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曹辛: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关键词: 全球卫生

来源:FT中文网 2020-12-07 11:17:12

曹辛: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作者:曹辛

中国政要已经在联合国再次表明了将疫苗当作世界公共卫生产品的态度,至于下一步怎么执行,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宁可慎重:一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如果这方面出问题,在中美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对中国外交的后果难以预测;其次是,提供疫苗公共卫生产品一定要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共同执行,它更专业,也更具有权威性。

  由于新冠疫情随着冬天的来临而加剧,当前全世界疫情局势也进入了高发期。上周,国际舆论出现了两条引人注目的消息:

  一是路透社、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2月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他特别指出: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访问的中国学者指出,中国“疫苗外交”开始进入执行阶段,北京试图通过在国际场合表态建立正面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国形成对比。

  第二条是,近来频繁对国际疫情问题发表指导性评论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2月4日表示: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使人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但要结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疫苗已推出,人们也需继续遵守公共卫生措施的规定。

photo.jpg

  上述两个信息说明: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另一方面,结束全球新冠大流行,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疫苗外交斗争:争大国国际形象

  就当前来看,此轮疫苗外交斗争的核心客观上有两个,一是大国之间比疫苗开发的产品质量和速度;二是比是否为全世界欠发达国家免费提供疫苗,两者争的都是大国国际形象。但客观地说,前者是一切的前提。

  就前者而言,目前中国疫苗研发的现状是:几乎没有产品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灭活疫苗的ADE问题没有解决;国务院行政主管机关没有给任何一种国产疫苗颁发批准文号。中国副总理孙春兰12月2号在北京相关企业调研情况时特别指出:要继续科学严谨推进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做好审评审批工作,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经得起各方面检验。要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严格按照质量监管、生物安全等法规、程序和要求,健全疫苗全流程追溯体系,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这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中国目前的疫苗产品研发尚未完成国际认可技术标准规定的相关程序;产品质量需要严格加强;要“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经得起各方面检验”。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疫苗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最终检验。

  孙春兰副总理的上述要求,也在今年以来国外众多科学类专业媒体上有所体现。国际科学家都对中国当前疫苗产品的质量和研发程序,提出了很多专业问题和质疑,而且还将继续这样做。与此同时,国外大的医药类企业也以给本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研发程序规范的方式,将上述科学家对中国产品的问题和质疑公布于众。这里可能有产品竞争问题,但所公布内容依据的却是国际科学家的标准。

  与此同时,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疫苗已经或即将获得所在国批文,也就是获得了相关的法律地位;而且,这些疫苗将于本月开始注射。

  因此,第一轮国际外交博弈的第一个内容实际上已经结束,结果已经非常清楚,无论是产品开发速度还是产品质量都是如此。

  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国际科学家会按照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就当前中国主要几种疫苗产品的质量、研发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等每一个细节给予高度关注和监督,这对中国疫苗产品的下一步研发,同样也会产生影响,并影响产品质量的下一轮博弈,特别是,影响随后的外交博弈。

  大国外交的第二个核心博弈是,是否免费给世界上欠发达地区人民疫苗、将各国研发的疫苗变成世界公共产品,就此问题而言,客观上也是有个依据常识的公认衡量标准的。

  一般来说,被感染人数较多的国家,首先要解决国内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医护人员、易感人群、体弱多病者等,同时,由于疫苗刚开发,数量有限而需要满足的人又较多,因此作为国际公共卫生产品提供的疫苗自然就会相对少一些。与此相反,被感染人数较少的国家,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自然也应相对多一些,因为实际需求量相对较少。当然,中国虽然感染人数少,但人口基数太大,情况又有所不同。

  根据上述公认的标准和事实,除非对相关大国提出明确的贡献标准,否则大国抗疫外交的第二轮博弈实际上并不好操作。因为是博弈,在很难界定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最后这场博弈也就很可能变成一场国际宣传战。尤其是考虑到在这场宣传战的第一阶段特朗普还在任,最后这场宣传战会很热闹,但很难分出来胜负。

  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地的抗疫实际需要,向相关国家提出一定的产品贡献数量,由贡献国和该组织商定后共同执行;另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结束全球新冠仍需时日,但东亚前景看好

