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曹辛:抗疫仍是焦点,欧盟可能领导世卫,中国不会是关键性角色

关键词: 全球卫生

来源:FT中文网 2020-06-29 10:25:04

曹辛:抗疫仍是焦点,欧盟可能领导世卫,中国不会是关键性角色

作者:曹辛

上周路透社独家报道说:欧洲高级官员称,欧洲将与美国合作重组世卫组织。因为世卫长期以来就是美国的世卫,这种如此外交的报道口吻,其对美国的潜在含义是毋庸置疑的:世卫要换领导了,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最近和世卫的紧张关系,以及特朗普一以贯之的退群思路;同时这还意味着:未来中国不会参与世卫的领导事宜。

  在过去的一周,防疫和抗疫仍然是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而上周这个话题有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点。

  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可能会换东家了。作为传统上一直就是由美国主导的世卫组织,有可能换成欧盟当家,虽然理论上美国可能还有影响力,但恐怕不是决定性的了,而中国在其中也不会是关键性的角色,随着公共卫生外交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这无疑是国际政治的一个新动态。

  其次,中国国家卫健委6月25日发了一个题为《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 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的文件。媒体为此做的标题是“国家卫健委:各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这清楚地说明了这份文件的宗旨,然而这份文件对当前北京市的要求却单独列入,这使得这份文件看上去似乎相互矛盾。

_96137368_gettyimages-144934089-2048.jpg

  欧盟可能领导世卫

  上周路透社独家报道说:欧洲高级官员称,欧洲将与美国合作重组世卫组织。因为世卫长期以来就是美国的世卫,这种如此外交的报道口吻,其对美国的潜在含义是毋庸置疑的:世卫要换领导了,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最近和世卫的紧张关系,以及特朗普一以贯之的退群思路;同时这还意味着:未来中国不会参与世卫的领导事宜。

  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一是欧盟的核心国家正在加强介入世卫事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卫生官员在讨论不公开倡议时说,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正在与美国在技术层面上讨论世卫组织的改革。

  德国卫生部发言人说,在德国于7月1日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前,柏林希望与世界卫生组织加强接触。

  法国卫生部发言人还表示,世卫组织将列入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议程,巴黎将与柏林合作。他说,法国支持世卫组织的改革,但变革应遵循该组织对COVID-19危机处理方式的评估。

  英国政府发言人说,英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合作,“鼓励和支持透明度,效率和良好管理”。

  欧洲如此强势地高调介入,说明欧洲和世卫组织显然事先对此有所沟通,同时无论是财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力,欧洲都有资格领导世卫。既然特朗普的思想是要退群,和世卫的关系又搞的很糟,这一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未来中国的作用在哪里呢?路透社的报道同样给出了答案。

  路透社报道说,一位欧洲高级卫生官员表示,欧洲各国政府正在与美国合作,制定对世卫组织进行全面改革的计划,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世卫组织的独立性。所谓“全面改革”、“独立性”意味着,欧洲对于世卫组织存在着与美国相同的担忧。

  这位官员很直白地表示:“我们正在讨论将世卫组织应急管理机制与任何单个国家的影响区分开的方法。”这里所谓的“应急管理机制”、“单个国家的影响”的提法,其指向是非常清楚的。路透社认为:这显然是指在今年年初对冠状病毒危机的最初反应期间该机构离中国太近的指控。

  除了欧洲官员的信息,日内瓦的欧洲专家近日更是对上述内容发出了公开的呼吁。日内瓦国际和发展研究所全球健康中心的创始人和主席伊露娜•克伊克布什教授本月中旬发文说: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战略上,一个强大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机会在于一种新的权力动态,这种动态寻求建立一种替代美中僵局的方式。所有的区域势力集团——欧盟、亚洲和非洲的战略参与者——都渴望平衡美国和中国的角色。显然,各国无意将世卫组织的规则制定权移交给中国——这一权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中等国家、小国和发展中国家而言。但是,也没有什么兴趣把它交还给美国,尤其是因为——正如许多知情人士承认的那样——它经常削弱世界卫生组织的规范和制定标准的权力。

