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曹辛:中国疫苗在海外推广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关键词: 全球卫生 中国-欧盟关系

来源:FT中文网 2020-12-21 11:39:08

曹辛:中国疫苗在海外推广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作者:曹辛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重大意义在于:稳定的中欧关系就此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险。今后中欧之间还会在人权、香港、南中国海等议题上继续存在矛盾和博弈,但欧盟不大可能成为中国对手的反华盟友,尤其不会与中国的对手联合对华采取实际的对抗行动了,只要中欧认真执行双边协定。

  上周国际舆论有两件和中国有关的事件颇受关注:一件是中国疫苗在海外的推广,另一件则是中国有望于年底和欧盟签署双边投资协定。

  这两件事情实际上是相关的,其根子都是疫情,从历史上看,自然灾害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往往都是革命性的。就上周情势看: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严重蔓延,导致中国制造模式的再现,其大批量的生产能力使中国疫苗可能走向世界,但它当前却面临着不少问题;同时,疫情造成的世界经济萎缩,客观上促成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进程快速向前迈进。因为疫情也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下一步的障碍和限制,为求突围,中国接受了欧洲要求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条件,这直接促成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快速进展。而且,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本身,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体制性改革,继而在根本上有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

_115335253_gettyimages-1227925886-1.jpg

  中国疫苗的争议

  上周关于中国疫苗,在海外可谓存在广泛争议。

  先是媒体报道,中国国药的灭活疫苗在国内没有给予批文的背景下,在海外阿联酋注册,这难免让人对该疫苗为什么在国内没有颁发给批文、没有登记注册产生疑问。此外,本月初香港特区政府引入三款疫苗,其中一款是中国大陆科兴生产的灭活疫苗,占引入总量的一半。这在当地坊间再次引发对大陆疫苗的质疑,海外华人媒体也开始加入讨论。其中,舆论还提到:因为港府亲大陆,因而引入的大陆疫苗数量占了当地引入疫苗总量的一半。

  这里的关键还是疫苗的质量,其核心第一是安全,其次是有效。

  客观来说,新冠病毒是新病毒,疫苗也是新的,疫苗的安全和效果自然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另一个客观事实是,由于新冠病毒来势凶猛,而且欧美国家因民族性格、政府管理方式不同,也不大可能像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样,采取封锁、控制人与人接触的方式隔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这种现实使得医学科学发达的欧美诸国饱受新冠病毒之害。这一切使得全世界抗疫疫苗的研发走入了快速推进的路径,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情况。但尽管如此,欧美国家在疫苗研发中,有两点原则基本还是坚持了的,即:做完了三期临床试验;政府在法律上对疫苗发了批文。而且特别要指出的是,欧美国家开发的是全新的疫苗,坚持这两点原则并不容易。

  而中国的疫苗之所以受到海外质疑,首先是,它使用的是欧美发明、已经使用过的疫苗,并非原创,这实际上显示中国疫苗研发在世界上水平并不高。还有一个问题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公开信息,目前没有一款中国疫苗做完了三期临床试验,根据医学伦理和安全性,这是绝对不可以使用在人身上的,更何况是拿到海外销售。而且,中国政府也没有给任何一款中国疫苗批文,这在医疗管理上,意味着没有人对疫苗或药品使用后的后果负责。最后,由于中国目前主要是用老旧的灭活技术制作疫苗,这其中存在着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提出的“ADE”的问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隐藏了使用的风险,这可能才是让使用者真正后怕的最大因素。上述各类因素,造成中国疫苗在海外受到疑虑和争议,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惟有实践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包括英美国家研发出来的先进产品,也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另一方面,在疫苗开发出来之后的一年内,可以预见世界将处于疫苗荒的现实状态。

  一方面,在今年这个冬季来临后,世界范围内感染新冠的人会大幅上升。根据巴黎和柏林媒体上周的报道,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新冠死亡病例超过50万起的地区。按照法新社的统计,截至上周四,欧洲52个国家和地区破50万关口,整个欧洲的疫情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另一方面,刚刚生产出来的各类疫苗,数量本身就很有限。而相比之下,中国疫苗因为使用的是西方既有技术,加上中国制造模式的大批量生产能力,疫苗可以大量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世界的疫苗荒。但前提是:中国疫苗需要经历安全、有效的世界性考验和认可。