  就结束全球新冠大流行来说,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给予了明确的结论:要在世界范围内结束新冠疫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主要是指刚刚生产出来的疫苗数量不能迅速满足全球疫情蔓延的实际需要,以及冬季已经来临,新冠进入了高感染期。再考虑到整个南、北美洲大陆、非洲等地存在大量感染者,仅满足医护人员、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等特别人群的需要,疫苗的生产便需要不短的时间。

  据世卫人士介绍,还有一个背景是:当前已经开发出疫苗的生产国,本身就是疫情的重感染区,需要首先治疗的感染者的特定人群规模就很大,而且这里客观上还有经济因素在起作用。由此判断,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整个世界疫情形势才能有所好转,经过明年一年的时间后,才能看到新冠大流行结束的曙光。

  上述权威人士一致认为:就整个世界范围的疫情形势而言,东亚地区控制得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中、日、韩和台湾地区。在疫苗研发已经看见曙光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必须在这些地区继续紧抓公共卫生的防疫措施不能放手;同时尽快注射疫苗。如此,才能巩固当前东亚国家的防疫成果,在这一地区首先结束新冠疫情大流行,继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谭德赛所谓全球新冠结束还需时日这番话,还有提醒大国不要对抗疫政治挂帅、影响全球范围抗疫成效的意思。这在他对疫苗的多次表态中可以看出。他自9月以来就公开表态:“疫苗民族主义”只会拖慢遏止疫情的努力、“疫苗国家主义”将延长而不会缩短新冠大流行。在疫苗即将问世前,他具有指导性的表态是:应该让所有国家的一部分人(特殊需要者)先注射,而不是让一部分国家的所有人都注射。这已经表明了世卫组织的态度,其实质是反对抗疫搞政治挂帅的。

  中国政要已经在联合国再次表明了将疫苗当作世界公共卫生产品的态度,至于下一步怎么执行,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宁可慎重:一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如果这方面出问题,在中美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对中国外交的后果难以预测;其次是,提供疫苗公共卫生产品一定要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共同执行,它更专业,也更具有权威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然开始》

责任编辑: 昀舒

曹辛: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关键词: 全球卫生

来源:FT中文网 2020-12-07 11:17:12

曹辛: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作者:曹辛

中国政要已经在联合国再次表明了将疫苗当作世界公共卫生产品的态度,至于下一步怎么执行,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宁可慎重:一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如果这方面出问题,在中美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对中国外交的后果难以预测;其次是,提供疫苗公共卫生产品一定要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共同执行,它更专业,也更具有权威性。

  由于新冠疫情随着冬天的来临而加剧,当前全世界疫情局势也进入了高发期。上周,国际舆论出现了两条引人注目的消息:

  一是路透社、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2月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他特别指出: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访问的中国学者指出,中国“疫苗外交”开始进入执行阶段,北京试图通过在国际场合表态建立正面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国形成对比。

  第二条是,近来频繁对国际疫情问题发表指导性评论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2月4日表示: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使人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但要结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疫苗已推出,人们也需继续遵守公共卫生措施的规定。

photo.jpg

  上述两个信息说明: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另一方面,结束全球新冠大流行,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疫苗外交斗争:争大国国际形象

  就当前来看,此轮疫苗外交斗争的核心客观上有两个,一是大国之间比疫苗开发的产品质量和速度;二是比是否为全世界欠发达国家免费提供疫苗,两者争的都是大国国际形象。但客观地说,前者是一切的前提。

  就前者而言,目前中国疫苗研发的现状是:几乎没有产品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灭活疫苗的ADE问题没有解决;国务院行政主管机关没有给任何一种国产疫苗颁发批准文号。中国副总理孙春兰12月2号在北京相关企业调研情况时特别指出:要继续科学严谨推进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做好审评审批工作,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经得起各方面检验。要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严格按照质量监管、生物安全等法规、程序和要求,健全疫苗全流程追溯体系,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这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中国目前的疫苗产品研发尚未完成国际认可技术标准规定的相关程序;产品质量需要严格加强;要“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经得起各方面检验”。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疫苗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最终检验。

