪革命的绅士们,那些都是公共事务处理方面的老手,法国人则不是。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最著名的人物可都不超过40岁。拿破仑20多岁,丹东35岁、罗伯斯庇尔36岁,比年龄更重要的是没有积累起足够的经验。

  勒庞“以人民的名义”令其他对手不得不去选择“政治正确”,其自己以英国保守派为参照,马克隆就并没有媒体所称的那么具有优势。现在勒庞已经辞去党主席的职务,极力淡化竞争对手加在身上的“民粹主义”标签,而突出其保守主义的方式。今天,大多数法国人虽然没有彻底否定法国大革命,但对它的缺陷和矛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领略过法国人对狂热理念和极端手段的热爱造成的混乱。以“人民的名义”的勒庞,重新唤醒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其与马克隆的对决已经是旗鼓相当了。

责任编辑:

以“人民的名义”的勒庞:唤醒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关键词:

来源:钝角网 2017-05-02 11:09:27

以“人民的名义”的勒庞:唤醒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作者:马云根

法国大革命提出了公民平等、民族主权、公共自由和世俗政府等影响深刻的原则。但是,大革命没能开创出理性的时代,恰恰相反,创造除了法国人的所谓平等观,“变得和你的同伴一样好,意味着把他打倒在地”。法国大革命的回顾,人们会羡慕英国、美国成功领导17和18 世纪革命的绅士们,那些都是公共事务处理方面的老手,法国人则不是。

  认为玛丽琳·勒庞当选法国总统的机会是零,因为讨厌极右翼的选民非常之多,这一判断并不可靠。勒庞以“人民的名义”,是法国大革命的遗物,对法国来说,法国大革命是一位暴力老师,人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完成了自身的政治教育。

  玛丽琳·勒庞以第一阶段的选举口号“以人民的名义”,成功的晋级第二轮。对于勒庞来说,以当下的欧洲政治正确作为竞选方针,无疑是自杀。唤醒法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个不坏的选择。法国是从法国大革命中学会了选举的游戏,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奠定于法国引以为自豪优越的“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让法国人更喜欢选择非常规的道路,不愿意纠结于当下,而是更愿意选择冒险去改变一切,永远更愿意选择决裂,人们把走向极端、藐视合法性、实行最坏的政策视作光荣,总是质疑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政权,旧制度留给法国人的只有是绝对主义及其死胡同。”换而言之,针对法国人的政治特性,勒庞只要将选择议题限制在保守与激进之争。

  勒庞的竞争对手马克隆却是激进主义的代表,“马克隆曾经是罗斯柴尔德金融集团的高管,在担任奥朗德的顾问和经济部长期间曾试图推动社会党经济政策的自由化。他毫无疑问是文化多元主义的追随者,因为他断言“不存在法国文化”,“只有在法国的文化,它是差异性的,多元的”,并且他声称从来没看到过什么法国艺术。在他眼里,在法国的文化和艺术的根本特征是一种面向外来因素和外国人的开放性。他声称,法国历史上的殖民是“反人类罪”,似乎殖民可以与种族屠杀相提并论。他毫不掩饰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的欣赏,主张更进一步地让欧洲对移民开放,因为移民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接纳移民是欧洲人的道德义务。他坦然拥抱全球化,宣称他将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把国家主权进一步向欧洲转移,在欧元区施行统一的经济和预算管理。显然,在他的主政下,法国政治将继续三十年来的去民族化、去传统、去基督教化的方向。”马克隆想走一切政治正确的道路,也将种下失败的种子。

  法国大革命提出了公民平等、民族主权、公共自由和世俗政府等影响深刻的原则。但是,大革命没能开创出理性的时代,恰恰相反,创造除了法国人的所谓平等观,“变得和你的同伴一样好,意味着把他打倒在地”。法国大革命的回顾,人们会羡慕英国、美国成功领导17和18 世纪革命的绅士们,那些都是公共事务处理方面的老手,法国人则不是。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最著名的人物可都不超过40岁。拿破仑20多岁,丹东35岁、罗伯斯庇尔36岁,比年龄更重要的是没有积累起足够的经验。

  勒庞“以人民的名义”令其他对手不得不去选择“政治正确”,其自己以英国保守派为参照,马克隆就并没有媒体所称的那么具有优势。现在勒庞已经辞去党主席的职务,极力淡化竞争对手加在身上的“民粹主义”标签,而突出其保守主义的方式。今天,大多数法国人虽然没有彻底否定法国大革命,但对它的缺陷和矛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领略过法国人对狂热理念和极端手段的热爱造成的混乱。以“人民的名义”的勒庞,重新唤醒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其与马克隆的对决已经是旗鼓相当了。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