  中国有望真正拥有欧盟市场

  上周另一件大事是:多名中外官员和外交人士均透露,中国和欧盟有望于年底前达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该协定的谈判时间已经长达六年。

  笔者一直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和各种渠道撰文认为:即便中美关系果真完全脱钩,但只要东盟、欧盟和日本市场中国还能保留,则中国仍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支撑下去,前提是上述三块市场不再丢失任何一块,因为中国是大国,其经济量和质的发展,需要全球市场的支撑。而中国和欧盟经济关系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欧盟官员和商会人士一再向笔者强调的:在市场开放这一块,中欧之间严重不对等,即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几乎没有限制,而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则差异很大。解决这一核心障碍的有效和最佳路径,就是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对相关内容以国家间条约形式明确予以规定。欧盟外交和商会人士认为:“中欧之间的投资协议将让多数欧盟企业在中国拥有平等地位,有可能让中欧关系的修复向前迈一大步;同时,协议将解决欧盟所说的歧视问题,以及本地企业获得不公平国家补贴的情况。”

  而对中国来说,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苏庆义所分析的:RCEP虽然能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和战略收益,但在市场开放和制度性规则两个维度上带来的收益有限。他认为,这两个维度分别对应服务和投资的开放,以及中国国内改革,主动推动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更具现实意义。因此他认为:相比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应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而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重大意义在于:稳定的中欧关系就此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险。今后中欧之间还会在人权、香港、南中国海等议题上继续存在矛盾和博弈,但欧盟不大可能成为中国对手的反华盟友,尤其不会与中国的对手联合对华采取实际的对抗行动了,只要中欧认真执行双边协定。

  因此对中国来说,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不仅对双方有经济意义,对中国更具有现实的政治和外交上的实际意义。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中国疫苗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责任编辑: 昀舒

曹辛:中国疫苗在海外推广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关键词: 全球卫生 中国-欧盟关系

来源:FT中文网 2020-12-21 11:39:08

曹辛:中国疫苗在海外推广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作者:曹辛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重大意义在于:稳定的中欧关系就此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险。今后中欧之间还会在人权、香港、南中国海等议题上继续存在矛盾和博弈,但欧盟不大可能成为中国对手的反华盟友,尤其不会与中国的对手联合对华采取实际的对抗行动了,只要中欧认真执行双边协定。

  上周国际舆论有两件和中国有关的事件颇受关注:一件是中国疫苗在海外的推广,另一件则是中国有望于年底和欧盟签署双边投资协定。

  这两件事情实际上是相关的,其根子都是疫情,从历史上看,自然灾害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往往都是革命性的。就上周情势看: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严重蔓延,导致中国制造模式的再现,其大批量的生产能力使中国疫苗可能走向世界,但它当前却面临着不少问题;同时,疫情造成的世界经济萎缩,客观上促成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进程快速向前迈进。因为疫情也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下一步的障碍和限制,为求突围,中国接受了欧洲要求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条件,这直接促成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快速进展。而且,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本身,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体制性改革,继而在根本上有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

_115335253_gettyimages-1227925886-1.jpg

  中国疫苗的争议

  上周关于中国疫苗,在海外可谓存在广泛争议。

  先是媒体报道,中国国药的灭活疫苗在国内没有给予批文的背景下,在海外阿联酋注册,这难免让人对该疫苗为什么在国内没有颁发给批文、没有登记注册产生疑问。此外,本月初香港特区政府引入三款疫苗,其中一款是中国大陆科兴生产的灭活疫苗,占引入总量的一半。这在当地坊间再次引发对大陆疫苗的质疑,海外华人媒体也开始加入讨论。其中,舆论还提到:因为港府亲大陆,因而引入的大陆疫苗数量占了当地引入疫苗总量的一半。

