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国际政经 2017-09-06 13:57:54
作者:西门哥
1979年,萨达姆登上伊拉克总统宝座。他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各大国间纵横捭阖,大举扩军和购买先进武器。他对核武器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朝一日凭借核武器使伊拉克成为“阿拉伯第一核国家”,率领阿拉伯兄弟们与犹太复国主义者决一雌雄。
上世纪60年代,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与苏联合作,在巴格达市郊的图维塔建立了一个2兆瓦的研究用核反应堆,但因功率太小,反应堆无法提供制造原子弹所需的铀和钚。1976年,伊拉克在图维塔又实施一项代号“奥西拉克”的核项目,计划建立两个核反应堆。但伊国内技术力量只够完成土建施工,对核心技术却束手无策。为此,萨达姆指示开展石油外交,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很快,伊拉克的石油武器在拥有先进核技术的法国奏效。1980年3月,法国密特朗政府宣布为伊拉克提供一座价值2.6亿美元的70兆瓦的核反应堆,并在巴黎为伊拉克培训600名核技术人员。萨达姆得知后兴奋异常,特意将“奥西拉克”核项目改名为他酷爱的大马士革刀的名字“塔穆兹”,两个核反应堆也分别改名为“塔穆兹-1”号和“塔穆兹-2”号。
在法国的帮助下,伊拉克核反应堆工作进展迅速。1980年7月,伊拉克一名科学家向萨达姆汇报说:“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塔穆兹’计划在一年之内就能完成。”
遭轰炸前的伊拉克核反应堆建造工地
以动用外交和暗杀手段阻止,冒充伊朗战机轰炸收效不明
早在1980年初,以色列摩萨德情报机关便掌握了伊拉克核计划的实质内容,并向政府警告说,伊拉克核反应堆进展速度比预料的快得多,必须采取行动加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据以色列《国土报》评估,伊拉克核反应堆一旦运行,即可生产出制造原子弹所需的优质材料铀-235,最迟到1984年伊拉克将拥有第一颗原子弹。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外交部和摩萨德情报机关首先动手。以色列内政部长西蒙·佩雷斯一连两个月呆在巴黎,劝说法国中断与伊拉克的核合作。但当时伊拉克不仅向法国提供石油,还是法国军火商的头号“买主”。法国一名官员甚至反讽佩雷斯:当年不正是法国帮助你们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吗?
外交走不通,于是以色列摩萨德特工将目标指向那些与伊拉克有关系的西方公司。除了用邮包炸弹和匿名信威胁恐吓外国科学家外,摩萨德还暗杀了一名参加伊拉克核计划的法国科学家。此外,以特工还在法国将即将启运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堆芯炸成一堆废铁。但法国人很快又补造一个,准时给伊拉克送去了。
在以色列看来,唯有用雷霆手段才能解除伊拉克的核武装了。在1980年10月以色列内阁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上,总理贝京宣布,将采取突袭手段,在伊拉克核反应堆建成运行前将其摧毁。这项行动代号为“巴比伦”,由战功显赫的以空军来完成。
1980年9月21日,伊拉克向伊朗开战。伊朗空军以牙还牙,对伊拉克境内所有军事和民用设施展开地毯式轰炸。9月30日,伊朗F-4鬼怪式战斗机群飞临图维塔工地进行轰炸,但由于投放弹药太少,伊拉克核设施未受结构性破坏。
以色列失望之余也受到启发。10月14日,10余架以军F-4鬼怪式战机换上伊朗空军战机的涂装,对图维塔工地进行了更猛烈的轰炸。但这次嫁祸于人的袭击效果如何,至今也搞不清楚。只是此后,伊拉克加强了防范。贝京对此很不满意,他要求以空军必须落实“巴比伦”行动。
以决定派突袭队空袭巴格达,通过中情局搞到轰炸目标图
由于以伊相距甚远,以派战机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需要飞越约旦、沙特阿拉伯乃至叙利亚领空,可以说是以色列历史上距离最远的一次空袭行动。如何保证飞机进入目标区并顺利返回,令以空军司令艾弗里伤透了脑筋。更要命的是,还有数百名法方援建人员待在伊拉克核设施,如何让他们幸免于难,艾弗里也必须把握好时机。
为了保证空袭成功,以色列选择了美制F-15制空战斗机和F-16战斗轰炸机,这两种飞机的作战半径都可覆盖伊拉克全境。至于飞机携带的炸弹,以空军决定让MK.84普通炸弹当主力。它是靠地球的引力而投向目标,不会受到任何电子干扰,另外它还有一个大优点,即能够低空投放。
与此同时,以空军挑选了20多名一流的飞行员组成空中突击队。他们进行了反复操练,技术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即便是闭上眼睛也能干。更令人称绝的是,突击队员们还研究出一种奇妙的飞行队形,当机群按这种队形飞行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类似于大型商业班机的大亮点,而不是一个机群。
像往常一样,以色列向美国求助,要求得到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卫星照片,但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拒绝。于是,摩萨德便私下通过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关系,搞到一卷仅20克重的微缩卫星侦察胶卷。经特殊处理后放大,胶卷清晰地显示出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各种关键设备、安装分布位置及其经纬坐标。
