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或阻碍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关键词: 全球卫生

来源:思想库报告 2020-08-07 10:47:41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或阻碍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作者:Ana Santos Rutschman

从长远来看,至关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国际框架,使疫苗的开发和分配恢复到公共利益的状态。这种模式应优先在全球分配疫苗剂量,同时确保有需要的人口负担得起。

  针对新冠病毒的药品开发竞赛已迅速扩大到数百个研究项目,截至2020年6月,有超过140种候选疫苗正在开发中,其中20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同时还有200多种药物正在考虑用于治疗目的。

  随着一些政府在春末开始缩小获得优先地位的项目名单,“疫苗民族主义”的苗头出现了——这一说法与为少数国家(传统上为发达国家)保留大量新型疫苗的协议有关。虽然这些战略并不新鲜,但在疫苗可预防疾病大规模爆发期间,它们已成为最近谈判的一个标志。如果不加以解决,疫苗民族主义可能对首批上市的新冠疫苗的公平使用造成严重后果。

TIM截图20200807104752.jpg

  考虑一下2009年流感(H1N1)大流行期间发生的事情。这是四十年来第一次全球流感大流行,起源于2009年4月中旬的加利福尼亚。它持续了几个月,现在估计已造成超过16000人死亡。到2009年5月,发达国家谈判达成了预生产合同,将所有可生产的疫苗剂量有效地分配给国内市场,仅美国就谈判达成了购买多达60万剂H1N1疫苗的选择权,而当时全球大流行病疫苗的生产能力估计在10亿至20亿剂之间。2009年参与H1N1疫苗预购协议的公司——赛诺菲、葛兰素史克和诺华,目前在新冠疫苗开发竞赛中参与了多个研发项目。

  2020年3月,疫苗民族主义的另一个变种出现了。德国报纸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CureVac展开对话,以确保该公司新冠候选疫苗的独家权利。虽然谈判没有走远,但这种可能性促使德国政府讽刺地说,“德国是非卖品”,并进一步强调,"如果疫苗是在德国研发的,那么它就是为德国和世界服务的。"

  5月中旬,类似的插曲更进一步。赛诺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制造商之一,其首席执行官Paul Hudson表示,美国拥有赛诺菲新冠疫苗的“最大预购权”。虽然赛诺菲是一家法国公司,但它得到了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的资助,用于开发新冠候选疫苗。公共部门资金的存在是Hudson先生提出的给予美国市场优惠待遇的主要理由。然而,一天后,在大西洋两岸的批评声中,赛诺菲公司改变了立场,宣布任何国家都不会优先获得新兴的新冠疫苗。

  法律、政策和地缘政治系统地赋予了某些国家谈判协议的能力,这些协议促进了它们的利益,却损害了欠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健康。规范和促进技术与科学创新的法律——特别是知识产权规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协调起来,以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相同的保护标准。虽然目前的国际法律基础设施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政策,以负担得起的价格采购医药产品,但发达国家一直向第三世界国家施压,要求它们签订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从根本上剥夺发展中经济体的这种权力。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人们重新将国际知识产权作为抵消部分不平衡的手段。包括智利、厄瓜多尔和以色列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表示,它们打算通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31条规定的强制许可制度,保持它们获得负担得起的新冠药物和疫苗的能力。这项规定使各国政府能为有能力生产药品或疫苗的第三方授予非独占许可证,虽然受到一些要求的限制,但在专利持有公司忽视一国市场或天价售卖的情况下,强制许可制度确保了该国政府能为国内市场提供增进福利的产品。从目前疫情的严重程度可以看出,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几个经济强国——但不包括美国——也采取了步骤,为新冠期间的强制许可提供便利。

  在以往的公共卫生危机中,特别是在艾滋病毒/艾滋病药物方面,零星地使用过强制许可这样的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疫苗方面不太可能有意义。在有限的几个国家中,只有极少数公司具有生产疫苗的能力。无论何时,第一批新冠疫苗的供应都会受到固有的限制。通过不受约束地使用合同框架,民族主义政策必然会加剧这一问题,任由其发展,那么将再次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最不利的地位。2009年,当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捐赠疫苗时,最严重的疫情已经过去,预计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中,类似的模式对世界上许多最脆弱的人群将是灾难性的。