  孙春兰副总理的上述要求,也在今年以来国外众多科学类专业媒体上有所体现。国际科学家都对中国当前疫苗产品的质量和研发程序,提出了很多专业问题和质疑,而且还将继续这样做。与此同时,国外大的医药类企业也以给本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研发程序规范的方式,将上述科学家对中国产品的问题和质疑公布于众。这里可能有产品竞争问题,但所公布内容依据的却是国际科学家的标准。

  与此同时,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疫苗已经或即将获得所在国批文,也就是获得了相关的法律地位;而且,这些疫苗将于本月开始注射。

  因此,第一轮国际外交博弈的第一个内容实际上已经结束,结果已经非常清楚,无论是产品开发速度还是产品质量都是如此。

  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国际科学家会按照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就当前中国主要几种疫苗产品的质量、研发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等每一个细节给予高度关注和监督,这对中国疫苗产品的下一步研发,同样也会产生影响,并影响产品质量的下一轮博弈,特别是,影响随后的外交博弈。

  大国外交的第二个核心博弈是,是否免费给世界上欠发达地区人民疫苗、将各国研发的疫苗变成世界公共产品,就此问题而言,客观上也是有个依据常识的公认衡量标准的。

  一般来说,被感染人数较多的国家,首先要解决国内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医护人员、易感人群、体弱多病者等,同时,由于疫苗刚开发,数量有限而需要满足的人又较多,因此作为国际公共卫生产品提供的疫苗自然就会相对少一些。与此相反,被感染人数较少的国家,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自然也应相对多一些,因为实际需求量相对较少。当然,中国虽然感染人数少,但人口基数太大,情况又有所不同。

  根据上述公认的标准和事实,除非对相关大国提出明确的贡献标准,否则大国抗疫外交的第二轮博弈实际上并不好操作。因为是博弈,在很难界定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最后这场博弈也就很可能变成一场国际宣传战。尤其是考虑到在这场宣传战的第一阶段特朗普还在任,最后这场宣传战会很热闹,但很难分出来胜负。

  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地的抗疫实际需要,向相关国家提出一定的产品贡献数量,由贡献国和该组织商定后共同执行;另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结束全球新冠仍需时日,但东亚前景看好

  就结束全球新冠大流行来说,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给予了明确的结论:要在世界范围内结束新冠疫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主要是指刚刚生产出来的疫苗数量不能迅速满足全球疫情蔓延的实际需要,以及冬季已经来临,新冠进入了高感染期。再考虑到整个南、北美洲大陆、非洲等地存在大量感染者,仅满足医护人员、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等特别人群的需要,疫苗的生产便需要不短的时间。

  据世卫人士介绍,还有一个背景是:当前已经开发出疫苗的生产国,本身就是疫情的重感染区,需要首先治疗的感染者的特定人群规模就很大,而且这里客观上还有经济因素在起作用。由此判断,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整个世界疫情形势才能有所好转,经过明年一年的时间后,才能看到新冠大流行结束的曙光。

  上述权威人士一致认为:就整个世界范围的疫情形势而言,东亚地区控制得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中、日、韩和台湾地区。在疫苗研发已经看见曙光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必须在这些地区继续紧抓公共卫生的防疫措施不能放手;同时尽快注射疫苗。如此,才能巩固当前东亚国家的防疫成果,在这一地区首先结束新冠疫情大流行,继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谭德赛所谓全球新冠结束还需时日这番话,还有提醒大国不要对抗疫政治挂帅、影响全球范围抗疫成效的意思。这在他对疫苗的多次表态中可以看出。他自9月以来就公开表态:“疫苗民族主义”只会拖慢遏止疫情的努力、“疫苗国家主义”将延长而不会缩短新冠大流行。在疫苗即将问世前,他具有指导性的表态是:应该让所有国家的一部分人(特殊需要者)先注射,而不是让一部分国家的所有人都注射。这已经表明了世卫组织的态度,其实质是反对抗疫搞政治挂帅的。

  中国政要已经在联合国再次表明了将疫苗当作世界公共卫生产品的态度,至于下一步怎么执行,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宁可慎重:一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如果这方面出问题,在中美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对中国外交的后果难以预测;其次是,提供疫苗公共卫生产品一定要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共同执行,它更专业,也更具有权威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然开始》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