关键词:
来源:国际政经 2017-09-06 13:57:54
作者:西门哥
1979年,萨达姆登上伊拉克总统宝座。他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各大国间纵横捭阖,大举扩军和购买先进武器。他对核武器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朝一日凭借核武器使伊拉克成为“阿拉伯第一核国家”,率领阿拉伯兄弟们与犹太复国主义者决一雌雄。
上世纪60年代,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与苏联合作,在巴格达市郊的图维塔建立了一个2兆瓦的研究用核反应堆,但因功率太小,反应堆无法提供制造原子弹所需的铀和钚。1976年,伊拉克在图维塔又实施一项代号“奥西拉克”的核项目,计划建立两个核反应堆。但伊国内技术力量只够完成土建施工,对核心技术却束手无策。为此,萨达姆指示开展石油外交,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很快,伊拉克的石油武器在拥有先进核技术的法国奏效。1980年3月,法国密特朗政府宣布为伊拉克提供一座价值2.6亿美元的70兆瓦的核反应堆,并在巴黎为伊拉克培训600名核技术人员。萨达姆得知后兴奋异常,特意将“奥西拉克”核项目改名为他酷爱的大马士革刀的名字“塔穆兹”,两个核反应堆也分别改名为“塔穆兹-1”号和“塔穆兹-2”号。
在法国的帮助下,伊拉克核反应堆工作进展迅速。1980年7月,伊拉克一名科学家向萨达姆汇报说:“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塔穆兹’计划在一年之内就能完成。”
遭轰炸前的伊拉克核反应堆建造工地
以动用外交和暗杀手段阻止,冒充伊朗战机轰炸收效不明
早在1980年初,以色列摩萨德情报机关便掌握了伊拉克核计划的实质内容,并向政府警告说,伊拉克核反应堆进展速度比预料的快得多,必须采取行动加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据以色列《国土报》评估,伊拉克核反应堆一旦运行,即可生产出制造原子弹所需的优质材料铀-235,最迟到1984年伊拉克将拥有第一颗原子弹。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外交部和摩萨德情报机关首先动手。以色列内政部长西蒙·佩雷斯一连两个月呆在巴黎,劝说法国中断与伊拉克的核合作。但当时伊拉克不仅向法国提供石油,还是法国军火商的头号“买主”。法国一名官员甚至反讽佩雷斯:当年不正是法国帮助你们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吗?
外交走不通,于是以色列摩萨德特工将目标指向那些与伊拉克有关系的西方公司。除了用邮包炸弹和匿名信威胁恐吓外国科学家外,摩萨德还暗杀了一名参加伊拉克核计划的法国科学家。此外,以特工还在法国将即将启运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堆芯炸成一堆废铁。但法国人很快又补造一个,准时给伊拉克送去了。
在以色列看来,唯有用雷霆手段才能解除伊拉克的核武装了。在1980年10月以色列内阁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上,总理贝京宣布,将采取突袭手段,在伊拉克核反应堆建成运行前将其摧毁。这项行动代号为“巴比伦”,由战功显赫的以空军来完成。
1980年9月21日,伊拉克向伊朗开战。伊朗空军以牙还牙,对伊拉克境内所有军事和民用设施展开地毯式轰炸。9月30日,伊朗F-4鬼怪式战斗机群飞临图维塔工地进行轰炸,但由于投放弹药太少,伊拉克核设施未受结构性破坏。
以色列失望之余也受到启发。10月14日,10余架以军F-4鬼怪式战机换上伊朗空军战机的涂装,对图维塔工地进行了更猛烈的轰炸。但这次嫁祸于人的袭击效果如何,至今也搞不清楚。只是此后,伊拉克加强了防范。贝京对此很不满意,他要求以空军必须落实“巴比伦”行动。
以决定派突袭队空袭巴格达,通过中情局搞到轰炸目标图
由于以伊相距甚远,以派战机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需要飞越约旦、沙特阿拉伯乃至叙利亚领空,可以说是以色列历史上距离最远的一次空袭行动。如何保证飞机进入目标区并顺利返回,令以空军司令艾弗里伤透了脑筋。更要命的是,还有数百名法方援建人员待在伊拉克核设施,如何让他们幸免于难,艾弗里也必须把握好时机。
为了保证空袭成功,以色列选择了美制F-15制空战斗机和F-16战斗轰炸机,这两种飞机的作战半径都可覆盖伊拉克全境。至于飞机携带的炸弹,以空军决定让MK.84普通炸弹当主力。它是靠地球的引力而投向目标,不会受到任何电子干扰,另外它还有一个大优点,即能够低空投放。
与此同时,以空军挑选了20多名一流的飞行员组成空中突击队。他们进行了反复操练,技术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即便是闭上眼睛也能干。更令人称绝的是,突击队员们还研究出一种奇妙的飞行队形,当机群按这种队形飞行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类似于大型商业班机的大亮点,而不是一个机群。