  此外,上述文章还称欧盟和德国是世卫组织最重要和最为可靠的伙伴,并透露:欧盟和德国将于7月1日后,“在制定世卫组织新议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德国将于7月1日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本轮欧盟轮值主席被称为“新冠病毒主席”。上周四,德国卫生部长宣布:德国捐赠了5亿欧元给世卫组织作为2020年度的捐款,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

  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

  长期在世卫工作的专家杜玉平上周就此向笔者预测:“欧洲将领导其他国家,拉拢其它国家;不会让美国参与领导;适当利用中国。”未来的前景,应该就是如此。

  北京防疫重要,对北方中国经济的引领更重要

  上周25日,抗疫大国中国的国家卫健委就当前中国的疫情,发布了《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 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的公告,就当前疫情形势下与发展经济密切相关的“人员有序流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核心是要求“各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保证经济的继续发展。

  然而仔细阅读这个文件后发现,这个国务院系统的文件,对北京市和中国其它地方的要求和规范是不同的。

  最关键的差别是:北京以外地方的低风险地区,“人员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而对北京市低风险地区的要求则是:“离京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按照《关于做好离京人员新冠肺炎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8号)执行”。而上述198号文要求:北京市除中高风险地区的“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就使国家卫健委的上述文件出现了两个标准:同是来自低风险感染地区,体温正常且持“绿码”,北京市人员(198号文中规定的的“其他人员”)仍然要做核酸检测,并取得合格证明才能离京出行,而北京之外的其他地方则不用。这导致这份文件在“推进人员有序流动”以及“各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的宗旨方面,北京和国内其他地区产生了矛盾,并使得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防疫文件,即:国家卫健委对全国的规范文件和北京市卫健委自己的文件。

  矛盾的核心就在于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是否要做核酸检测才能自由出行,对此恐怕是有不同的立场和意见的。

  从北京市的角度说,可能认为北京是首都,北京丰台区新发地是此轮中国疫情的爆发地,所以防疫上要特别地严格要求。

  可不同的立场认为:核酸检测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根据中新社上周二对专家的采访报道说,核酸检测本身就有至少20%的假阴性,存在漏检问题,比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得到的感染率低;其次,北京规定的核酸检测的有效性只有7天,这对确要离京办事、公干的人来说,操作上有困难;同时,长期在世卫组织工作的专家告诉笔者,从世卫立场来说,核酸检测的唯一作用就是查找病毒溯源,其它作用并不明显,而短期内大量人员集中起来检测,本身就不符合防疫期间应减少人员大量集中的防疫原则和要求。当然,还有市民关心的、与其他城市相比检测费用的高低问题,这里对此姑且不议。

  上述观点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恐怕极其重要:既然在疫苗和有效药物发明前,人类要和这种病毒共存,那么实现感染病例的零增长就是完全不现实的目标。只要能控制住大局,能够有效实现人员和区域的快速隔离,就不会出现不可控。因此,防疫不能同生产与经济发展相对立,原则上防疫不能影响生产和经济活动,毕竟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是最大的真理。国家卫健委上述文件体现出的中央政府的宗旨,恐怕就在于此。北京市此轮疫情期间不停工不停产,就做得很好,但“人员有序流动”同样十分重要,因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人和物的自由流动,它直接关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是否会打折扣,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对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负面影响。

  还有一点同样非常重要:北京不仅在疫情控制上有着国内外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在经济发展上对包括整个华北和东北在内的北方中国同样具有很大的榜样和波及作用,这不仅在于北京经济在北方中国的体量,更在于首都就近的直接影响力。国内全面复工前,笔者接触的北方干部都表示:北京复工我们就复工,否则不复工,因为万一复工过程中有人被感染,我们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观点虽然陈旧,但这却是北方官员政治上的思考惯性,影响大而深远。北京的这一特性,在当前防疫和抗疫工作中同样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世界抗疫,国内外的两件大事》

