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FT中文网 2020-06-22 10:32:46
作者:曹辛
上周国际舆论的重点之一,就是中国北京的最新舆情。国际媒体报道说:不过短短几日,原本正逐渐回归正常的北京立刻进入疫情战时状态,包括限制人员出京、对小区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对于此次疫情发源地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居住观察、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停课、大学生停止返校等。
今年中国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北京的疫情是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的,研究这些特点,无疑让我们有所受益,因为这有利于找到管理上的漏洞,尤其是在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抗病毒疫苗、还要继续与病毒共存的现实下。
疫情总在一个点爆发
自北京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北京的疫情在全国的大环境下有着自身很显著的特点。这就是:
疫情基本上集中在一个点爆发,或者以一个点为主而不是分散性爆发,少数其他地方出现的感染病例也是从上述集中爆发点传染来的。国际专业组织和外国驻华机构也注意到了这个特点,这和呼吸道传染病四散爆发的特点是不一致的。
本次北京市以丰台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发源地的疫情爆发,就充分印证了上述这个特点:先是集中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爆发,再传播到全市相关区域,北京市其他地区甚至外地的全部病例,几乎都来自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不仅如此,除了上述新发地案例外,春节后发生的北京西城区某政府机构、某医院的一个部门、中央某部委的一个工作点的疫情,都符合上述在一个点集中爆发、再波及他处的特点,只是因为北京是首都,医疗资源集中,能够迅速控制局面,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疫情的第二个特点起:疫情爆发集中点的传染基本上是群体性感染,或者需群体性隔离观察,人数多而且集中。
在上述几个爆发点中,每次事发被感染或需隔离观察的人数均为几十人乃至更多,后果严重、危险,影响负面。北京发生的上述情况,在国内一线城市中闻所未闻。
国际专业组织和外国驻华机构官员认为,上述问题的核心,是城市的管理问题,即相关官员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是否认真负责,尤其是在基层。
上述人士认为,上述事件说明,各级政府和干部、人员存在着不负责任或者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在基层。他们认为,虽然防疫要求都提出来了,但因为缺乏具体的有效行动而无法落实。根据上述人士对北京的调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对进出人员不进行包括检测体温在内的基本健康检查了,一切人员均随意进出。
上述人士还认为,基层政府没有认真有效地落实相关防疫指示和要求。他们认为:这就是全局性的管理问题,是管理不善、乃至缺乏管理。
无独有偶的是,中国中纪委和国家监委网站日前就当前北京抗疫发表的文章也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戒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各负其责、各尽其责。”
这一切说明:防疫和抗疫的核心在于管理,在于细节。
零感染不现实,传染病非政治
另一方面,自今年中国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尤其是北京疫情表现出来的特点证明,必须要调整自己认识和处理疫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是:防疫和抗疫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必须以完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处理。这一点对政府决策和媒体报道尤其重要。
首先,新冠肺炎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在未有疫苗和有效药物的背景下,人类只能对其加以控制并学会与它共存,而不可能指望它自行消失。在疫苗产生之前,分散的、少数的疫情和病例会不时出现,这是正常和现实的,那种几十天未有病例出现的情况,完全不能证明病毒已经消失、不会再次爆发更大的疫情,这才是对待疫情的科学态度。在新闻报道和政府宣传中动辄强调某地已经多日未有疫情或病例发生,本身就是一种非科学的态度,因为它暗示的是某地某长官抗疫有功,而实际上却是虚假政绩观的宣传,公然违背了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对抗疫工作十分有害。从这个角度说,在没有有效疫苗和药物的前提下动辄强调“零感染”,本身已经不是在抗疫,而是在搞政治工作了了,而事实证明病毒恰恰不理睬政治,而是沿着自己固有的规律在发展,如此,只能是抗疫和政治两头皆失。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因为有个要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此轮世界性的抗疫工作已经从美国疫情爆发时就变成了世界政治,这是人类抗疫史上十分罕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甩锅”和宣传政绩两个方面,没法控制疫情就“甩锅”,刚有些成绩就要到处宣传抗疫政策,结果还是解决不了病毒的问题,最终搞得都不愉快。
因此,对待此次疫情的科学态度应该是:集中全力攻克疫苗和有效药物,在疫苗和有效药研制出来之前,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细致的城市防疫管理,把疫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此外,即便是研究疫苗和有效药物,也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要在实验时贴上政治标识,因为科学实验不可能都成功,万一实验失败,对一个国家或政党政治影响岂不将会非常负面?