  这里的关键还是疫苗的质量,其核心第一是安全,其次是有效。

  客观来说,新冠病毒是新病毒,疫苗也是新的,疫苗的安全和效果自然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另一个客观事实是,由于新冠病毒来势凶猛,而且欧美国家因民族性格、政府管理方式不同,也不大可能像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样,采取封锁、控制人与人接触的方式隔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这种现实使得医学科学发达的欧美诸国饱受新冠病毒之害。这一切使得全世界抗疫疫苗的研发走入了快速推进的路径,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情况。但尽管如此,欧美国家在疫苗研发中,有两点原则基本还是坚持了的,即:做完了三期临床试验;政府在法律上对疫苗发了批文。而且特别要指出的是,欧美国家开发的是全新的疫苗,坚持这两点原则并不容易。

  而中国的疫苗之所以受到海外质疑,首先是,它使用的是欧美发明、已经使用过的疫苗,并非原创,这实际上显示中国疫苗研发在世界上水平并不高。还有一个问题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公开信息,目前没有一款中国疫苗做完了三期临床试验,根据医学伦理和安全性,这是绝对不可以使用在人身上的,更何况是拿到海外销售。而且,中国政府也没有给任何一款中国疫苗批文,这在医疗管理上,意味着没有人对疫苗或药品使用后的后果负责。最后,由于中国目前主要是用老旧的灭活技术制作疫苗,这其中存在着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提出的“ADE”的问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隐藏了使用的风险,这可能才是让使用者真正后怕的最大因素。上述各类因素,造成中国疫苗在海外受到疑虑和争议,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惟有实践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包括英美国家研发出来的先进产品,也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另一方面,在疫苗开发出来之后的一年内,可以预见世界将处于疫苗荒的现实状态。

  一方面,在今年这个冬季来临后,世界范围内感染新冠的人会大幅上升。根据巴黎和柏林媒体上周的报道,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新冠死亡病例超过50万起的地区。按照法新社的统计,截至上周四,欧洲52个国家和地区破50万关口,整个欧洲的疫情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另一方面,刚刚生产出来的各类疫苗,数量本身就很有限。而相比之下,中国疫苗因为使用的是西方既有技术,加上中国制造模式的大批量生产能力,疫苗可以大量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世界的疫苗荒。但前提是:中国疫苗需要经历安全、有效的世界性考验和认可。

  中国有望真正拥有欧盟市场

  上周另一件大事是:多名中外官员和外交人士均透露,中国和欧盟有望于年底前达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该协定的谈判时间已经长达六年。

  笔者一直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和各种渠道撰文认为:即便中美关系果真完全脱钩,但只要东盟、欧盟和日本市场中国还能保留,则中国仍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支撑下去,前提是上述三块市场不再丢失任何一块,因为中国是大国,其经济量和质的发展,需要全球市场的支撑。而中国和欧盟经济关系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欧盟官员和商会人士一再向笔者强调的:在市场开放这一块,中欧之间严重不对等,即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几乎没有限制,而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则差异很大。解决这一核心障碍的有效和最佳路径,就是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对相关内容以国家间条约形式明确予以规定。欧盟外交和商会人士认为:“中欧之间的投资协议将让多数欧盟企业在中国拥有平等地位,有可能让中欧关系的修复向前迈一大步;同时,协议将解决欧盟所说的歧视问题,以及本地企业获得不公平国家补贴的情况。”

  而对中国来说,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苏庆义所分析的:RCEP虽然能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和战略收益,但在市场开放和制度性规则两个维度上带来的收益有限。他认为,这两个维度分别对应服务和投资的开放,以及中国国内改革,主动推动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更具现实意义。因此他认为:相比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应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而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重大意义在于:稳定的中欧关系就此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险。今后中欧之间还会在人权、香港、南中国海等议题上继续存在矛盾和博弈,但欧盟不大可能成为中国对手的反华盟友,尤其不会与中国的对手联合对华采取实际的对抗行动了,只要中欧认真执行双边协定。

  因此对中国来说,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不仅对双方有经济意义,对中国更具有现实的政治和外交上的实际意义。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中国疫苗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