责任编辑: 昀舒

曹辛:抗疫仍是焦点,欧盟可能领导世卫,中国不会是关键性角色

关键词: 全球卫生

来源:FT中文网 2020-06-29 10:25:04

曹辛:抗疫仍是焦点,欧盟可能领导世卫,中国不会是关键性角色

作者:曹辛

上周路透社独家报道说:欧洲高级官员称,欧洲将与美国合作重组世卫组织。因为世卫长期以来就是美国的世卫,这种如此外交的报道口吻,其对美国的潜在含义是毋庸置疑的:世卫要换领导了,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最近和世卫的紧张关系,以及特朗普一以贯之的退群思路;同时这还意味着:未来中国不会参与世卫的领导事宜。

  在过去的一周,防疫和抗疫仍然是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而上周这个话题有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点。

  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可能会换东家了。作为传统上一直就是由美国主导的世卫组织,有可能换成欧盟当家,虽然理论上美国可能还有影响力,但恐怕不是决定性的了,而中国在其中也不会是关键性的角色,随着公共卫生外交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这无疑是国际政治的一个新动态。

  其次,中国国家卫健委6月25日发了一个题为《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 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的文件。媒体为此做的标题是“国家卫健委:各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这清楚地说明了这份文件的宗旨,然而这份文件对当前北京市的要求却单独列入,这使得这份文件看上去似乎相互矛盾。

_96137368_gettyimages-144934089-2048.jpg

  欧盟可能领导世卫

  上周路透社独家报道说:欧洲高级官员称,欧洲将与美国合作重组世卫组织。因为世卫长期以来就是美国的世卫,这种如此外交的报道口吻,其对美国的潜在含义是毋庸置疑的:世卫要换领导了,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最近和世卫的紧张关系,以及特朗普一以贯之的退群思路;同时这还意味着:未来中国不会参与世卫的领导事宜。

  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一是欧盟的核心国家正在加强介入世卫事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卫生官员在讨论不公开倡议时说,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正在与美国在技术层面上讨论世卫组织的改革。

  德国卫生部发言人说,在德国于7月1日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前,柏林希望与世界卫生组织加强接触。

  法国卫生部发言人还表示,世卫组织将列入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议程,巴黎将与柏林合作。他说,法国支持世卫组织的改革,但变革应遵循该组织对COVID-19危机处理方式的评估。

  英国政府发言人说,英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合作,“鼓励和支持透明度,效率和良好管理”。

  欧洲如此强势地高调介入,说明欧洲和世卫组织显然事先对此有所沟通,同时无论是财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力,欧洲都有资格领导世卫。既然特朗普的思想是要退群,和世卫的关系又搞的很糟,这一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未来中国的作用在哪里呢?路透社的报道同样给出了答案。

  路透社报道说,一位欧洲高级卫生官员表示,欧洲各国政府正在与美国合作,制定对世卫组织进行全面改革的计划,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世卫组织的独立性。所谓“全面改革”、“独立性”意味着,欧洲对于世卫组织存在着与美国相同的担忧。

  这位官员很直白地表示:“我们正在讨论将世卫组织应急管理机制与任何单个国家的影响区分开的方法。”这里所谓的“应急管理机制”、“单个国家的影响”的提法,其指向是非常清楚的。路透社认为:这显然是指在今年年初对冠状病毒危机的最初反应期间该机构离中国太近的指控。

  除了欧洲官员的信息,日内瓦的欧洲专家近日更是对上述内容发出了公开的呼吁。日内瓦国际和发展研究所全球健康中心的创始人和主席伊露娜•克伊克布什教授本月中旬发文说: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战略上,一个强大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机会在于一种新的权力动态,这种动态寻求建立一种替代美中僵局的方式。所有的区域势力集团——欧盟、亚洲和非洲的战略参与者——都渴望平衡美国和中国的角色。显然,各国无意将世卫组织的规则制定权移交给中国——这一权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中等国家、小国和发展中国家而言。但是,也没有什么兴趣把它交还给美国,尤其是因为——正如许多知情人士承认的那样——它经常削弱世界卫生组织的规范和制定标准的权力。