  同时,那些看似因储备疫苗剂量而受益于民族主义的国家的公民,可能不会有预期的好结果。美国尤其如此,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Alex Azar曾表示,政府并不会为了新冠疫苗的可负担性而进行市场干预。如果民族主义游戏玩到极致,各国各自守护国内的疫苗市场,那么一旦新冠疫苗商业化被定以高价,那么最贫穷和最弱势的公民可能无生路可走,特别是美国的黑人和拉丁裔人口已经承受了最严重的疫情。类似的担忧在寨卡疫苗竞赛中也出现过,当时美军和赛诺菲就生产候选疫苗进行了初步谈判,但合同中没有加入可负担得起的价格条款。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出现,凸显了跨国层面研发和疫苗治理的基本问题。规制疫苗分配的知识产权法和合同自由原则,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讨价还价的不对称。此外,它们还说明了我们是如何集体地将疫苗视为私有化商品的,而实际上它们应该被理解为全球公共品——“可能惠及所有国家的具有利益和/或成本的商品”。即使它们是由私人或公私实体开发的,全球公共产品也会让跨越国界和市场的人们受益,不应被视为纯粹私有化的商品。如果不认识到疫苗的这一层面,就会削弱其公共卫生利益的社会化。

  从长远来看,至关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国际框架,使疫苗的开发和分配恢复到公共利益的状态。这种模式应优先在全球分配疫苗剂量,同时确保有需要的人口负担得起。此外,应在大流行发生之前商定这样一项计划,因为在危机期间,各国、协调机构和谈判者都是在考虑短期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补救性运作。如果没有预先制定的计划,民族主义行为可能会周期性地继续爆发,从而阻碍了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原载《乔治城国际事务杂志》2020年7月

责任编辑: 昀舒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或阻碍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关键词: 全球卫生

来源:思想库报告 2020-08-07 10:47:41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或阻碍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作者:Ana Santos Rutschman

从长远来看,至关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国际框架,使疫苗的开发和分配恢复到公共利益的状态。这种模式应优先在全球分配疫苗剂量,同时确保有需要的人口负担得起。

  针对新冠病毒的药品开发竞赛已迅速扩大到数百个研究项目,截至2020年6月,有超过140种候选疫苗正在开发中,其中20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同时还有200多种药物正在考虑用于治疗目的。

  随着一些政府在春末开始缩小获得优先地位的项目名单,“疫苗民族主义”的苗头出现了——这一说法与为少数国家(传统上为发达国家)保留大量新型疫苗的协议有关。虽然这些战略并不新鲜,但在疫苗可预防疾病大规模爆发期间,它们已成为最近谈判的一个标志。如果不加以解决,疫苗民族主义可能对首批上市的新冠疫苗的公平使用造成严重后果。

TIM截图20200807104752.jpg

  考虑一下2009年流感(H1N1)大流行期间发生的事情。这是四十年来第一次全球流感大流行,起源于2009年4月中旬的加利福尼亚。它持续了几个月,现在估计已造成超过16000人死亡。到2009年5月,发达国家谈判达成了预生产合同,将所有可生产的疫苗剂量有效地分配给国内市场,仅美国就谈判达成了购买多达60万剂H1N1疫苗的选择权,而当时全球大流行病疫苗的生产能力估计在10亿至20亿剂之间。2009年参与H1N1疫苗预购协议的公司——赛诺菲、葛兰素史克和诺华,目前在新冠疫苗开发竞赛中参与了多个研发项目。

  2020年3月,疫苗民族主义的另一个变种出现了。德国报纸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CureVac展开对话,以确保该公司新冠候选疫苗的独家权利。虽然谈判没有走远,但这种可能性促使德国政府讽刺地说,“德国是非卖品”,并进一步强调,"如果疫苗是在德国研发的,那么它就是为德国和世界服务的。"