像往常一样,以色列向美国求助,要求得到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卫星照片,但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拒绝。于是,摩萨德便私下通过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关系,搞到一卷仅20克重的微缩卫星侦察胶卷。经特殊处理后放大,胶卷清晰地显示出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各种关键设备、安装分布位置及其经纬坐标。
装成约旦战机潜进巴格达
1981年6月2日,贝京签署了“巴比伦”行动命令。而飞行员们则是在行动开始前不到一天时,才得知具体行动时间的。
1981年6月7日,14架涂着伪装色彩的以色列轰炸机在埃拉德港湾附近“月亮山谷”中的埃齐翁空军基地整装待发。14时45分,机群升空。
当时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严密的防空雷达侦察搜索网络。为此,以色列机群放弃了直飞巴格达航线,而是利用雷达盲区,径直往南进入沙特阿拉伯,尔后改飞东北方向直指巴格达,并实行全程无线电静默。
在本国上空再次加油后,14架飞机紧贴近千公里长的约伊边界线南侧低空飞行,以躲过雷达飞机的雷达扫描。进入伊拉克领空之前,沙特阿拉伯防空部队发现了飞机,要他们说明国籍,机上飞行员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说:这里是约旦飞机,正在进行例行的飞行训练。当他们被另一批被地面部队发现时,以色列飞行员又用国际商业班机通用的英语回答说:“尊敬的指挥官先生在雷达屏幕上看到的是一架大型商业喷气式飞机。”就这样,14架战斗轰炸机蒙混过境,直抵巴格达。
17时整,贝京指示通知所有部长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当部长们一个个迅速赶到会场后,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贝京入场后宣布:“我们在这里开会之前,我们的飞机正朝东向伊拉克飞去,去炸掉巴格达郊外的‘希拉克核反应堆’,也就是说,我们的‘巴比伦行动’开始了!”部长们有的为之愕然,有的为之神采飞扬。但随后,18名部长还是一致同意了这个“巴比伦行动”。其实,即使他们不同意,“巴比伦行动”也已是脱弦之箭,很快抵达巴格达了。
17时10分,以突击机群飞临伊拉克领空。这时,以色列机群采取低空突防战术,钻进伊拉克雷达盲区。
以色列战机偷袭伊拉克核设施
17时33分,以突击队长巴哈里发现了一个高60英尺的圆顶水泥建筑物,三面筑有马蹄形土堤,四周部署有高炮和地空导弹阵地,这就是伊拉克的“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当机群距目标约40英里时,F-15跃升到5000米高度为F-16护航,F-16则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由西向东,进入轰炸航线。
以色列选择这个时间进行攻击颇费心机。飞机此时正好自西向东背着阳光发动攻击,视野清晰,可以准确投弹,而伊拉克防空部队却只能对着阳光射击,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等到轰炸结束,即将降临的夜幕又可成为以突击机群摆脱伊拉克截击机群的最好屏障。
在确认目标后,巴哈里发出战斗指令:“开始攻击!”这是整个长途奔袭过程中唯一的空中指令。8架F-16战机立刻从不同方向进入目标区。巴哈里投下第一枚激光制导炸弹,贯穿了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猛烈爆炸。紧随其后的另外7架F-16战机将14枚MK.84普通炸弹投进了被炸开的缺口,准确击中目标。整个袭击过程历时仅两分钟。
直到大祸临头,伊拉克守军才猛然醒悟,慌忙回击。不过,伊拉克人的抵抗没有伤到以军战机毫毛。在完成任务后,以色列战机迅速升空脱离,并最终按计划成功返回。事后查明,“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的心脏部位——生产铀-235的重水堆机房已成一片废墟,巨大的屏蔽钢罩被炸出多个直径达5米的大洞,安放巨型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室墙倒屋塌。伊拉克进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梦想就这样被毁灭了。
由于空袭是在周末进行的,法国援建人员多不在现场,只有一名法国值班专家遇难。
生活在巴格达的人们对于这一场浩劫全然不知,直到第二天才知道核反应堆已荡然无存了。有趣的是,事发时巴格达的外交界正在意大利大使馆参加国庆活动。当来宾们看到高射炮弹在夜幕上空滑行爆炸时,还以为是在放焰火进行庆祝。
成功偷袭后的以色列战机知道此刻无论如何也欺骗不了约旦的防空部队了。因此他们索性大摇大摆地径直从约旦领空中心航线飞过。19时10分,参战飞机全部在特拉维夫和贝尔谢巴之间某地的一座军用机场平安降落。在得到飞行员全部安然降落地消息后,胡菲将军立即向总理贝京报告。此时的贝京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连声说:“上帝保佑!”“上帝保佑!”
1981年6月10日,法国援建团启程回国。援建顾问团团长是这样敷衍伊拉克方面的:“即使在伊拉克政府保证安全和资金的条件下,重建反应堆也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来恢复。”但法国人以后再也没有回到图维塔工地,这也是以色列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结局。