  此外,上述文章还称欧盟和德国是世卫组织最重要和最为可靠的伙伴,并透露:欧盟和德国将于7月1日后,“在制定世卫组织新议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德国将于7月1日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本轮欧盟轮值主席被称为“新冠病毒主席”。上周四,德国卫生部长宣布:德国捐赠了5亿欧元给世卫组织作为2020年度的捐款,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

  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

  长期在世卫工作的专家杜玉平上周就此向笔者预测:“欧洲将领导其他国家,拉拢其它国家;不会让美国参与领导;适当利用中国。”未来的前景,应该就是如此。

  北京防疫重要,对北方中国经济的引领更重要

  上周25日,抗疫大国中国的国家卫健委就当前中国的疫情,发布了《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 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的公告,就当前疫情形势下与发展经济密切相关的“人员有序流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核心是要求“各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保证经济的继续发展。

  然而仔细阅读这个文件后发现,这个国务院系统的文件,对北京市和中国其它地方的要求和规范是不同的。

  最关键的差别是:北京以外地方的低风险地区,“人员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而对北京市低风险地区的要求则是:“离京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按照《关于做好离京人员新冠肺炎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8号)执行”。而上述198号文要求:北京市除中高风险地区的“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就使国家卫健委的上述文件出现了两个标准:同是来自低风险感染地区,体温正常且持“绿码”,北京市人员(198号文中规定的的“其他人员”)仍然要做核酸检测,并取得合格证明才能离京出行,而北京之外的其他地方则不用。这导致这份文件在“推进人员有序流动”以及“各地立即纠正限制人员流动的不合理措施”的宗旨方面,北京和国内其他地区产生了矛盾,并使得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防疫文件,即:国家卫健委对全国的规范文件和北京市卫健委自己的文件。

  矛盾的核心就在于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是否要做核酸检测才能自由出行,对此恐怕是有不同的立场和意见的。

  从北京市的角度说,可能认为北京是首都,北京丰台区新发地是此轮中国疫情的爆发地,所以防疫上要特别地严格要求。

  可不同的立场认为:核酸检测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根据中新社上周二对专家的采访报道说,核酸检测本身就有至少20%的假阴性,存在漏检问题,比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得到的感染率低;其次,北京规定的核酸检测的有效性只有7天,这对确要离京办事、公干的人来说,操作上有困难;同时,长期在世卫组织工作的专家告诉笔者,从世卫立场来说,核酸检测的唯一作用就是查找病毒溯源,其它作用并不明显,而短期内大量人员集中起来检测,本身就不符合防疫期间应减少人员大量集中的防疫原则和要求。当然,还有市民关心的、与其他城市相比检测费用的高低问题,这里对此姑且不议。

  上述观点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恐怕极其重要:既然在疫苗和有效药物发明前,人类要和这种病毒共存,那么实现感染病例的零增长就是完全不现实的目标。只要能控制住大局,能够有效实现人员和区域的快速隔离,就不会出现不可控。因此,防疫不能同生产与经济发展相对立,原则上防疫不能影响生产和经济活动,毕竟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是最大的真理。国家卫健委上述文件体现出的中央政府的宗旨,恐怕就在于此。北京市此轮疫情期间不停工不停产,就做得很好,但“人员有序流动”同样十分重要,因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人和物的自由流动,它直接关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是否会打折扣,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对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负面影响。

  还有一点同样非常重要:北京不仅在疫情控制上有着国内外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在经济发展上对包括整个华北和东北在内的北方中国同样具有很大的榜样和波及作用,这不仅在于北京经济在北方中国的体量,更在于首都就近的直接影响力。国内全面复工前,笔者接触的北方干部都表示:北京复工我们就复工,否则不复工,因为万一复工过程中有人被感染,我们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观点虽然陈旧,但这却是北方官员政治上的思考惯性,影响大而深远。北京的这一特性,在当前防疫和抗疫工作中同样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世界抗疫,国内外的两件大事》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