  5月中旬,类似的插曲更进一步。赛诺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制造商之一,其首席执行官Paul Hudson表示,美国拥有赛诺菲新冠疫苗的“最大预购权”。虽然赛诺菲是一家法国公司,但它得到了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的资助,用于开发新冠候选疫苗。公共部门资金的存在是Hudson先生提出的给予美国市场优惠待遇的主要理由。然而,一天后,在大西洋两岸的批评声中,赛诺菲公司改变了立场,宣布任何国家都不会优先获得新兴的新冠疫苗。

  法律、政策和地缘政治系统地赋予了某些国家谈判协议的能力,这些协议促进了它们的利益,却损害了欠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健康。规范和促进技术与科学创新的法律——特别是知识产权规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协调起来,以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相同的保护标准。虽然目前的国际法律基础设施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政策,以负担得起的价格采购医药产品,但发达国家一直向第三世界国家施压,要求它们签订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从根本上剥夺发展中经济体的这种权力。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人们重新将国际知识产权作为抵消部分不平衡的手段。包括智利、厄瓜多尔和以色列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表示,它们打算通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31条规定的强制许可制度,保持它们获得负担得起的新冠药物和疫苗的能力。这项规定使各国政府能为有能力生产药品或疫苗的第三方授予非独占许可证,虽然受到一些要求的限制,但在专利持有公司忽视一国市场或天价售卖的情况下,强制许可制度确保了该国政府能为国内市场提供增进福利的产品。从目前疫情的严重程度可以看出,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几个经济强国——但不包括美国——也采取了步骤,为新冠期间的强制许可提供便利。

  在以往的公共卫生危机中,特别是在艾滋病毒/艾滋病药物方面,零星地使用过强制许可这样的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疫苗方面不太可能有意义。在有限的几个国家中,只有极少数公司具有生产疫苗的能力。无论何时,第一批新冠疫苗的供应都会受到固有的限制。通过不受约束地使用合同框架,民族主义政策必然会加剧这一问题,任由其发展,那么将再次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最不利的地位。2009年,当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捐赠疫苗时,最严重的疫情已经过去,预计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中,类似的模式对世界上许多最脆弱的人群将是灾难性的。

  同时,那些看似因储备疫苗剂量而受益于民族主义的国家的公民,可能不会有预期的好结果。美国尤其如此,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Alex Azar曾表示,政府并不会为了新冠疫苗的可负担性而进行市场干预。如果民族主义游戏玩到极致,各国各自守护国内的疫苗市场,那么一旦新冠疫苗商业化被定以高价,那么最贫穷和最弱势的公民可能无生路可走,特别是美国的黑人和拉丁裔人口已经承受了最严重的疫情。类似的担忧在寨卡疫苗竞赛中也出现过,当时美军和赛诺菲就生产候选疫苗进行了初步谈判,但合同中没有加入可负担得起的价格条款。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出现,凸显了跨国层面研发和疫苗治理的基本问题。规制疫苗分配的知识产权法和合同自由原则,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讨价还价的不对称。此外,它们还说明了我们是如何集体地将疫苗视为私有化商品的,而实际上它们应该被理解为全球公共品——“可能惠及所有国家的具有利益和/或成本的商品”。即使它们是由私人或公私实体开发的,全球公共产品也会让跨越国界和市场的人们受益,不应被视为纯粹私有化的商品。如果不认识到疫苗的这一层面,就会削弱其公共卫生利益的社会化。

  从长远来看,至关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国际框架,使疫苗的开发和分配恢复到公共利益的状态。这种模式应优先在全球分配疫苗剂量,同时确保有需要的人口负担得起。此外,应在大流行发生之前商定这样一项计划,因为在危机期间,各国、协调机构和谈判者都是在考虑短期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补救性运作。如果没有预先制定的计划,民族主义行为可能会周期性地继续爆发,从而阻碍了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原载《乔治城国际事务杂志》2020年7月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