国际专业机构人士对北京此轮疫情表示:恢复生产期间有这种疫情反弹的事很正常,控制起来,治病就是,不要影响生产。零感染不现实,传染病也非政治,以科学态度对待就很好。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关于北京疫情的几个思考点》
关键词:
来源:FT中文网 2020-06-22 10:32:46
作者:曹辛
上周国际舆论的重点之一,就是中国北京的最新舆情。国际媒体报道说:不过短短几日,原本正逐渐回归正常的北京立刻进入疫情战时状态,包括限制人员出京、对小区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对于此次疫情发源地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居住观察、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停课、大学生停止返校等。
今年中国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北京的疫情是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的,研究这些特点,无疑让我们有所受益,因为这有利于找到管理上的漏洞,尤其是在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抗病毒疫苗、还要继续与病毒共存的现实下。
疫情总在一个点爆发
自北京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北京的疫情在全国的大环境下有着自身很显著的特点。这就是:
疫情基本上集中在一个点爆发,或者以一个点为主而不是分散性爆发,少数其他地方出现的感染病例也是从上述集中爆发点传染来的。国际专业组织和外国驻华机构也注意到了这个特点,这和呼吸道传染病四散爆发的特点是不一致的。
本次北京市以丰台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发源地的疫情爆发,就充分印证了上述这个特点:先是集中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爆发,再传播到全市相关区域,北京市其他地区甚至外地的全部病例,几乎都来自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不仅如此,除了上述新发地案例外,春节后发生的北京西城区某政府机构、某医院的一个部门、中央某部委的一个工作点的疫情,都符合上述在一个点集中爆发、再波及他处的特点,只是因为北京是首都,医疗资源集中,能够迅速控制局面,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疫情的第二个特点起:疫情爆发集中点的传染基本上是群体性感染,或者需群体性隔离观察,人数多而且集中。
在上述几个爆发点中,每次事发被感染或需隔离观察的人数均为几十人乃至更多,后果严重、危险,影响负面。北京发生的上述情况,在国内一线城市中闻所未闻。
国际专业组织和外国驻华机构官员认为,上述问题的核心,是城市的管理问题,即相关官员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是否认真负责,尤其是在基层。
上述人士认为,上述事件说明,各级政府和干部、人员存在着不负责任或者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在基层。他们认为,虽然防疫要求都提出来了,但因为缺乏具体的有效行动而无法落实。根据上述人士对北京的调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对进出人员不进行包括检测体温在内的基本健康检查了,一切人员均随意进出。
上述人士还认为,基层政府没有认真有效地落实相关防疫指示和要求。他们认为:这就是全局性的管理问题,是管理不善、乃至缺乏管理。
无独有偶的是,中国中纪委和国家监委网站日前就当前北京抗疫发表的文章也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戒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各负其责、各尽其责。”
这一切说明:防疫和抗疫的核心在于管理,在于细节。
零感染不现实,传染病非政治
另一方面,自今年中国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尤其是北京疫情表现出来的特点证明,必须要调整自己认识和处理疫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是:防疫和抗疫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必须以完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处理。这一点对政府决策和媒体报道尤其重要。
首先,新冠肺炎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在未有疫苗和有效药物的背景下,人类只能对其加以控制并学会与它共存,而不可能指望它自行消失。在疫苗产生之前,分散的、少数的疫情和病例会不时出现,这是正常和现实的,那种几十天未有病例出现的情况,完全不能证明病毒已经消失、不会再次爆发更大的疫情,这才是对待疫情的科学态度。在新闻报道和政府宣传中动辄强调某地已经多日未有疫情或病例发生,本身就是一种非科学的态度,因为它暗示的是某地某长官抗疫有功,而实际上却是虚假政绩观的宣传,公然违背了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对抗疫工作十分有害。从这个角度说,在没有有效疫苗和药物的前提下动辄强调“零感染”,本身已经不是在抗疫,而是在搞政治工作了了,而事实证明病毒恰恰不理睬政治,而是沿着自己固有的规律在发展,如此,只能是抗疫和政治两头皆失。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因为有个要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此轮世界性的抗疫工作已经从美国疫情爆发时就变成了世界政治,这是人类抗疫史上十分罕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甩锅”和宣传政绩两个方面,没法控制疫情就“甩锅”,刚有些成绩就要到处宣传抗疫政策,结果还是解决不了病毒的问题,最终搞得都不愉快。
因此,对待此次疫情的科学态度应该是:集中全力攻克疫苗和有效药物,在疫苗和有效药研制出来之前,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细致的城市防疫管理,把疫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此外,即便是研究疫苗和有效药物,也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要在实验时贴上政治标识,因为科学实验不可能都成功,万一实验失败,对一个国家或政党政治影响岂不将会非常负面?
国际专业机构人士对北京此轮疫情表示:恢复生产期间有这种疫情反弹的事很正常,控制起来,治病就是,不要影响生产。零感染不现实,传染病也非政治,以科学态度对待就很好。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关于北京疫情的几个思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